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5月23日,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當天,樣板戲在北京各劇場同時上演。毛澤東先后多次率政治局成員出席觀看,以此給予強勁的政治支持。江青進入中央文革小組并由此活躍于中央政治舞臺核心,均與此有關。
江青 資料圖
本文摘自:《遼沈晚報》2009年12月25日第A06版,作者:袁起、鄒國良,原題:60年語錄
當年的樣板戲《沙家浜》一劇的主要作者汪曾祺的回憶(見于《汪曾祺人生漫筆》),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8部文藝作品確定為“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它們是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樣板戲”創作的理論基礎是“三突出”。
“三突出”,是在所有的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突出”是于會泳的創造,見于《智取威虎山》的總結。把人物劃分三個階梯,為全世界文藝理論中所未見,江青都覺得這個模式實在有些勉強:“我沒有說過‘三突出’,我只說過‘一突出’。”江青所說的“一突出”即突出主要英雄,即她不斷強調的“一號人物”。
有學者指出,“三突出”塑造的“高大全”式英雄,蘊涵著文革的精神基因。后來,王蒙在一篇文章里調侃說:“樣板戲的人物好像都跟天干上了,‘沖云天’,‘沖霄漢’。”
江青曾組織、參與、經手過這些作品的改編、排練等后期加工的部分工作,并提出了一個“三結合”創作法:領導、群眾、作者相結合。領導出思想,群眾出生活,作者出技巧。1967年5月23日,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當天,樣板戲在北京各劇場同時上演。毛澤東先后多次率政治局成員出席觀看,以此給予強勁的政治支持。
江青進入中央文革小組并由此活躍于中央政治舞臺核心,均與此有關?梢哉f,“樣板戲”是“文化大革命”的先導,到1976年“四人幫”垮臺結束,與文化大革命相始終,存在時間約為10年。由于汪曾祺較早地介入樣板戲寫作,使他免去了“文革”運動的過多沖擊。
汪在西南聯大的老同學楊毓珉依稀記得,“文革”中紅衛兵沖到劇團,拿著皮帶抽人,問到汪曾祺在干什么,汪如實說道:“我在寫《沙家浜》。”聞聽此言,紅衛兵沒敢下手打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4669.html
相關閱讀: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