為期整整四十六天的李秀成對決曾鐵桶的雨花臺決戰,作為太平天國戰史上最經典的陣地大決戰,一開打就顯得異常激烈而殘酷。這是一場力量極為懸殊的對決,曾國荃將要承受來自李秀成的攻擊波,而且是一次強過一次的攻擊波,才能邁過這道鬼門關。
整個戰役分成四個階段,期間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幅扣人心弦的戰地畫卷,每一次沖鋒與防守都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殘酷搏斗。
第一階段為期六天,李秀成強攻,曾國荃死守,這一階段曾國荃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經過前線觀察,李秀成發現曾國荃的布防非常嚴密,內外兩層壕溝,大壘小壘,層層疊疊,互相護衛,根本沒有破綻,真不愧“曾鐵桶”這個稱號!要想有機可乘,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包圍對包圍,用鐵桶對付鐵桶,用二十萬人將兩萬人層層圍住,再想辦法切斷糧道,這樣一來曾國荃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這個方案雖好,但是沒有可行性。一來,天王催得很急,嚴令李秀成盡快趕走曾國荃,不容他慢慢解決;二來,二十萬人要想長期圍困下去,非得有源源不斷的糧草接應才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冬天馬上就要來臨,二十萬人的冬衣還沒有著落,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
看來只有強攻了,憑著強大的兵力優勢,李秀成決定重拳出擊,用全面進攻讓曾國荃顧此失彼,一舉摧毀天京城外的湘軍。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發動了第一次全面攻擊,打擊目標是曾國荃的東西兩翼。東翼是曾國荃的主力,西翼是曾國荃的糧道,只要解決其中任何一個,曾國荃就得走人。
李秀成率軍從東西兩翼猛攻的時候,曾國荃告訴手下將士讓長毛靠近了再打,一來打得更準,二來節約子彈。排炮的威力自然非同小可,李秀成指揮太平軍聽到炮響就臥倒,等湘軍打完了再身前進,但是這種打法說到底吃虧的還是進攻方。損失慘重的李秀成,決定還是在后勤保障上做文章——只要能切斷曾國荃的糧道,到時候孤軍深入的湘軍,根本用不著打,餓都能餓死他!
1862年10月15日,李秀成發動第二次攻擊波,目標鎖定湘軍西線江心洲。李秀成指揮太平軍抄襲江心洲后路,意圖切斷曾國荃的交通線。曾國荃深知李秀成這招毒辣,趕緊命令湘軍連夜開工,加班加點,修筑了十幾座營壘,與太平軍在洲上對峙,確保糧道通暢。
全面進攻打了六天,曾國荃營壘絲毫未動?磥磉是低估了湘軍的防守能力!全面進攻看來是行不通了,李秀成決定進行第二階段——重點進攻。
1862年10月18日,為期六天的重點進攻開始打響,李秀成決定使出殺手锏,集中全軍的洋槍洋炮,重點打擊湘軍東路曾國荃主力。
李秀成長期在蘇南與洋人打仗,繳獲了不少現代化的武器,這次李秀成把自己的家底全帶到天京來了,洋槍有兩萬多桿,還有不少開花大炮。李秀成心想,這回總夠曾國荃喝一壺的了!
湘軍的裝備比清軍的先進,早在打下安慶之后曾國藩就奏請朝廷,批準開辦了中國近代史第一座現代化的軍工廠——安慶內軍械所——用來裝備湘軍,加強攻擊火力。
曾國荃的部隊雖然配備了不少洋槍洋炮,但與李秀成比起來卻也顯得有些寒酸。李秀成憑著炮火優勢,指揮太平軍向湘軍發起猛烈沖鋒。曾國荃深知洋槍洋炮的厲害,不敢出來應戰,只是命令兵將死守陣地,投擲火球、施放槍炮,拼命抵抗。這種打法之下雙方雖然傷亡都很慘重,但是戰事仍在激烈地進行。
1862年10月22日,李秀成繼續加強攻擊力。太平軍將士在炮火支援和掩護下,用木板頂在頭上,彎腰迂回前進,躲避湘軍槍彈,齊聲吶喊,沖到壕前,用草把填壕,試圖沖進湘軍陣地展開肉搏戰。曾國荃見李秀成要玩命,大叫不好,一旦太平軍突破壕溝,殺將進來,自己這點兵力肯定全部都得報銷。
“兄弟們,跟我上!”曾國荃脫掉外套,沖到壕前,親自督戰,鼓舞士氣,拼死擋住太平軍前所未有的強大攻勢。
戰火無情,槍炮無眼。正在督戰的曾國荃只見左臉一熱,隨即嘴角一陣甜味,還夾雜著淡淡的咸味。鮮血和著塵土,沾滿了曾國荃的面頰,他用手一抹一甩,用湘鄉話狠狠地罵了一句,繼續組織將士還擊。
統帥都上來了,掛了彩都不下火線,你看他都被毀容了,可還是那么淡定沉著,咱們豈能做孬種!
