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傻子皇叔的戲劇人生 先被迫出家后又即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來時糊涂去時迷

那一年,在丹陽街頭,一個鄭姓少女和一個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從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尋常的命運:鄭氏將來會成為一位帝王的母親。雖然說這位鄭姓少女就是后來唐宣宗李忱的母親,但預言在沒有成為現實之前,都是荒誕劇。有人聽了搖搖頭一笑而過,有人聽了心理卻起了化學反應。鎮海節度使李就屬于后者,他決定把這個當時看來完全不靠譜的預言作為一項長線投資,等到牛市來臨,他收獲的將會是整個天下。

李實現理想的前提就是將鄭氏納為妾,如果預言成真,自己將會是太上皇。可老天似乎在和他開玩笑,在鄭氏委身于他的那幾年里,居然沒有為他生下一男半女。

元和二年(807年),李鋌而走險,擁兵自立,可還沒等朝廷的大軍趕到,李的勢力就已經土崩瓦解,鄭氏被沒入掖庭宮,并在那里遇上了憲宗皇帝。不久皇十三子李忱誕生了,有時,預言距離現實僅一步之遙。

當李忱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孩子時,唐憲宗就在元和宮變中不明不白地遇弒了。鄭氏母子在一夕之間淪落為宮廷里可憐的孤嫠,無所依托。鄭氏入宮之初,曾經在穆宗的母親郭氏身邊當過侍女。也就是說,她們最初是主仆關系,后來鄭氏母以子貴,兩個女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微妙而緊張。然而郭氏是不會認同一個侍女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所以元和宮變后,郭氏的兒子穆宗皇帝登基稱帝,鄭氏母子的處境變得十分艱難,幼時的李忱在諸王的十六宅內則成了大家戲謔和欺侮的對象。

李忱自幼笨拙木訥,與同齡的孩子相比似乎略為弱智。隨著年歲的增長,他變得更為沉默寡言,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無動于衷。這樣的人,委實與皇帝的龍椅相距甚遠,當然,與龍椅相距甚遠的李忱自然也在權力傾軋的刀光劍影中得以保全。

穆宗和敬宗父子相繼駕崩后,穆宗的另一個兒子被從十六宅里接到大明宮,成了新的天子,即文宗。一次宴會上,文宗皇帝注意到李忱安靜地坐在喧鬧的親貴中間,不說一句話,顯得非常木訥。于是文宗非逼著李忱說話,以作笑料。又因為李忱被穆宗封為光王,在座的子侄輩們都戲稱他為“光叔”,這樣的稱謂顯然是大不敬。但不管被怎么捉弄、耍戲、取笑,李忱都巋然不動,坦然受之。這樣,時間長了,宮里上上下下的人還真就把他當成了缺心眼的傻子。李忱也很享受傻子時光,因為常識告訴人們,傻子

是沒有野心的,不會對他人的地位、利益構成威脅,所以,他人也就不會把傻子放在心上。

至于裝傻裝成了皇帝,那并不是宣宗的初衷,歪打正著而已。傻子時光只是他玩的“障眼法”,目的就是迷惑他人,保護自己。

841年,唐武宗登基。唐武宗敏銳地覺察到他的這個“光叔”李忱是個潛在的威脅。于是,光王李忱就經常出現一些“意外情況”:不是今天在與皇上擊時突然落馬,便是明天在入宮時突然失足。種種災禍似乎都在“不經意”間突然降臨到光王的頭上,讓他猝不及防。但是,光王依然頑強地活著,而且沒有一句怨言。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未遂的謀殺后,李忱終于在宦官仇公武的幫助下換上緇衣,逃出了宮廷,經江淮云游到浙江鹽關的安國寺。那里的方丈齊安是唐室宗親,便收留了他,還給了他一個法名瓊俊。沙彌李忱似乎參透了人生的真諦,安靜地在安國寺開始了他的修行生涯。

處世莫若養“木雞”

據《莊子•達生》記載,春秋時期齊王請紀子訓練斗雞。養了十天,齊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子說:“不行,它看見或聽到別的雞一叫,就躍躍欲試,很不沉著。”又過了十天,齊王又問道:“現在該成了吧?”紀子說:“不成,它心神還相當活動,火氣還沒有消除。”又過了十天,齊王又問道:“怎么樣?難道還是不成嗎?”紀子說:“現在差不多了,驕氣沒有了,心神也安定了;雖有別的雞叫,它也好像沒聽到似的,毫無反應,不論遇到什么突然情況,它都不動不驚,看起來真像只木雞。這樣的斗雞,才算是訓練到

家了,別的雞一看見它,準會轉身認輸,斗都不敢斗。”果然,這只雞后來每斗必勝。安國寺中的李忱就是只修行中的“木雞”。

唐武宗時期市面上流行一句神秘的讖語:“李氏十八子昌運方盡,便有黑衣天子理國,黑衣者僧人也。”讖語向人們明白預告:唐武宗的祚運就要完結,佛門中將有人要登上天子的寶座。

被讖言嚇得不可終日的唐武宗決定滅佛,會昌五年(845年),武宗敕下:從四月一日起,年40歲以下僧尼還俗;從十六日起,50歲以下僧尼還俗;從五月十一日起,50歲以上無祠部牒者還俗。到后來,外國僧尼也必須還俗回國。

