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走后門的由來 包拯開啟“走后門”首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今若直前,萬一蹉跌,退將安托?要須留后門,則庶幾進取有據!边@里所說的“留后門”,是指辦事“留退路”的意思。那么“后門”一詞,始于何時呢?

  “開后門”一詞,則首見于明人王一鶚的《總督四鎮奏議十?舉劾四鎮將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營造私開后門,物議沸騰!边@里的“開后門”,是指“開方便之門”,即在房屋的兩側或后面開一些小門,以方便人的出入。這就是“開后門”、“走后門”的初衷。

  現在所說的“開后門”或“走后門”,意思完全變了,它是指用不正當的手段,以達到某種政治的或經濟的目的。

  故事典故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起用蔡京為相,蔡京開始嚴酷迫害元?黨人。所謂元?黨人是指宋哲宗元?年間反對變法的舊黨,以司馬光為首,包括蘇軾、蘇轍、黃庭堅等人。

  蔡京擬出了一個120人的龐大名單,稱作奸黨,宋徽宗親自書寫姓名,刻于石上,豎于端禮門外,史稱“元?黨人碑”。凡是元?黨人的子孫,一律不許留在京師,不許參加科考,而且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錄用”,而且一概不許出現和提到“元?”的字眼。

  有一次宋徽宗和蔡京等大臣看戲,一個伶人扮作宰相,坐著宣揚朝政之美。一個僧人請求他簽署準許游方的文件,宰相一看僧人的戒牒,是元?三年頒發的,立刻收繳毀掉,還讓僧人還俗。一個道士的度碟也丟了,宰相一問也是元?年間頒發的度碟,立刻剝掉道士的道服,讓他做平頭百姓。

  一個士人是元?五年獲得薦舉的,按照對元?黨人的政策,應該免掉薦舉,負責管理官員的禮部不予錄用,把他趕走了。過了一會兒,宰相家主管私家財庫的官員附在宰相的耳邊小聲說:“今天在國庫,申請相公您的料錢一千貫,沒想到撥下來的全部都是元?年間所鑄的錢,我來向您請示這些錢咱們到底要不要?”宰相低頭想了半天,悄悄對官員說:“從后門搬入去!迸赃叺牧嫒伺e起手中所持的棍棒,照著宰相的脊背就打,一邊打一邊罵道:“你做到宰相,原來也只要錢!”

  大隋朝承襲漢制,官府衙門都是坐北朝南。如果職位高到可攜帶家眷上任,官員的妻兒老小通常都安置在衙門后宅。平素公務往來,客人走得全是前門,只有私交甚好的朋友或者自家晚輩才走后門入內。幾百年后,貪佞之風大行,“走后門”一詞也由此而來。

  傳說包公上任開封府尹后,很久沒有百姓來告狀,后來,他偶然發現其原因:官府大門守衛森嚴,守門官吏還要索要賄賂才讓人進門,這就是所謂“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包公處罰了守門官吏,并決定打開后門,讓百姓隨意出入告狀。由此衍生了“方便之門”和“走后門”兩個說法,但“走后門”的意義后來發生了重大變更,不再是原來的好事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9147.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