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向人為宗教過渡的一種宗教。多達30多種的東巴教儀式是納西東巴文化的主要載體,即用象形文字記載在東巴經書里的內容通過各種宗教儀式表現出來,并以宗教儀式傳承下來。這些儀式力圖詮釋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矛盾,與納西族先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其中《祭天》、《祭風》、《祭署、《祭丁巴什羅》等是比較具有代表性儀式。
祭天
祭天是納西族最重要的祭祀儀式,納西人自稱納西祭天大,納西是祭天的民族。每年春秋兩季分別以家族或家庭為單位在固定的祭天場舉行。在祭天場中央豎立兩棵黃栗樹和一棵柏樹,分別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樹下插大香,置供品,獻犧牲。由東巴祭司誦念東巴經《崇搬圖》(人類遷徙記),緬懷祖先,歌頌英雄,贊美創造,用來傳遞歷史淵源,加強民族團結,祈求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祭署
祭署、納西語稱為“署古”。 據東巴經記載,署和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署分管農耕畜牧。后來人不斷地毀壞森林,污染水源和捕殺野生動物,導致署對人進行報復,使人發生病痛、遭受瘟疫、洪水、地震等災難。為向署表示人的過錯,祈求免災賜福,人類請丁巴什羅協調,并跟建立了和諧相處的關系。
納西人于每年農歷二月舉行祭署儀式。
祭風
祭風,納西語稱為“海拉里肯”目的在于超度殉情自殺和戰爭災禍等豐正常死亡者的亡靈。
納西族相信人死靈魂不死,非正常死亡的靈魂會被鬼魔所纏,變成惡鬼作祟于人, 因而要由東巴祭司進行招魂,超度,安撫其亡靈。殉情而死的亡靈被祭司超度到神秘的玉龍第三國,那里白云、藍天、高山流水,青松翠柏,草地鮮花,老虎當坐騎,白鹿當耕牛,男耕女織,談情說愛,無憂無慮,是愛情的樂園,是幸福的天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4874.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