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代,好漢英雄輩出。男女老少,彪悍的人特別多,都有血性。當然,這些所謂的好漢,喊著解救萬千百姓的口號,扯起旗幟來造隋煬帝的反,拉起一支人馬就敢稱王稱霸。殺人放火的,欺男霸女的,搶人財產的,多到數不清,尤其是張金稱和朱粲兩個最可怕。張金稱殺人不眨眼,一早上殺平恩一萬多,朱粲吃人不吐骨頭,所過之處,都無人煙。其他人也好不了多少,殺人屠城是常事,就連最圣德的李世民,也屠過一城,但在眾多的“好漢”里,竇建德卻是另類,他從未屠城,他是少有的亂世君子。
竇建德年輕時就已經是以誠信為本,雖然不是什么大人物,甚至也還得自己耕田種地,但是在地方上卻很有分量,大事小情的,人們都會請他作主。
竇建德當過官,當過里長,也犯過法,逃亡過。不過那時候,也沒多少人記著這事,天下一大赦,他就回鄉了。他也是個善人。漳南縣里有個老鄉死了父母,卻沒錢安葬,他主動送去全部所需。真正是救人救急,難能可貴的是他不止一次這樣做。隋朝末年的官,說實話,還是有不少人不待見,明擺著呢,老百姓只想安靜地生活。可對他這個曾經的官兒,鄉親們是大加贊賞。他父親去世時,自發送葬的有一千多人,這可是了不得的榮耀。沒有官職的白身,一個扛鋤頭的,能這么多支持者,很不簡單。
竇建德不但對同鄉好,對同縣的人也好。大業七年時,朝廷發兵百萬征高麗,竇建德當了個小帥,手下有二百號人。當時縣里有個孫安祖,驍勇得很,自然也是在被征之列,但他老婆孩子全死了,家也沒了,他拒絕當兵?h令不同意啊,好不容易逮著個能人,能放嗎?孫安祖也不答應啊,于是兩人就打起來了,孫安祖力氣大,竟然三兩下地把縣令給打死了,犯下了殺人大罪。這事吧,誰沾誰倒霉,但是竇建德幫了他,收留了他,并把他送去了安全的地方。
象孫安祖這樣的事,沒誰愿意碰?竇建德不可能不知道這事后果很嚴重,有可能會影響到他自己的家族,但是他就做了,哪怕因此可能失去自己的親人,也仍然堅持救人。
如果說這會兒還是沒有掌握權力,能夠保持本色的話,那么起兵反隋后的他,手上有權,卻依然不改本色。
當時全國各地都有民變,從西到東,從北到南,幾乎沒有一個太平省。山東是征發物資最前沿,又受過災,老百姓根本過不下去,幾乎縣縣有起義,村村有變民。孫安祖被救后,拉攏了一些逃兵,包括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組建了一支義兵,躲到了高雞泊,落草為寇。
竇建德一直做著良民,帶著他的二百人馬前往遼東戰場。各地起義蓬勃發展,必須前往東征戰線的士兵一個個的逃跑,起義隊伍不斷的擴大,而張金稱,高士達等人的隊伍也一再膨脹,殺貪官,搶百姓,奪財產,燒房屋,一時間整得烏煙瘴氣。但漳南縣令發現,這些變民哪都搶,就是不去竇建德的家鄉!本來不受騷擾是好事,但是官員們不樂意了,這不明擺著這些盜匪的頭子就是竇建德??兔子不吃窩邊草嘛,哪有搶自己家鄉的道理?這么一想,竇建德是幕后黑手的罪名就坐實了,于是,官府上下齊心,把竇建德的親屬全部抓起來,無論男女老少,一個不留,全部送往西天。
竇建德雖然曾經幫過孫安祖,也的的確確犯過事,但在這件事里,他清白之極,根本沒有任何罪過。不過,腐朽的朝廷怎么會有他一個農民說話的份?既然已無路可退,他只好把自己手下的二百號人全拉起來,投奔東海公高士達。
高士達自封東海公。手下也有不少一起打拼的朋友。但是竇建德一來,高士達就甘愿把司兵大權交給他。很明顯,沒有仁德之名,竇建德以這么個半路入伙的資格,要想服人,那也是很難的。
竇建德做得很出色。不久,人人心服,他仗義,沒架子,又肯吃苦。孫安祖投奔張金稱后,被張金稱給殺了,他手下的幾千個人就都選擇投靠竇建。這么多兵其實原先并沒有在竇建德手下干過,都是跟著孫安祖和張金稱打拼的,但是他們寧愿跟竇建德,可見他的名聲在外。
雖說這支人馬是高士達的,但是竇建德更得人心。人們愿意為他拼命。大業十二年,涿州通守郭絢率領一萬多人馬前來剿匪,這一戰竇建德假裝與高士達決裂,最后大敗郭絢,俘幾千人,得戰馬一千多匹,就連郭通守本人,也被滅殺。
太仆卿楊義臣是隋軍將領最會打仗的,他打敗了張金稱后,又趁勢打進高雞泊。張金稱的部隊全部投奔竇建德。如果說以前不過是小打小鬧,這場戰就是生死大戰,在戰前分析中,竇建德希望高士達能避開鋒芒,以守為攻,拖死楊義臣。可惜高士達不聽,主動出擊,最終死在戰場,精銳全失。原本負責守衛大本營的竇建德只有幾百人,大部隊全敗,竇建德只能帶著一百多人逃亡,直跑到饒陽縣。也是天無絕人之路,饒陽竟然沒有什么防備,就這樣,竇建德憑一百多人拿下饒陽,安撫百姓,不多久,就聚集了三千人馬,有了真正的自己的第一支部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07002.html
相關閱讀: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