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糯米糍粑加工制作方式:
一、材料籌備
1.要挑選陽光照射多的農田栽種的優質糯谷,通過脫殼加工后,用溫水浸泡5--6個小時,再用山泉水多次搓揉,達到一定白亮程度后,反復用清泉水淘洗瀝干。
2.洗凈蒸米的木桶,俗稱“蒸子”。同時,把配套的木十字架“篾巴簀”放于蒸子內,再鋪墊上一層細布。
3.蒸糯米要用大灶鍋,先把鍋中放小半鍋水,放下蒸子,再用最肯燃的雜木柴加大火,讓鍋中的水開沸,待蒸子中冒大熱氣后,把瀝干的糯米盛入,上用包袱把蒸子口搭嚴,壓上鍋蓋即可。
4.清洗好粑棰、翻粑撬木塊及石粑槽,進行瀝干,旁邊要放半桶凈水、刷把等備用工具。
5.清洗兩張大方桌(一張扭坨,一張壓粑),備好半碗開沸過的植物油及少許黃蠟。
二、制作加工與存放
1.等蒸子冒大氣后二十分鐘,就可以把糯米飯用瓷盆或其它竹器盛上,放進石粑槽內,由兩位大力士進行輪翻、棰砸(約三分鐘)把已棰砸成細泥般的米粑(俗稱“熱坨粑”)撈上,放在已備好的大方桌上(桌上擦有少許油、黃蠟)。
2.由二人或三人(男女均可)把熱坨粑分成幾坨,各自用雙手擠出整齊的個頭,放入另一張大方桌,擺的間距要合適,再把另一張大方桌壓在已擺置好的米粑上,由一人站上去反復踩壓幾次后,就馬上揭方桌,也就成了又圓又漂亮的糯糍粑了。
3.快速把糍粑進行翻轉,讓其冷卻,而后,進行五個一坨重疊放入食品房中存放,等收汗(熱氣消除、油質干燥)后,才能進入長期浸泡期保存。浸泡方法,首先是選擇一個較大的陶缸或不漏水的木缸均可,用山泉水反復多次沖洗后瀝干,再用少許苞谷酒噴灑消毒。而后,把山泉水燒沸,達到80度左右后再進行冷卻,倒進放入粑的缸內,可以使糍粑浸泡半年不壞,如果要想時間放長一些,又可重新換水。
三、糯米糍粑食用方法
1.先把浸泡的糍粑撈出,用干毛巾擦干后放置一旁。
2.可用鐵制把把架在細末炭(俗稱刨刨炭)上烘烤,必須掌握火的大小,最好用溫火烤成二面黃,且糍粑鼓脹后,就可以把糍粑拿起用白糖拌之食用。(也可以用植物油炸食,但太油容易悶食。)
總之,糯米糍粑是土家族人最喜歡的傳統食品,在歷史文化開發與利用等方面,有其廣泛的價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0054.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