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鑒于當時臺閣體詩文存在"□緩冗沓,千篇一律"的弊端,決心倡導復古以救其痿痹,確有一定進步作用。他認為"宋人主理不主調,于是唐調亦亡"(《缶音序》);同時也鄙棄中晚唐詩,認為"至元、 白、 韓、孟、皮、陸之徒為詩,始連聯斗押,累累數千百言不相下,此何異于入市攫金、登場角戲也"(《與徐氏論文書》)。主張古詩學魏晉,近體學盛唐。他的主張影響甚大!睹魇?文苑傳》說他與何景明"倡導復古,文自西京、詩自中唐而下,一切吐棄。操觚談藝之士,翁然宗之"。然而,李夢陽過于強調格調、法式,未能很好地從復古中求創新。尤其在他與何景明的辯論中,意氣用事,論點更趨偏激,導致刻意古節、泥古不化的流弊,甚至走上抄襲剽剝的道路,反而扼殺詩歌創作的生機。直到晚年,他有所悔悟,在《詩集自序》里,承認"真詩乃在民間",而自己的詩是情寡詞工,并非真詩。
李夢陽創作的樂府和古詩較多,其中有不少富有現實意義的作品,且寄寓了作者力求有所改革的政治理想。《朝飲馬送陳子出塞》揭露了明朝軍隊的腐。"萬里黃塵哭震天,城門晝閉無人戰",還描寫了勞動人民的悲慘處境:"今年下令修筑邊,丁夫半死長城前。"筆力頗為蒼勁沉重!毒R黃》刻畫宦官的驕橫,也栩栩如生。坐車的宦官由于"前徑狹以斜,曲卷不容車",竟然下令拆房毀屋,于是"大兵拆屋梁,中兵搖楣櫨,小兵無所為,張勢罵蠻奴",暴露了封建統治集團的罪惡!犊粘侨浮吠ㄟ^對群雀啄麥、坐享其成的描繪,表示了對既無利彈、又蔑網羅的貧苦"翁嫗"的同情,很有深意。《玄明宮行》鋪敘了宦官住地的盛衰,抨擊了他們的窮奢極欲,更嘲諷了這些家伙頃刻煙消云滅的可悲下場。
李夢陽的樂府、歌行在藝術上有相當成就。他善于結構、章法,如《林良畫兩角鷹歌》從畫說到獵、從獵生發議論,后畫獵雙收,很見功力。但時有雕鑿之痕,并未臻于自然流轉的神境。另有部分樂府模擬嚴重,不足取。除樂府、歌行之外,李夢陽的七律也有特色。他專宗杜甫,七律多氣象闊大之辭。如《臺寺夏日》對臺寺的描繪,很有磅礴飛動的氣勢,并蘊藏著鑒古知今的情思。他創作七律,也能注意開闔變化。王維禎認為:"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頓挫倒插之法,惟夢陽一人。"但也應看到,李夢陽的七律并非全是雄渾健拔之作,還有少數興象飄逸、風味盎然的詩篇。如《舟次》"貪數岸花杯不記,已沖風雨□猶牽",《春暮》"荷因有暑先擎蓋,柳為無寒漸脫綿",用詞精警而自然,情趣橫生而不落俗套,另具一種風致。
著有《空同集》66卷。(尹恭弘)
宦海浮沉剛直名世——士林領袖李夢陽的仕宦生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4791.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李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