唐武宗滅佛過程中,對僧尼進行了殘酷的、非理性的迫害與殺戮。會昌三年(843年)九月,為了追拿一個可能隱身于僧人中的小小逃犯,京兆府竟然一次打殺新裹頭僧三百余人。這種情況,恐怕只能用強烈的恐懼與仇恨來解釋,而恐懼與仇恨來自何處?拋開道教與佛教的沖突,道士利用政治優勢打擊佛教是造成會昌法難的直接原因。但在唐武宗李炎的內心深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皇叔—皇家最出名的“傻子”李忱隱身佛門,一直以來,唐武宗都竭力想除掉他這個裝瘋賣傻的“光叔”。

李忱出走后,武宗經常被一個噩夢困擾。在夢里,一頭白額吊頸猛虎張牙舞爪地咆哮著,一次次地將他撕成碎片。武宗不堪忍受噩夢折磨,于是下旨命京兆、華州和同州大規模捕殺長安附近的猛虎,來消解自己內心的恐懼和不安,F實的猛虎被捕殺得差不多了,可夢里的猛虎卻依然在黑夜里發出可怕的嘯聲。有人說,那頭猛虎是李忱的化身,因為李忱的屬相為虎。

又是李忱。唐武宗決定,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他的“光叔”。

李忱這時候正隨黃檗禪師隱居在涇縣涇水西畔的水西寺避世避禍,安心修禪。他以為遠離朝堂,就可以跳出紅塵,全身心地投入佛祖的懷抱,并不知道自己已經化為猛虎闖進了唐武宗的夢里,危險正步步逼近。一天,水西寺來了一位上山進香的涇縣縣令。李忱看這個縣令根本不是禮佛之人,也就沒怎么搭理他?h令見李忱和尚坐而不起,非常憤怒,下令將李忱下到獄中,準備好好修理修理。

巧合的是,當時的監獄長在前一天晚上也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一條黃龍蟠曲在獄門前,龍爪撐在門框上。醒來后的獄長懵懵懂懂,不能破解夢的寓意。第二天上班,他還在琢磨這個夢,就在這時候,披枷戴鎖的李忱被粗暴地推搡到他面前。他抬眼一看,面前站著的是一個看上去偉岸而倔強的和尚,無論押解他的人怎么折騰,他就是不往監獄的大門邁一步。

愛做夢的監獄長很快就將面前這個僧人和夢里面那條黃龍的形象重疊起來,不錯,就是他。他趕緊呵退那些捋胳膊伸腿的下屬,將李忱恭敬地請到自己的房間。支使開左右的人后,監獄長撲通跪倒在大和尚李忱面前。李忱保持著出家人淡然的表情,簡單施禮。監獄長磕頭如搗蒜,李忱扶起他,向他索要了一副筆墨,在自己隨身帶的小扇上寫下了一首小詩:“大殿連云接賞溪,鐘聲還與鼓聲齊。長安若問江南事,報道風光在水西。”

監獄長帶著這柄扇子跋山涉水,來到了長安。他按照李忱的吩咐,在長安的鬧市里高聲叫賣,索價1000錢。不少人都圍攏過來,想看看這柄要價不菲的折扇有什么賣點,可是,他們都失望了。雖說李忱的字也不錯,但是見慣了柳公權等大家手跡的長安人對書法有著很高的鑒賞力,這扇子上的題字還不能入他們的法眼,詩句更是不知所云。

但是,真正心領神會的人還是能讀懂詩歌里的隱語,他們從這一柄小小的扇子上了解到其主人的行蹤。武宗皇帝已經一病不起了,被他和宰相李德裕壓制了整整五年的宦官們正在尋找一個能顛覆武宗的人物來填補即將空出來的皇位。就在這時,李忱

唐宣宗的殫精竭慮和勵精圖治得到了回報,國勢有所起色,社會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子有所改善,整個帝國呈現出了“中興”的局面。

唐宣宗即位后,與唐武宗大唱反調,大興佛教。安國寺的僧人從晦因為工于詩賦,很得李忱的寵幸。他也一直想讓李忱賞賜他一件紫袍。因為,紫為三品之服,而唐朝的宰相通常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也不過才三品而已。穿紫衣意味著可以享受和宰相一樣的待遇。在從晦看來,這種恩典對皇帝來說實在是惠而不費的?墒抢畛绤s沒能讓他如愿。他對從晦說:“朕不惜一副紫袈裟與師,但師頭耳稍薄,恐不勝耳。”其實,李忱的潛臺詞應該是,只有文官們才有資格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上紫衣。這

個理由太過無厘頭,誰見過皇帝因為文官“頭耳稍薄”,就剝奪他們穿紫衣的權利呢?

最搞笑的是,信佛的李忱不吃道士藥,專吃太醫李元伯所制的丹藥,而這種丹藥與道士所煉丹藥如出一轍,只是煉藥之人的身份不同而已。最終,唐宣宗李忱因為過量服食丹藥,“崩于大明宮,圣壽五十”,不知道佛教徒李忱到了西方極樂該如何向佛祖說清楚這個問題。要提一下的是,李忱的長子李即位后,對佛更為迷信,甚至在皇宮內開設道場。民間老百姓投其所好,為了逃避稅賦,紛紛剃度出家,全民皆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48655.html

相關閱讀: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