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簡介:李春,隋代造橋匠師,F今河北邢臺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跡之一。
李春是中國隋代著名的橋梁工匠,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就是他最偉大的杰作,這個濃縮了中華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橋梁,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為中國橋梁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趙州橋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趙州橋是魯班所造,這座大橋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著毛驢,帶著柴榮,也興沖沖地去趕熱鬧。他們來到橋頭,正巧碰上魯班,于是他們便問道:這座大橋是否經得起他倆走。魯班心想:這座橋,騾馬大車都能過,兩個人算什么,于是就請他倆上橋。誰知,張果老帶著裝有太陽、月亮的褡褳,柴榮推著載有“五岳名山”的小車,所以他們上橋后,橋竟被壓得搖晃起來。魯班一見不好,急忙跳進水中,用手使勁撐住大橋東側。因為魯班使勁太大,大橋東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橋上也因此留下了驢蹄印、車道溝、柴榮跌倒時留下的一個膝印和張果老斗笠掉在橋上時打出的圓坑。當然這只是人們編造的一個神話故事,以紀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趙州橋是安濟橋的俗稱,它位于今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河
上,橫跨?河南北兩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跨度最長的敝肩圓弧拱橋。大橋全長50.83米,寬9米,主孔凈跨度為37.O2米。全橋全部用石塊建成,共用石塊1000多塊,每塊石重達1噸,橋上裝有精美的石雕欄桿,雄偉壯麗、靈巧精美。它以首創的敝肩拱結構形式、精美的建筑藝術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橋梁史上令人矚目,充分代表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橋梁建造方面的豐富經驗和高度智慧。
趙州橋建于隋代,隋朝統一中國后,結束了長期以來南北分裂、兵戈相見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當時的趙縣是南北交通必經之路,從這里北上可抵重鎮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達京都洛陽,交通十分繁忙。可是這一交通要道卻被城外的?河所阻斷,影響了人們來往,每當洪水季節甚至不能通行,為此隋大業元年(公元6O5年)決定在**河上建設一座大型石橋以結束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的狀況。李春受命負責設計和大橋的施工。李春率領其他工匠一起來到這里,對?河及兩岸地質等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認真總結了前人的建橋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獨具匠心的設計方案,按照設計方案精心細致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橋任務。李春他們在設計和施工中創下許多技術成就,把中國古代建筑技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08207.html
相關閱讀: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