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西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晉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西晉(265-316)公元265年,魏國大臣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司馬炎就是晉武帝。

崛起與統一

晉朝皇族的源頭為河內司馬氏,在曹魏時代已世代為官。如司馬朗、司馬懿及司馬孚等兄弟總共八人,時人稱“八達”。其中司馬懿具有政治及軍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漢北伐及平定遼東,成為了魏國重臣。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馬懿與曹爽受遺共同輔政,但之后司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發生高平陵事變,司馬懿重奪政權,至此司馬氏開始專政。在司馬懿去世后,其子司馬師及司馬昭逐漸鞏固司馬氏的勢力。此期間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戰爭(史稱壽春三叛),皆被平定。

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以做好篡奪準備,命鐘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于劍閣。最后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最后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及后鐘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滅亡。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當時孫吳局勢混亂,吳帝孫皓不修內政又窮極奢侈。270年河西鮮卑禿發樹機能叛亂,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馬炎在此時先做好伐吳準備,他派羊祜守襄陽與孫吳名將陸抗對峙,派王?于益州大造船艦。274年陸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議伐吳,遭賈充反對而作罷。經過多年準備,279年王?、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則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對。最后司馬炎決定于該年12月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司馬炎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軍、中游杜預等軍、下游王渾等軍共六路并進。最后于280年逼近建業,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西晉成功統一天下。

內憂外患

西晉的政治風氣日益敗壞。在曹魏時期,世族遭到刻意壓抑,提倡唯才是舉,但名節也逐漸式微。司馬氏執政后又誅殺異己,世族在司馬懿及陳群羽翼下又漸漸抬頭。這使得西晉開國功臣有大半屬于無德又無才的人物。當時較出名世族有瑯琊王祥、榮陽鄭沖、陳國何曾、臨淮陳騫、穎川荀?荀勛、河東衛?、河東裴秀、太原王渾、泰山羊祜、河內山濤、京兆杜預等。當時社會“奢侈”和“貪污”不斷。此時世族大多失去東漢世族的優良傳統,反而汲汲求利。石崇為當時首富,在金谷建立別館,他曾與外戚王愷斗富,當時晉武帝不加阻止反而幫助王愷。由于奢持和貪污密不可分,當時士大夫幾乎都收賄聚財。而晉武帝雖屢屢提倡節儉,但未以身作則,徒托空言。曹魏時期的清談,到晉代時許多士大夫紛紛效仿,最終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祿又求出世隱遁的士大夫。

由于諸臣在“平吳”與“立嗣”議題上發生爭執,使得黨派形成。羊祜與張華支持伐吳,認為必克;但司馬氏寵臣賈充、荀勛及馮?反對,所以拖延數年。等到平吳后,賈充慚恨失計,于是怨恨張華。在立嗣上諸臣爭執更劇。當時太子為司馬衷,昏庸無能。武帝之弟齊王司馬攸較仁孝慧敏。大臣衛?、和嶠主張廢衷立攸,但遭荀?、荀勛及馮?極力反對。最終晉武帝仍然不能舍子立弟,并遣返齊王攸回其封國,齊王攸最后憤怨而死。西晉立國后,晉武帝分封諸王,于277年遣諸王就國,其中一些王都督諸州軍事。如汝南王亮督豫州、楚王瑋督揚州。統一之后,為了避免東漢末期諸州割據再度發生,裁撤州郡守兵。武帝分封諸王與去州郡兵是為了避免權臣專政及地方割據,但卻使得地方宗室權力有逐漸凌駕中央的趨勢。當時邊境的胡族遷入中原,對晉帝國呈現半包圍形勢。這些胡族時時受漢官欺壓或受漢人歧視,因此心生不滿。270年河西鮮卑禿發樹機能叛亂,匈奴劉猛也叛而出關,直至279年方平定。其后郭欽、江統等人相繼以徙戎論,勸武帝用武力將內遷的外族強制徙遷回原住地,但武帝不用。使得當朝廷元氣大傷后,周邊胡族發生五胡亂華。

晉武帝天資平平,十分好色,于273年禁止全國婚姻,以便挑選宮女;滅吳之后又將孫皓后宮的五千名宮女納入,使得當時后宮具有萬人規模。他繼承先帝基業而稱帝,本非雄略之才,他未能解決政風奢持和貪污、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賈后干政與八王之亂

