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全力以赴,任命陸軍軍醫學堂幫辦、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的海歸伍連德出任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統一協調東北防疫……
1910年底,中國東三省爆發鼠疫,這是第三次全球大鼠疫的頂峰。
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曾經在三年之內殺死歐洲將近一半的人口,使得人們談“鼠”色變,F代微生物學出現之后,控制鼠疫成為科學界的一個夢想。1894年香港大鼠疫期間,法國醫生亞歷山大·耶爾森發現了鼠疫桿菌。1898年印度孟買又出現大鼠疫,國際專家只證明了耶爾森的發現是正確的,對控制鼠疫流行還是一籌莫展,當年死于鼠疫者50萬,之后10年上千萬印度人死于鼠疫。
領軍抗疫的英雄人物伍連德開啟了我國第一次科學防疫的先河。
1910年的中國東北,爆發了一場慘烈的鼠疫,死亡了6萬人,成為全球焦點。
清政府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全力以赴,任命陸軍軍醫學堂幫辦、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的海歸伍連德出任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統一協調東北防疫……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現代醫學開展防疫行動。
與日法學者意見不同
據《國士無雙伍連德》一書記載,伍連德初到哈爾濱的時候,還不清楚流行的到底是不是鼠疫,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查清原因,只有查清了原因才能采取相應的辦法。
伍連德來到疫情最嚴重的哈爾濱傅家甸,冒險解剖病死者尸體,在顯微鏡下看到鼠疫桿菌。在抵達哈爾濱六天后,向北京報告:東北流行的確實是鼠疫。
這時他才發現有一位日本醫學生也在尋找病原。
這位日本醫學生是受有亞洲微生物第一人的北里柴三郎所派。北里在香港大鼠疫期間和耶爾森競賽分離鼠疫桿菌,以失敗告終,因此這一次格外謹慎,囑咐一定要在老鼠身上找到鼠疫桿菌,才能確定流行的是鼠疫。這位日本人來到哈爾濱后,解剖了大量的老鼠,一直沒有發現鼠疫桿菌,因此不同意伍連德的判斷。
隨后趕到的任教北洋醫學堂的法國醫生邁錫尼同意伍連德鼠疫流行的判斷,但認為防疫的重點應該在滅鼠上,兩人因此產生爭執,進而發生防疫管理權之爭,導致伍連德被迫辭職,幸虧清政府全力支持,伍連德得以繼續主持東北防疫。
這場爭論并不是科學防疫與非科學防疫之間的爭論,而是在科學防疫的大前提下的爭論?茖W防疫并不是用現代醫學為主導進行防疫就足夠了,而是要用正確的科學方法去防疫抗疫,不正確的方法和非科學防疫一樣無效和有害。
找出病原,確定傳播途徑
伍連德發現病原的辦法和耶爾森、北里在香港大鼠疫期間的方法是一樣的,就是在病死者尸體上找到鼠疫桿菌,證明病人死于鼠疫,也就證明流行的是鼠疫。
在鼠疫流行期間,北里團隊在東三省各地解剖了6萬多只老鼠,并沒有發現一例攜帶鼠疫桿菌,他在尋找的是由老鼠傳播的鼠疫。如果在東北大鼠疫之前,北里是會成功的,因為老鼠在之前的鼠疫中確實扮演了傳播的角色。但東北大鼠疫是一種新型的、通過呼吸道傳播的肺鼠疫,不通過老鼠傳播。北里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先假設了傳播途徑,然后再去證實。
而伍連德則從微生物學臨床實踐出發,先從病人入手,找出病原之后再確定傳播途徑,發現這場鼠疫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因此能夠破除成規,采取正確的防疫措施。
邁錫尼的錯誤在于墨守成規,因為在孟買大鼠疫和唐山鼠疫中都是靠滅鼠來達到控制鼠疫的目的的,他不相信鼠疫能夠通過密切接觸和呼吸道傳播,也因此染上鼠疫而殉職。
伍連德在東北大鼠疫病原學調查上所體現出的科學思想和正確方法,為有效控制鼠疫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第一次隔離措施
