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姚啟圣介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姚啟圣簡介

  姚啟圣(1624-1683)是清代康熙年間的杰出政治家,收復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曾擔任福建總督,當政期間以執法嚴明著稱,在收復臺灣戰役中功勛卓著。 歷史


姚啟圣畫像

  歷史上真實的姚啟圣和施瑯

  施瑯最初是學文的,師從姚啟圣。后因師徒兩人性格不合,施瑯棄筆從戎,成一代名將。但有嫌隙歸嫌隙,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收臺時兩人又和好。

  姚啟圣與臺灣 歷史

  澳門人霍侶成弄兵作亂,姚以計擒之,俄而逃去,又率奇兵縛以歸。海亂才告以平息。康熙二十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奏劾姚啟圣“侵占民利,扣克軍餉”,在攻打臺灣問題上“始欲養寇,繼欲窮兵”。 姚啟圣碑文

  啟圣在復奏中為自己辯解:“臣自入仕京師,未有產業。而軍前捐銀十五萬有奇者,香山罷官后貿易七年,得積微資,并臣浙江祖產變價,及親朋借貸,經年累月而有。”可見,姚在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內時“以家財募兵”并非虛言。   從姻親和軍事歷史背景上看,福建總督姚啟圣的妹夫為清東閣大學士(宰相)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黃錫袞;而分管兵部的閣臣潘湖叟黃錫袞的妹夫是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在攻打臺灣時,姚啟圣、黃錫袞和施瑯三人是珠聯璧合的姻親、千載難逢的合作對象。據陶元藻《全浙詩話》:“迨臺灣之亂,沖鋒陷陣,雖施瑯功,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應時以輸軍餉,重犒以收士心,俾瑯用兵多寡,出師緩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啟圣)之力也。劉國軒敗,澎湖凱旋,瑯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師,少保遣飛騎由內地馳報,遲瑯二日,瑯已先封靖海侯矣!”“天生奇人,萃于一家”,姚啟圣全家都有奇特之處。其夫人何氏“絕有力,舉石臼如無物,公奇之娶焉”;其長子姚儀“挽強弓百步外可洞四札”。

  清朝姚啟圣以國為家

  在任福建布政使時,姚啟圣為了盡快平定吳三桂的叛亂,首先捐資助軍,將家產私財共五萬兩白銀捐出,用于置辦軍械物資,以增強戰斗力。按照清朝當時的制度,官員捐錢達到五百兩就記錄一次,加一級。而當時吏部和兵部所列的姚啟圣捐獻之功,已經加到了五百級之多! 歷史

  為了招撫鄭氏官兵,姚啟圣又捐出大量財產,當時是康熙二十年,他招撫鄭氏官兵已見成效,為了安置更多的鄭氏投誠官兵,他認為給俸發餉是最能得人心的,但政府支出的軍餉又不可能充分做到錢財充足,這樣,姚啟圣毫不猶豫地拿出家產來安置投誠過來的官兵。后來統計表明,單單捐獻銀錢一項就達八萬八千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3414.html

相關閱讀: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觀念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