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農歷是怎么來的 中國傳統農歷節日有哪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農歷,又稱夏歷、陰歷、舊歷、漢歷、老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之一。農歷是中國長期采用的一種傳統歷法,它以朔望的周期來定月,用置閏的辦法使年平均長度接近太陽回歸年,因這種歷法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故稱農歷,又叫中歷、夏歷,俗稱陰歷。農歷是中國目前與格里歷(即公歷)并行使用的一種歷法,人們習稱“陰歷”,但其實是陰陽歷的一種,即夏歷,并非真正的“陰歷”。

  農歷屬于一種陰陽歷,平均歷月等于一個朔望月,但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征,所以又有陽歷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韓國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國家,仍使用農歷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因為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代,完善于漢代,加之主要是漢族人使用,所以中國其他民族包括清朝剛建立時都把此歷稱為漢歷。到辛亥義舉后,因使用西歷,此歷稱為舊歷或夏歷。

  漢歷有個輔助部分——節氣。節氣如果也算歷法的話,就是完全的太陽歷。節氣和地球在繞太陽運動的軌道的位置有關,和月球無關。節氣是從立春開始的,一個太陽年是兩個立春之間的時間,約365.2422天。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于農業種植等活動。

  漢歷的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十二個月普通月份加一個閏月,總共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計算決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閏年全年383~384天。由于每平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設置閏年(即十二個普通月份加上一個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盡量的接近365.2422日。由于1回歸年為12.368個朔望月,0.368=368/1000=46/125,即125個回歸年的話正好余出46個朔望月,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應設置四十六個閏年。但因為這樣設閏太過復雜,經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人們因為二十四節氣對于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常把漢歷稱為“農歷”,但二十四節氣應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應該屬于太陽歷部分。因此把漢歷稱為陰歷是不恰當的。

  漢歷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歷法中,唯一既照顧到太陽歷,又照顧到陰歷的歷法。因此,有人說西方的歷法比中國科學,這顯然是錯誤的。比如,公歷中,一個“月”的概念首先就已經違背了“月”這個初始的概念。

  歷史

  中國的歷法與紀年采用陰陽干支三合歷;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歷法和太陰歷法。農歷作為中國傳統歷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從黃帝紀年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歷(格里歷),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歷法,這些歷法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夏歷、商歷、周歷、西漢太初歷、隋皇極歷、唐大衍歷等,有的歷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有所作用,如西漢末期的三統歷和隋朝的皇極歷法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3301.html

相關閱讀: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