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處在統治階級壓迫下的奴隸們紛紛起義,宗教的勢力也逐漸衰減。西藏高原出現了王族割據的局面。這種紛爭的局面持續了三四百年之久。
在這些割據的王族中,只有四個王族勢力較大,這就是前藏的拉薩王系、后藏的亞澤王系、山南地區的雅隆覺王系和阿里及拉達克地區的阿里王系,其中以阿里王系的勢力最強盛,所以這段時期又稱為阿里王朝時期。
阿里王朝是達磨贊普的曾孫赤吉德尼瑪貢所創立。到1038年,由于政治相對穩定,尼瑪貢的接班人、古格王智光派人到盂加拉禮聘高僧阿狄夏迪巴卡拉來傳法。后者在1042年到達西藏。他是一位佛法高深的僧人,對天竺古代醫學當然也有精深的理解,盡管他到達阿里時巳經年屆花甲,但他仍努力弘揚佛法,使佛教的理論得到系統化和規范化的發揚,從而被尊稱為“佛尊”。佛教再度興盛,是為西藏古代佛教的“后弘期”。
這樣又過了相當一段時間,到13世紀初,薩迪地區的政權強盛起來了。此時,中原地區巳經建立起蒙古族統治的元王朝,元太宗窩闊臺派次子闊端西征。薩迦的花教教主貢哩堅參代表西藏地區勢力與闊端會見,表示愿意歸順。1270年,元世祖在京接見薩選教主八思巴(1235—1280),并冊封他為“大室法王”,賜給金印,還把當時全藏十三萬戶地方歸由他統轄,是為薩迦王朝,這是西藏地方正式歸入中國的統一版圖的開始。八思巴對于維護祖國的統一、繁榮經濟、穩定政治形勢、發展包括藏醫學在內的西藏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公元1354年,山南地區帕姆竹的萬戶長練丘堅贊(1302—1364)起兵,推翻了信奉花教的薩迦王朝的統治,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信奉白教的帕姆竹王朝,受到明王朝的承認和冊封。到第五代法王札巴堅參時,宗喀巴創建了黃教,得到法王的贊許。當時正值明王朝初建,?取懷柔政策,與邊疆各民族和平相處。在西藏,廣泛設立溪卡的封建莊園。這說明,西藏社會已經由奴隸制進入封建農奴制。這些對于西藏地區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起到一定的保證作用。
在這樣一個政權頻繁更迭的社會里,人們難于比較安定地從事一種專業的研究,因而不容易出現象前一階段吐蕃時期那種劃時代的經典巨著。但這種局面對醫學也有其另一種積極的作用,就是不同環境中的醫學家會提出不同的見解,出現了互相爭鳴的局面,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學術的繁榮和進步。
當阿狄夏來到阿里王朝以后,他進一步帶來古印度的醫學。首先自己編譯了一些醫著,包括《頭部傷的固定治療》、《壯陽補精甘露秘方》。另外,他還帶來了印度吠陀壽命醫學的重要醫著《八支藥方》及其注釋本《月光》,從而進一步促進了藏印醫學的交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0717.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