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對歌”,這是洱源西山民間婚俗中最熱鬧的場面。
在姑娘出嫁的前天晚上和新郎迎新娘有當天晚上,天色黑定,主人家就在院心里燒起栗柴火。來自遠村近寨的人們,圍著火塘,喝茶咂煙,說說笑笑。這其間,小伙子們就東瞧瞧,西望望,物色對歌的“對象”。不多一會就有小伙子唱起“誘歌”挑戰了。
肚里山歌在打攪,正愁對歌沒對伴,遇上小妹了。喜氣頭上來相會,搭你對上一通宵,就是輸給小妹你,我也樂呵呵。
“誘歌”總是逗惹得姑娘們“歌癮”發作,起初還有點害羞的姑娘中,很快就有人答唱了:
我不唱是哥央我,我把真情唱出來,好好回答我。老調新曲隨你唱,搭你對到雞報曉,半路打起退堂鼓,小妹我不饒。
于是,成對成雙的青年男女紛紛對唱起來了。歡快的曲調,在村野的上空回蕩、縈繞。盡管院子里有十幾對甚至幾十對歌手唱合,但各對唱各對的,并不相互干擾。如果對歌者中有誰把對方的曲調韻腳聽錯了,而對之以另一類型的曲調,就算“犯規”了,人家笑你“打岔曲”。
要是你把自己或對方唱過的調重唱一遍,人家也笑你是“翻犁白蕎地”──嚕嗦多余,那是會感害羞的。能歌善舞、現編現唱的功夫才令人佩服。
火塘對唱的山歌,既有談情說愛的情歌,也有對新生活親風尚的贊歌。“調子不會唱,不好找對象!辈簧賹K身伴侶,就是在火塘對歌時結下的姻緣的。在主婚人家里,火塘邊對歌的對數越多,越說明主人家人緣好。所以,熱情好客的主人自始至終,喜氣洋洋,頻頻給對歌者和聽眾敬茶敬煙,散發喜果。
夜深了,一對對“歌伴”便陸續離開火塘。直到火塘邊的客人走光,新婚夫婦方才進洞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8266.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