確定病原和傳播途徑后,伍連德采取的防疫措施就是被后世效仿的隔離法。
用隔離預防傳染病并非伍連德所創,在黑死病流行時就采用了隔離手段。東北大鼠疫發生的幾年前,舊金山鼠疫期間,有關當局認為鼠疫是中國移民帶來的,于是將全城的中國人隔離起來,但還是無法控制鼠疫流行,后來才發現是老鼠傳播的。
伍連德在東北大鼠疫時采取的隔離法是歷史上第一次科學地將病人和疫區隔離起來,以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流行的大規模嘗試。
伍連德采取的隔離法分兩部分:一是將鼠疫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觸者隔離起來;二是將流行中心哈爾濱傅家甸和外界隔斷。這樣不僅隔離了病人,同時將潛在的病人也隔離起來。
各級政府對于這個隔離方案沒有異議,為了保證鼠疫不擴散,是可以用犧牲傅家甸兩萬多人為代價的,伍連德完全可以下令徹底封鎖傅家甸,任其自生自滅,也算是用較小的代價換取控制鼠疫的成功。但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把防疫委員會總部也設在傅家甸,與疫區人民同生死共患難,并由官府提供所有的費用,負責該區兩萬多居民的生活。
半日之間,傅家甸兩萬多居民與外界完全隔絕,哈爾濱的俄國人居住區和東北其他疫區也相繼效仿。為了消滅鼠疫的感染源,伍連德力主焚燒鼠疫病死者尸體,此舉有違入土為安的傳統,引起了不小的風波,清政府為了大局,下特旨予以批準,此舉導致整個北中國掀起了一場用現代科學來抗擊鼠疫的運動。
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躲避鼠疫
清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開始形成了組建衛生防疫組織的共識。成立中央衛生會,開始組建全國性防疫組織,各地的防疫機構相繼建立,各種防疫規范也相繼出爐。由于政府重視,態度開明,民間輿論界受到鼓勵,大力進行防疫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提倡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躲避鼠疫。各報開辟專欄或連續刊載預防鼠疫的相關知識,號召改良傳統不良生活習慣,甚至從國家民族存亡的整體高度來看待衛生問題,開始在社會上樹立科學的衛生觀念。
社會團體積極配合清政府的防疫措施,也相應地成立了各種民間防疫機構。民間積極籌措防疫款項,幫助政府共渡防疫難關。在這場和鼠疫的戰爭中,人們的公共意識空前增強,科學開始深入人心。
隔離開始后,各地嚴格堅持下去,結果在百日之內,鼠疫絕跡。東北大鼠疫死亡6萬多人,只是之前印度鼠疫流行時一個禮拜的死亡人數。
科學的勝利
在鼠疫流行中和流行結束后,伍連德對這次鼠疫進行了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不僅將鼠疫的傳播途徑搞得相當清楚,而且找到了最初的病例。這場鼠疫大流行的源頭被精確地定位在俄國大烏拉站的一間華人工棚里,使得東北大鼠疫不像其他鼠疫大流行那樣有很多疑問,甚至連是不是鼠疫都爭吵不休。
伍連德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認定鼠疫還會再次出現,于是堅守哈爾濱,苦心經營鼠疫防疫,1920年,鼠疫果然卷土重來,由于準備充分,得以在鼠疫早期進行防疫,第二次鼠疫流行很快被控制住了,至此第三次全球大鼠疫再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流行。
在東北第一次和第二次鼠疫流行中,伍連德先生用科學為武器,秉持科學理念,不僅以科學的方法全力防疫,而且和各種迷信及不科學的舊習俗進行堅決的斗爭,在防疫措施上毫不妥協和讓步,使得東三省大鼠疫的防疫史成為一部科學的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07351.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