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各族的內遷
東漢以來,分布在西、北邊疆的少數民族已陸續向內地遷徙。魏晉時,西、北各少數族人民向內地遷徙的活動,更加頻繁,而且種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史稱為“五胡”。統治者對民族內遷的態度
少數民族的起義
各族內遷以后,與漢人雜處,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魏晉統治者強迫各族人民納租調,服力役,“服事供職,同于編戶”。西晉占田制明確規定了他們的租調負擔。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民族人為奴婢、佃客。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民族的反抗不斷地發生。
西晉后期,先后爆發了齊萬年、李特、張昌、王如及杜?等領導的大規模起義,其中李特之子李雄還在四川建立了“成漢”政權。
劉淵起兵
在各地流民不斷起義時,內遷的少數民族上層分子也相繼起兵反晉,其中劉淵、石勒起兵最早。
劉淵字元海,匈奴左部帥劉豹之子,漢化程度很深。劉豹死后,他代為左部帥,惠帝時為五部大都督。304年(永興元年),劉淵開始起兵。很快發展到五萬人,定都于離石(山西離石),建國號“漢”,自稱漢王,“胡”、漢各族很多人歸附他。淵謂群臣曰:“昔漢有天下久長,恩結于民。吾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乃建國號曰漢。……追尊安樂公禪為孝懷皇帝,作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資治通鑒》卷八五
石勒起兵
石勒出身羯族,居上黨武鄉。曾被賣為家奴。劉淵稱漢王時,他參加起義。
311年四月,石勒在苦縣(河南鹿邑)寧平城消滅十余萬晉軍,晉軍元氣大傷。六月,王彌、劉曜等攻下洛陽,殺王公以下三萬余人,俘獲晉懷帝。八月,又攻下長安。后來,晉將賈匹等在關中漢人的支持下奪回長安,迎司馬鄴為帝,是為愍帝。
316年(建興四年),劉曜圍長安,愍帝出降,西晉滅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1046.html
相關閱讀:自亂陣腳的苻堅
東晉的時尚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