湘軍將士在曾國荃的感染下,雖然眼看自己身邊的戰友一個一個倒下,卻并沒有膽怯退縮,反而越戰越勇,終于沒有讓太平軍越壕溝一步。
經過一天的激戰,曾國荃部傷亡慘重,簡單處理一下被彈片劃傷的口子后,他帶著各營營官,逐營視察安慰,激勵士氣,安排加固工事,補充彈藥。戰斗還沒有結束,明天還得繼續。
曾國荃知道,殘酷的對決才剛剛開始,后續的戰事將會越來越殘酷而艱難,現在唯一的出路除了堅守,還是堅守!
1862年10月23日,雨花臺之戰開始進入白熱化的第三階段,為期十一天的戰斗開始呈現出立體作戰的特征,這是整個戰役的高潮部分,也是整個雨花臺戰役打得最艱苦最慘烈的階段。
經過一夜的短暫休整,曾國荃帶領湘軍重新回到戰斗崗位,準備迎接新一天的考驗。今天應該會溫柔一些吧,曾國荃心想,剛剛狠命對干了一天,總該緩口氣了吧!
曾國荃很快就知道自己有點自作多情。太平軍的攻勢不但沒有變得溫柔,反而更加狂野。
看你曾鐵桶能撐多久!李秀成決定加大力度,打爛曾國荃這個鐵桶。
就在戰事逐漸升溫的緊要關頭,侍王李世賢帶領三四萬生力軍,也從浙江趕來為李秀成助戰。
兵力上進一步占據優勢的李秀成,再次指揮太平軍掀起了第一次進攻高潮,他一邊加大正面攻擊力度,一邊趁著湘軍注意力被地面部隊吸引的機會,開始玩起了地道戰。
曾國荃見太平軍四處挖地道,擔心防不勝防,便在壕溝圍墻內再挖一道壕溝,再砌一道圍墻。
這個辦法只能用一個辦法來歸納它:絕!
就算太平軍的土營將士,能夠洞穿第一道壕溝和圍墻,也不可能再有力氣穿越第二道防線。
1862年10月26日,為了進一步麻痹曾國荃,李秀成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命令木匠衙趕制大批木箱。
木匠們很是納悶:打仗要木箱子干嗎?給曾妖頭做棺材嗎?小了點吧,要不要加大尺寸?
李秀成笑道:這個嘛,本王自有妙用!這個小木箱,就是曾九妖頭的棺材!小是小了點兒,不過,等把他炸碎了,也就能湊合著用了!
李秀成心里開始打鼓了,打了四十多天,該想的辦法都想了,能用的辦法都用了,部隊死傷近萬,彈藥耗費無數,糧草已經不多,冬天眼看也就要來臨,戰士們還穿著單衣,整天打哆嗦。李秀成不想再耗下去了,自己手頭的這點兵力可是太平天國最后的主力兵團,要是拼光了,別說天京,恐怕天國都救不了。
曾國荃這種打不垮打不爛的人,犯不著跟他較勁死磕!
1862年11月26日,天京會戰的第四十六天,李秀成以進為退,向曾國荃發動了最后一次強攻,隨后命令部隊全部撤出戰斗。
盡管李秀成的撤退布置周密,可還是讓曾國荃抓住機會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原來早在11月25日,曾國荃就得到了李秀成即將撤退的情報,已經做好了偷襲的準備,結果果然順利得手,被他摧毀了太平軍十幾座營盤。
曾國荃此時的心情其實是很矛盾。他一方面巴不得李秀成早點離開,這四十六天里他已經徹底領教了什么叫做危險,湘軍死傷五千,戰斗力已經到了極限,他也再沒有力氣玩下去了。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心就這么讓李秀成走了。血債必須血償!這血海深仇,這刻骨之痛,豈能就這么一走了之?
可是現在我也累了!真的累了!還是先歇口氣吧。
曾國荃掩埋了兄弟的尸體,洗掉陣地上的血跡,重新修筑防御工事,等待著再次發動進攻的那一天。筋疲力盡的曾國荃,因為手下將士傷亡慘重,所以心情很是低落,但他堅信為了總攻的那一天,這四十六天艱苦卓絕的防守是值得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05739.html
相關閱讀: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