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哈薩克族為何與鷹有著不解之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鷹是生活在高山上的飛禽,秉性兇猛、動作敏捷,要想捉住并馴服它,那得有一套“絕招”。在亞洲中部的廣大土地上,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哈薩克族。他們過著游牧生活,性格豪爽、熱情好客。每個哈薩克人都是狩獵高手。他們打獵不用現代化的武器,而是用傳統的武器——金雕。金雕是地球上最大最兇悍的一種鷹。在中國元代,強悍的哈薩克獵人就馴養金雕來捕殺野狼。金雕所向無敵的獵殺能力使其成為哈薩克牧民崇拜的圖騰,但要讓桀驁不馴的金雕成為人類的摯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匹好馬難換一只好雕。

  獵鷹不但是哈薩克牧民狩獵的主力,而且也成為他們的朋友. 鷹獵是草原上的哈薩克牧民自古沿襲至今的技能,“左牽黃、右擎蒼”的場景用來形容哈薩克人的狩獵再恰當不過。   每當冬季出獵,剽悍的哈薩克獵手身跨天山駿馬,手托兇猛的獵鷹,在獵犬的前呼后擁下,放馬奔馳于山林間、草原上,浩浩蕩蕩、威風凜凜。

  牧民們用網、套等工具將山鷹捕獲后,首先要做一 皮面罩蒙住鷹頭,使它看不見東西,然后把它放在一根 橫吊在空中的木棍上,來回扯動這根吊著的木棍,使鷹 無法穩定地站立。就這樣連續數晝夜,鷹被弄得神魂顛 倒,精疲力竭而摔倒在地。這時,要往鷹頭上澆涼水, 使其蘇醒,然后給它飲點鹽水或茶水,但不喂食物。

約 半月之后,鷹逐漸得以馴化,再開始喂食。喂食也有一 套方法,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 ,饑餓許久的獵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 人則一次次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吃飽。這樣反 復進行,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 。至此,室內調馴結束,再到室外。室外調馴,要先把 鷹尾的1 6 根羽毛用線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只能在 小范圍內活動。用拴在草地上的活兔或捆著肉的狐貍皮 作獵物,讓它由空中俯沖叼食。這樣馴練一段時間,再 拆去尾部的線,但要在腿上拴一根長繩,像放風箏似地 讓它去捕獲獵物,待熟練后,可將手中的繩子松開,但 不能取掉。因為它一旦要飛跑,繩子還吊在空中,獵手 騎馬容易追到。正式放鷹捕獵時,鷹食適中,才能發揮 它的最佳捕獵功能。

  哈薩克人捕獲野生老鷹后(大部分都是雌鷹). 其中一腳綁繩子,再用羊皮罩罩住鷹頭.,最后把老鷹架放在一根木棍上(有點像小曬衣架的方式),有空就用力晃動讓他掉下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5407.html

相關閱讀: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