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演義》中,徐茂公能掐會算,料事如神,類似智多星吳用的角色,不過,這只是小說家的杜撰。其實,徐茂公原型即隋唐名將李?,原名叫徐世?,因字懋公,故民間傳說稱他為徐茂公。投唐后,李淵給他賜姓,改名為李世?。貞觀年間,為避李世民的諱,又去掉“世”字,就叫李?。僅就改名一事,就可見他一生的不平凡。
李?出身種田為業的大戶人家,雖然家道殷實,但他不安于富足安逸的生活,十歲出頭開始結交江湖豪杰,過上了刀口舔血的日子。大業七年(611年),翟讓在瓦崗寨聚眾起義,李?前來投奔,成為瓦崗寨一員虎將。翟讓是目光短淺、容易滿足的人,守著瓦崗寨,不圖進取。李?就給他建議道:瓦崗寨是本鄉本土,人也鄉里鄉親,不好長久在此劫掠。滎陽控扼漕運要道,官船商舶甚多,若移師此地,劫掠財貨,不愁糧餉不繼。翟讓聽從李?的建議,果然瓦崗寨財源廣進,兵強馬壯。后來,李密也入伙瓦崗軍,并取代翟讓成為新首領。翟讓在火并中喪身,李?也被“斫之傷頸”。李密竟在李?傷未痊愈之際,派他出鎮黎陽,名義上委以重任,實際是疏遠他。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密在北邙山被王世充擊敗,率殘部投奔李淵。此時,李?控制著黎陽以東的廣袤轄地,并擁有一支軍隊和一大糧倉。他得知李密下落,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公(李密)已歸附大唐,現在這里部眾、土地都屬魏公所有,我不能獻地邀功!闭f罷,他將所占州縣戶口造冊,派郭孝恪出使長安送交李密,讓李密自己獻給李淵。李淵聽說李?使者到來,無表上奏自己,倒有一信給李密,感到非常不理解。當郭孝恪把原委說明后,李淵嘆息道:“徐世?不背德,不邀功,實在是一個純臣呀!”于是授李?黎陽總管,賜國姓李氏。應該說,李?的舉動完全投合了李淵的心思。在群雄紛爭,天下未定之際,君王最看重的是臣子對自己的忠心不貳。
不久,李密因不滿歸唐后所受冷遇,出逃叛唐,途中被唐軍斬殺。李密的首級送到長安,高祖李淵即派人轉送給李?,并傳諭李密謀反罪狀。李密既投唐,又叛唐,他為自己的錯誤埋單。對于李密的叛唐,李?毫不知情,所以也不擔心受到株連。因此,當他見到李密首級時,念及故主之情,悲從中來,不禁嚎啕大哭,不能自已。隨后,李?上表李淵,懇請收葬李密。李淵被他的忠義所感動,下令送歸李密的尸身。李?以君臣之禮將李密安葬。送葬那天,他動員瓦崗軍舊部都去送行,全軍上下縞素,場面感人。李?對李密的態度與喪事處理,表現他為人忠心不貳,從而博得大唐朝廷一致贊許。
單雄信也是瓦崗寨一員虎將,早在瓦崗寨聚義之時,就與李?結義為兄弟,成為翟讓的左膀右臂,后又歸附李密。李密歸順唐朝后,單雄信投降王世充,李?則歸附唐朝,二人分道揚鑣,各為其主。王世充兵敗后,單雄信被唐軍擒獲,論罪當死。李?急忙向李世民求情,稱單雄信武藝絕倫,堪為朝廷使用,并以自己官爵為單雄信贖罪。不知何故,一向寬宏大量的李世民竟然沒有答應。李?無能為力,單雄信誤以為他沒有盡力幫忙。李?涕泣而言:“我不惜余生與兄共死。但我以身許國,事情就無法兩全。再說,若我死,誰還能照顧兄的妻兒。”說罷,舉刀割下股上一塊肉給單雄信吃,說:“這塊肉隨兄入土,也不負我們當年誓言啊!”單雄信聽了,感激而泣,與李?執手相別。這樣感人的場面,在真實的歷史舞臺上確實不多見。
隋末,群雄割據,世事無常,人情反覆。李?崛起于草莽,對故主忠心不貳,對故友肝膽相照,“忠義”是他人生中一大亮點。李?歸附大唐政權后,逐漸褪去草根的本色,完成了由沙場宿將到元勛重臣的角色轉換,在大唐官僚體制內游刃有余,更多的是展示他性格中圓滑的一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9819.html
相關閱讀: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