290年晉武帝去世,晉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惠帝昏庸無能,史載他游于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亂,百姓餓死,他竟說:“何不食肉糜?”;屎筚Z南風野心勃勃,趁機干政。當時楊駿擅權,與賈后對立,汝南王司馬亮怕楊駿要害他,逃亡許昌。楊駿為了鞏固自身勢力,任命其親信掌管禁軍,此舉使宗室諸王與某些大臣不滿。291年賈后借由楚王司馬瑋除去楊駿及其勢力,任命汝南王亮與衛?掌政。不久賈后利用楚王瑋與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衛?,再以偽詔殺楚王瑋,任命張華、裴?及賈模等人掌政。至此賈后奪權成功。所幸張華等人同心協力,盡忠職守,政局得以穩固。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296年其弟劉度元以齊萬年為首,聯合西北馬蘭羌、盧水胡叛變,晉軍大敗,周處陣亡。299年齊萬年之亂平定。江統建議將胡族遷離,但晉室無力。

由于太子司馬?非賈后親生,賈后意圖廢除。300年太子被賈后誣蔑謀反,被廢。趙王司馬倫采孫秀計,挑撥賈后殺掉太子。而后趙王倫聯合齊王司馬?以替太子報仇為由發兵去除賈后及其黨羽,趙王倫專政。于301年,趙王倫自立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為太上皇。三月,齊王?、河間王司馬?、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聯合常山王司馬?(后封長沙王)伐趙王倫。五月去除趙王倫及其黨羽,惠帝復位,齊王?專政。302年成都王穎及河間王?派軍討伐齊王?,長沙王?于京城洛陽響應。最后齊王?及其黨羽被除,長沙王?掌政,成都王穎于鄴遙控。

303年成都王穎為了去除駐守京城的長沙王?,聯合河間王?率軍攻擊洛陽,但被長沙王屢屢擊敗。304年初洛陽城缺糧,東海王司馬越勾結禁軍擒長沙王,開城投降。長沙王被河間王將領張方用火烤死,成都王穎迫惠帝立其為皇太弟,河間王?為太宰,東海王越為尚書令。成都王勝利后,班師返鄴,政治中心北移。而后東海王越集結各方兵力,挾惠帝討伐成都王穎。最后失敗,惠帝被俘,東海王逃至其封國東海(今山東郯城北),河間王將領張方占領洛陽。

但不久東海王的親弟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幽州刺史王浚聯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擊敗成都王。成都王挾惠帝逃至洛陽,投靠擁有關中及洛陽的河間王,最后成都王被廢,河間王改立司馬熾為皇太弟。305年東海王越在山東再次起兵,西向進攻關中。306年東海王越攻入長安。河間王?和成都王穎敗走,最后相繼被殺。東海王越迎惠帝還洛陽,隨后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由東海王司馬越專政。八王之亂至此結束。

五胡亂華

。八王之亂期間,司馬氏在地方上影響力頓減,地方勢力不斷膨脹,外族陸續叛變獨立,李成與漢趙先后獨立。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漸勢大,最后于306年稱帝,國號成,史稱李成。304年王浚遣匈奴領袖劉淵回并州發兵支援,劉淵乘機宣布獨立。308年劉淵稱帝,國號漢,后稱前趙。晉室在八王之亂后面臨一場覆亡危機。

八王之亂后,劉淵遣子劉聰掠奪洛陽,大將石勒及王彌則掠奪關東各州。310年劉淵死,子劉和繼立,不久劉聰殺和自立。311年石勒出兵襄陽,晉廷派遣大軍討伐,但因朝廷與主將司馬越互相猜忌,晉軍內亂,最后被石勒襲擊,精銳盡亡。當時洛陽空虛,劉聰乘機攻陷并擄去晉懷帝,史稱“永嘉之禍”。313年懷帝被殺,晉愍帝于長安繼立,漢趙派劉曜持續攻打。316年晉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殺,至此西晉亡。而后,匈奴、氐、羯、鮮卑及羌等族,陸陸續續在北方建立了一系列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

西晉亡后,在北方尚有三個忠于晉朝的地區,即并州北部劉琨、幽州段匹?、涼州張?。然而,并州劉琨先被石勒擊潰,投靠幽州段匹?。段匹?則奉東晉密令殺劉琨,之后也被石勒擊敗。最后,涼州張?去世后其弟張茂向劉曜稱臣,至此東晉在華北的勢力全部消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48923.html

相關閱讀: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東晉的時尚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自亂陣腳的苻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