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隋唐五代服飾:唐代女子妝容解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唐代婦女好面妝,奇特華貴,變幻無窮,唐代前后都未出現過如此盛況。

  唐代婦女的化妝順序大致如次:一敷鉛粉;二抹敷脂;三涂鵝黃;四畫黛眉;五點口脂;六描面靨;七貼花鈿。

  花鈿

  花鈿是唐代面部裝飾的一大特點。這種在臉部額間貼上花鈿進行裝飾和點綴的方法,在唐時十分盛行,尤其是唐的后期更為時尚,并且有多種效果,這在王建的詩中記得十分詳細:“膩如云母輕如粉,艷勝香黃薄勝蟬。點綠斜蒿新葉嫩,添紅石竹晚花鮮。鴛鴦比翼人初貼,蛺蝶重飛樣未傳。沉復蕭郎有情思,可憐春日鏡臺前。”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到當時花鈿視覺效果如何,從而知道花鈿的質地是薄而輕的,色是膩而艷的,樣式有鳥、蟲、花葉等。這在當時的壁畫、絹畫上都有反映。

  靨鈿又稱“貼花子”。靨鈿是在臉頰上點畫出如星如月的形狀,然后用胭脂、丹青涂抹上去。從新疆吐峪溝出土的繪畫殘片上,發現婦女面部有紅花子的裝飾痕跡,又從《搗練圖》中看到婦女額頭上有紅瓣花片的裝飾,《木蘭詩》中“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的“花黃”即指將金箔剪刻出花形,裝飾在面部貼在額頭上的叫花鈿,貼在兩頰的是靨鈿。

  眉飾

  唐女畫眉千奇百態。唐代婦女用青黑色顏料將眉毛畫濃,叫做“黛眉”!镑烀肌笔菨h代以“黛”畫眉風氣的延續!短接[》中記載 :“染青石謂之點黛。”白居易的《上陽發白人歌》中“婦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橫釣于目上下,謂之血暈妝”,十分明確地記述了“黛石”的質地、顏色和功能,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當時婦女修眉,除剃掉原來的淡眉外,還要刮凈額毛,用“黛”畫出各種眉毛式樣。唐玄宗曾命令畫工設計數十種眉形,以示提倡。如鴛鴦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函煙眉、拂云眉、倒暈眉、掛葉眉、黑煙眉、半額眉等。最常見的是蝴蝶眉。張籍《倡女詞》中記“輕鬢叢梳闊掃眉”。白居易的《上陽發白人歌》中描述“青黛點眉眉細長”以及“莫畫長眉畫短眉”等都是記載了畫眉的長、短、寬、窄和濃淡。李商隱詩“八歲偷照鏡,長眉以能畫”。這說明唐女畫眉之風已及未成年的女孩,可見流行之盛。

  隋唐時畫眉,各個時期有變化。隋煬帝的殿腳女吳絳仙就是善于畫長眉,而且用青黛畫眉,唐初尚寬與濃,至開元、天寶年間,則尚細淡的畫法,又尚細細八字式低顰。后又時尚過蝴蝶眉、八字眉等。到晚唐時化妝趨于怪誕,一時有以悲以怪為美,以病態為美之風尚,八字眉、畫黑唇、臃腫發式的悲啼妝就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例子?傊,唐初、中期的發式與化妝多趨于多樣、自然、健康活潑,而晚期則有變態、壓抑、愁悶、病態的傾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2758.html

相關閱讀: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