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隋煬帝楊廣皇二代開科舉修運河 最后卻慘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死亡可以使人的品行赤條條地暴露出來,人生的最后一道門檻,也是最難應付的一道考題。老百姓的生死在文化意義上無關大局,不過是與螻蟻同腐、與草木同朽;而大人物們??尤其是帝王君主,直接參與著當代歷史的進程,理當有不俗的表現。其實不然,許多大人物(比如帝王)在死亡面前并未像培根標榜的那樣“不失其本色”。他們有的像個英雄,有的卻是懦夫;有人極為高貴,也有人搖尾乞憐……非但西方的君主有始有終、視死如歸,古代中國的某些帝王,面對死亡,同樣表現了出非凡的俠士風度與豪邁氣概。

比如,臭名卓著的“昏君”、“暴君”??楊廣,盡管他是史冊上的“萬人恨”,但是,死亡臨頭,他卻表現得極有風度,很像一條漢子!顿Y治通鑒》記載著隋煬帝人生的最后時刻,司馬光不惜把這位暴君描述成“瀕死的英雄”。

該書第一百八十五卷曾做過一點鋪墊:隋煬帝對著鏡子顧影自憐,并對非常受寵的蕭皇后說:“我這么高貴的腦袋,哪個人配提刀砍下來呀?”言下之意,我想死,老天爺也不讓。皇后大驚失色,問他怎么忽然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來,隋煬帝一笑,以近乎哲學家的口吻回答道:“貴賤苦樂也是有輪回的,得到就可能喪失,喪失也可能得到。即使腦袋被人砍了也沒什么了不起,人這一輩子就那么回事兒,有什么好難過的?”

看來,隋煬帝并不像民間演義的那樣是個徹頭徹尾的糊涂蟲,他不但洞悉榮華富貴如過眼煙云的道理,甚至還對自己的人生歸宿做了最糟糕的打算。閑暇無事的時候,楊廣經常把罌裝毒酒帶在身邊,與自己寵幸的嬪妃半真半假地說:“若賊至,汝曹當先飲之,然后我飲。”話雖如此,死亡卻是每個人的私事,隋煬帝的“好頭顱”最終還是掉了,他臨死前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楊廣不是個貪生怕死、搖尾乞憐的懦夫,他的死從容尊嚴,頗有“可殺不可辱”的名士氣派:

楊廣在寢宮里見到那些殺氣騰騰的叛將,嘆了口氣,反問道:“我有什么罪過,到了非掉腦袋的地步?”有人站出來,大義凜然地貶斥了一番。楊廣聽完,答道:“我確實對不起天下百姓?墒牵銈冞@些人算干什么的?成天跟著我吃香的喝辣的,享盡了榮華富貴!你們都是靠朝廷養活的人!怎么跟著叛匪混到一塊兒去了?”在場的人都羞紅了臉。

楊廣最喜歡的兒子是趙王楊杲,剛剛12歲,小孩子被眼前的一切嚇呆了,嗚嗚直哭。于是,叛將們當著楊廣的面,就把那個孩子一刀給捅了。鮮血濺了皇帝一身。隋煬帝自知不保,便對那些要動刀的人說:“皇帝自有皇帝的死法,還用你們這些家伙拿刀動槍嗎?取鴆酒來!”可惜,那些叛將絕不允許皇帝尊嚴地死去,依舊要動“絞刑”。隋煬帝沒辦法,只得自己解下“練巾”,被昔日那幾個部下,像宰狗一樣活活兒得勒死了。最后成殮他的是床板拼湊的小棺材……

這段史料,令人對荒淫無道的隋煬帝產生了新的看法。荒淫無道的皇帝,死了活該。倒是他最后那一點風度,令人驚訝。面對滅頂之災,楊廣居然還有勇氣質問一句“為什么”,敢于讓肇事者站出來。屠刀壓頸,他仍然不失“天子死自有法”的風度,要鴆酒、要全尸、也要做人最后的一點尊嚴。隋煬帝后悔今日凄慘的下場,何必當初禽獸不如地虐待天下呀!本來挺有本事的人,被至高無上的皇權給糟踐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3392.html

相關閱讀: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