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是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學多智,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心里亮堂著呢。晉平公問師曠說:“你看,我已經70歲了,年紀的確老了,可是我還很希望再讀些書,長些學問,又總是沒有信心,總覺得是否太晚了呢?”
師曠回答說:“您說太晚了,那為什么不把蠟燭點起來呢?”
晉平公不明白師曠在說什么,便說:“我在跟你說正經話,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隨便戲弄國君的呢?”
師曠一聽,樂了,連忙說:“大王,您誤會了,我這個雙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隨便戲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認真地跟您談學習的事呢。”
晉平公說:“此話怎么講?”師曠回答說:“我聽說,人在少年時代好學,就如同獲得了早晨溫暖的陽光一樣,那太陽越照越亮,時間也久長;人在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好比獲得了中午明亮的陽光一樣,雖然中午的太陽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強、時間也還有許多;人到老年的時候好學,雖然已經日暮,沒有了陽光,可他還可以借助蠟燭啊,蠟燭的光亮雖然不怎么明亮,可是只要獲得了這點燭光,盡管有限,也總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晉平公恍然大悟,高興地說:“你說得太好了,的確如此!我有信心了。”
一個人“不一定終身受雇,但必須終身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追求和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3159.html
相關閱讀: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東晉的時尚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自亂陣腳的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