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哈尼族的“阿瑪施”節為何又叫“祭母”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阿瑪施節又叫祭母節,時間是中國農歷二月龍日舉行。哈尼族民間祭祀節日。“阿瑪施”是哈尼語音譯,“瑪”意譯為“女性”、“母親”、“雌性”及“大”!鞍敗,有的地方叫“伏瑪”、“普瑪”,意譯為“神樹”或“神樹林”,所以有人把該節譯作“祭母節”或“祭神樹”。流行于云南省廣大哈尼族地區。

哈尼族雖信仰多神,但最崇敬神樹,認為神樹是哈尼人的保護神。因此,在安村立寨的同時,要在村子上方選定一“神樹林”,并把其中一棵最壯實的長青樹當作“神樹”。平時嚴防牲畜進入這神圣的林地。傳說,遠古時代,人鬼乃兄弟,后因不合而分家過,鬼常作崇擾人,人告于天神,天神讓其女兒變作神樹,為人護寨,并教人每年于此日到鬼的住地敲鑼打鼓,燒灰壓草,以鎮鬼邪。歷代相沿,因此成節。

  哈尼語“龍日”叫“羅糯”,“羅”是“增長”,“糯”是天、日。因此把龍日當作節日。

  祭祀時,每戶出一名男人,帶上米飯、酒和一碗紅、黃、白的花糯米飯,飯上插一束栗樹花,神樹邊上擺一大碗花椒水,參祭者入林前漱口去污。祭司要穿白色土布女裝,向神樹祈求村寨安泰、人丁興旺、五谷豐登。在林中殺一只豬,煮熟平均分食,飲酒歡歌。入夜,開始迎神進寨,全村民眾高舉松明火把,敲打鑼鼓至林外迎接。參祭者倒退出林后,方可轉身行走。當夜整個村寨盡情歌舞,一片歡騰。第二天,祭司與寨老送樹神回林中歸位。至“阿瑪施”活動告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7059.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