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全運會”亮相南京,運動場在哪里?
■運動員的大辮子妨礙行動,該如何處置?
■第一屆“全運會”都設了哪些項目?
2009年10月26日,第11屆全運會將在山東拉開序幕。四年前,南京是全運會的東道主。而事實上,這并不是南京第一次舉辦全運會,早在民國之前的1910年,南京就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由于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這段歷史鮮為人知。近日,記者采訪了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陳仲丹先生,他為記者揭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運會的諸多細節。
1907年,南京首次學生運動會不要門票
清朝末期,被動不堪的窘境,日落西山的困頓,迫使民間知識界和統治精英反思中國人“身體”所存在的問題。雖然在具體主張上有一些差異,但朝野似乎一致認為,身體之塑造是適應新時代的必需資本。
為體現對學生體育的重視,官方開始重視各種運動會的舉辦。1907年,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舉辦了南京歷史上首次全城學生運動會。南京城內外有80余所學校參加,比賽及表演項目多達69個,比如競走,包括奪標競走、三足競走、寫字競走等;田賽如持送鐵彈、持竿跳高、跳高;體操項目有單人球桿、瑞典式體操、啞鈴操、木棍操、兵式操等;軍體項目如擊劍、刺槍等。這些比賽項目基本上都是仿照日本而編排的。
學生、家長及市民成為主要觀眾,觀看人次超過萬人。為了捧端方的場,南京的大小官員都出席了開幕式。端方也在運動會舉行的當天到了比賽現場。既然以鍛煉身體為目的,自然不存在購票觀看一說。此次運動會舉辦得很熱鬧,成為繼成都、杭州之后最大的一次學校聯合運動會。
美國傳教士倡議促成,全運會開幕給勸業會助興
面對內外交困的處境,以頑固守舊著稱的清政府“一把手”慈禧太后不得不同意了西學、變革。要學西學,不走出國門是不行的,于是,1905年清政府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使歐美考察憲政,途中順道參觀了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與漁業賽會,載澤等人看過之后大吃一驚,熱血沸騰。
回國之后,端方力主仿效西方進行產業大競賽,以激勵國人實業興國的信心。端方當時不僅是兩江總督,管著江蘇、江西、安徽三省,還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相當于現在的商務部長,1908年,端方便奏請皇帝,要在江寧(現在的南京)召開南洋勸業會。
端方剛剛西學回來,他的建議清政府立馬同意了。還撥了?睿豢上,勸業會還沒開,端方就不在其位了。兩年后,即1910年6月5日,南洋勸業會在南京揭幕。就在會展期間,當時在上;浇糖嗄陼_辦“體育干事訓練班”的美國籍傳教士愛克斯納正在為如何在中國推廣體育發愁,規模盛大的南洋勸業會使他感到機會難得。于是,他通過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倡議在會展期間組織一次全國性規模的體育賽會。顯然,愛克斯納是受了現代奧運會的啟發,因為無論是1900年的法國巴黎奧運會還是1904年的美國圣路易斯奧運會都是和博覽會一起進行的。
愛克斯納的倡議引起了巨大反響,不少學校很快自發組織起來。清政府官員心想,這是好事情啊,不是能壯大勸業會的聲勢嘛,于是同意了。
10月18日,比賽正式拉開帷幕,比賽地點說法很多,據南大歷史系陳仲丹教授的考證,應該在今天的湖南路獅子橋以及燈光隧道一帶,而且那里至今還有條勸業路。
作為當時勸業會的“助興產物”,全運會的規模不大,只有140人參加,多為學校學生。當然那時候學校的人數一般都很少,就好像大名鼎鼎的金陵女子學院培養的學生總共也不過千人,只有999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2387.html
相關閱讀: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