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黎族“采集”主要指什么?為何成為黎族副業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由于黎族聚居的海南島地處熱帶,常夏無冬,雨量充沛,十分適宜植物生長。這樣的自然條件,為黎族群眾的采集活動提供了優越的基礎。在黎族地區遍布的熱帶雨林植物群落,具有復層、常綠、混交和多樹種組成的特點。植被類型以常綠闊葉林為主,林下遍布熱帶灌木、藤、草本植物,可以說是一年四季樹木掛果、漫山野菜,并有一定儲量的土特產資源,為黎族群眾的采集活動提供了物質基礎。因此,采集活動成為黎族群眾重要的家庭副業和生產活動內容。

  采集活動一般以兩種形式進行。一種是專門進行的采集。到山林中去采集必要的生活用品和用于交換的物品,如野果、植物根莖、紅白藤,采摘木棉、山桂皮、藥材等。另一種將自己隨手可以獲得的野果、野菜采摘回來輔助生活。20世紀初在海南黎族地區傳教的外國傳教士的游記里記載說:小孩上山放牛時,隨身帶著彎刀竹簍,見著野菜就采集裝到竹簍里;人們干農活時,腰上掛一個竹簍,帶上彎刀,見著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就將其采集。

  1949年前,采集活動對于黎族社會來說,其作用是很大的。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農作物種類少、產量低的情況下,必須有相應的補充才行,加上黎族種植的蔬菜、果樹少,淀粉以外的營養主要是靠采集野菜、野果來解決。且當時人口少、山林茂密、植被破壞不嚴重,又為采集活動提供了較優越的條件。

  除了果腹之外,采集活動還是解決黎族群眾穿、住方面的重要手段。黎族織布用的重要原料木棉和樹皮就是通過采集而得。文獻載:“紡織的原料有‘樹皮’和棉花兩種。這種‘樹皮’原料從山上剝回來……曬干后再撕成細絲,然后搓成細線,即可用來織布!绷硗猓w船形屋的茅草、木料等也是靠從山上砍伐得到。正因為采集活動對黎族有這樣重要的作用,同時自然界也提供了這樣好的條件,所以采集活動不但在遠古,就是到了1949年前后的歷史時期中,都是黎族的重要生產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9449.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