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以承襲父爵和裙帶關系為基礎,周旋于后周的宮廷,最后奪了女婿皇權的勝利者。這樣的生活打造了他機敏而又猜忌的內心,打造了他大氣而又“小心眼”的多重性格。
一、“不曉書語”知人心
楊堅在青少年時期并未顯露出聰明,靠著家族的關系,他在專門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學校里讀過書,但由于成績不好,被諷刺為不學無術,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自嘲地說“不曉書語”。
雖然讀書不行,但因為有一個好爸爸,在十四歲時他便升為驍騎大將軍。后來,又被封為大興郡公。到560年,剛滿二十歲的楊堅做了湖北隨州刺史。
南北朝時期,皇帝殺大臣、大臣殺皇帝根本是家常便飯,深知官場人心、具有敏銳政治嗅覺和心機是那個時代的生存之道。楊堅雖然書讀的不行,但家庭的熏陶和自身的歷練使他在洞悉人心方面具有過人的才智。
578年,北周宣帝即位。楊堅的長女做了皇后,楊堅也升任上柱國、大司馬(軍事主官),掌握了朝政大權。楊堅的地位雖然高了,但政治風險也加大了。年少的皇帝雖然比較昏庸荒淫,但畢竟統治者在政權方面是很敏感的,宣帝感到楊堅對自己構成了威脅,開始對楊堅警惕起來,甚至懷疑皇后是楊堅安排在自己身邊的間諜。
有一次宣帝心情不好,威脅楊皇后說:“我早就看你爸爸不順眼了,明天就滅了他。”幾天后宣帝召楊堅入宮,事先埋伏下刀斧手,下令說:“如果楊堅見到我時有任何心情緊張的表現,看我的信號,立刻殺掉他。”楊堅來了,舉止自若、毫無異樣。宣帝畢竟只是懷疑猜測,看楊堅神態自若,倒反而沒了主意,只好扯了一會閑談后放他回去。
宣帝是用這種方式來試探皇后是不是楊堅安插在自己枕邊的間諜,宣帝的邏輯是:如果皇后真是間諜,如果楊堅真有異心,那一定會把自己的話第一時間告知楊堅;如果楊堅得到消息,就一定會擔心皇帝召見自己有可能是鴻門宴,或者不敢來,或者來了也心神不寧。那楊堅的不忠之心昭然若揭,可以名正言順地除掉他。但洞悉人心、深知宮廷險惡的楊堅通過了這次考驗。
楊堅之所以一直沒被宣帝清洗掉,全靠他政治手腕的圓滑。一方面對皇帝的種種荒謬行為視而不見絕不進諫,對皇帝的步步進逼逆來順受絕不惹皇帝生氣;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與皇帝寵臣的溝通,讓他們為自己多打掩護至少別說壞話。
580年,宣帝突患重病,不久去世。在宣帝病重和去世后的一段日子里,楊堅加緊了自己的活動。先是利用炮制宣帝假遺詔的方式取得了朝中的軍政大權以及京城部隊的指揮權,公開名義是總管朝政,輔佐八歲的小皇帝繼位。接著,利用輔政大臣身份建立了新的領導班子,吸收了一批有才干的人,穩定政局。第三,收繳了北周皇室藩王的兵權,武力鎮壓了他們的公開反叛。第四,對其他一些表示不滿的人,采取打與拉兩手策略,能夠拉到自己陣營最好,實在不行就堅決清除。
這樣,經過了幾個月的努力,到了公元581年的正月,楊堅走了一個前人使用過的體面形式??皇帝禪讓帝位。他讓人替周靜帝寫好退位禪讓詔書,然后送到他的王府。楊堅假意推辭,最后才接受了大家的擁戴,穿上皇帝的龍袍,登上心儀已久的寶座。這時的楊堅四十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1161.html
相關閱讀: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