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公元581年 楊堅滅宇文氏建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歷史紀事: 楊堅滅宇文氏建隋  577年,北周武帝宇邕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正當他準備再用幾年時間北平突厥,南定江南,統一全國時,卻在北伐突厥的征途上染上重病,于578年去世。即位的宣帝宇文?(559~580)是一個胸無大志,并且十分殘暴的皇帝。他即位不到一年,就傳位給7歲的兒子宇文闡,即靜帝,而自己則以天元皇帝的名義繼續執掌政權。他不理朝政,大臣經常見不到他,有事只有通過臣官上奏。他對大臣的猜忌也日益加深,大臣稍有違犯,重則誅殺,輕則捶楚,捶人都以杖一百二十為度,名曰天杖。于是上下恐懼,內外離心,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越來越尖銳。大象三年(581),楊堅廢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定都長安,史稱隋文帝。=================
文化紀事: 庾信卒  隋開皇元年(五八一),著名文學家庾信卒。庾信(五一三至五八一),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生于南朝。父庾肩吾為梁太子中庶子。庾信十五歲作昭明太子蕭統的東宮講讀,十九歲作蕭綱的東宮抄撰學士,父子都是宮體詩的重要作家。侯景之亂時,庾信逃奔江陵。梁元帝蕭綱在江陵即位,以信為右衛將軍,遣往出使西魏。不久梁亡,庾信因其文學成就被強留在長安,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庾信的作品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四十二歲前的作品和一般宮體詩人一樣,寫艷麗夸耀辭采的詩篇,內容頹廢貧乏。四十二歲后的作品由于政治的變化和生活的感受而發生很大變化。他親身經歷過侯景之亂,又看到梁元帝敗亡時江陵十幾萬人民俘往兩魏作奴隸的情景,加上自己霸羈?北朝,屈身事敵的痛苦和懷念鄉土的感情,便傾注在他的作品里。庾信后期詩篇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藝術造詣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唐代詩人杜甫有詩稱:“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今存詩三百二十多首,文一百六十多篇。其代表作有《擬詠懷》二十七首與《哀江南賦》。庾信在駢體文方面的成就極高,《四庫提要》說庾信駢文“集六朝之大成,導(初唐)四杰之先路”。說明庾信在駢體文的發展中,是承先啟后的人物。對唐代駢文的影響也很大。后人將其詩文輯為《庾子山集》(或名《庾開府集》),清人倪?《庾子山集注》較詳備。————————————————
畫家孫尚子入隋  開皇元年(五八一),畫家孫尚子因北周亡而入隋。尚子,一作尚孜,吳(今江蘇蘇州)人,工畫人物,師法顧愷之、陸探微,骨氣有余。長于畫鬼神,畫婦人亦具風儀。鞍馬樹石,幾勝鄭法士。曾于長安西禪寺、洛陽敬愛寺作壁畫。唐代李嗣真評孫尚子與鄭法士畫云:。鄭則人物樓臺,當雄霸伯,孫則魑魅魍魎,參靈酌妙”。畫跡有隋官本《美人詩意圖》、《雜鬼神像》、《屋宇樣》等五卷,著錄于《貞觀公私畫史》。————————————————
藝術家閻毗入隋  開皇元年(五八一),畫家、工藝家閻毗因北周亡而入隋。閻毗,榆林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人,居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北周上柱國寧州刺史閻慶之子。毗七歲襲爵石?h公,武帝時選為駙馬,尚清郡公主。拜儀同三司。好研經史,諳熟技藝,善書畫,工草隸,時稱妙手。隋文帝愛其才藝,拜車騎將軍。煬帝時受命修輦輅,繪制工程圖樣,畫筆極精,并合古代制度,多有改進。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長城、運河等工程皆總其事。后從煬帝征遼東,死于道,時年五十。子閻立德、閻立本皆唐代大畫家。
————————————————

畫家展子虔授朝散大夫  陳太建十三年(五八一),畫家展子虔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展子虔,南北朝著名畫家。歷北齊、北周而入陳。擅畫人物、山水及雜畫,幾無所不能,人物描法細致,以色暈染面部;畫馬入神,立馬有走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之勢。與董伯仁齊名。寫山川遠近,有咫尺千里之勢。曾在洛陽天女寺、云花寺、長安靈寶寺、崇圣寺繪制佛教壁畫。開皇九年(589)陳亡時,與董伯仁同由陳入隋。畫跡有隋朝官本《法華變相圖》、《長安車馬人物圖》、《戈獵圖》、《南郊圖》、《王世充像》等六卷,著錄于《貞觀公私畫史》;《朱買臣覆水圖》、《北齊后主幸晉陽》、《維摩像》等,著錄于《歷代名畫記》;《北極巡海圖》、《石勒問道圖》二十件,著錄于《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游春圖》軸,為最古的卷軸山水畫(一說唐人摹本),F藏故宮博物院。————————————————
畫家鄭法士授中散大夫  隋開皇元年(五八一),畫家鄭法士授中散大夫。鄭法士,吳(今江蘇蘇州)人,北朝及隋初著名畫家,在北周任建中將軍,封長社縣子,入隋授散官。善畫人物,師法南朝梁畫家張僧繇。也善畫云、水,尤工樓臺,每于其間,襯以喬木嘉樹,群英芳草,形成早期山水畫形式。當時壁畫盛行,長安許多寺院均有法士畫《神》、《滅度變相》等壁畫。畫跡有隋官本《擒盧明月像》、《阿育王像》,《北齊畋游像》等十卷,著錄于《貞觀公私畫史》;又《游春苑圖》《讀碑圖》等十件,著錄于《宣和畫譜》。————————————————
顧野王卒  陳太建十三年(五八一),南朝著名畫家、詩人、文字訓詁學家顧野王卒。顧野王(五一九至五八一),字希馮,吳(今江蘇蘇州)人;一說當湖(今浙江平湖)人。秉性聰敏,幼年好學,七歲能通五經,及長,遍觀經史,天文地理、占卜算卦、蟲篆奇字無所不通。工詩文,善丹青,擅長畫人物,尤工草蟲。梁大同四年(五三八)任太學博士。入陳為黃門侍郎、光祿卿。宣城王陳頊為揚州刺史,建官舍,延其畫《古賢象》于壁,又請詩人王褒書贊,時稱“二絕”。文帝陳?天嘉元年(五六0)補選史學士,宣帝太建二年(五七0)遷國子博士。畫跡流傳甚少,唐代無聞,宋徽宗趙佶得其《草蟲圖》,稱為精工,著錄于《宣和畫譜》。著有《玉篇》、《輿地志》、《符瑞圖》、《分野樞要》、《玄象表》、《通史要略》、《國史紀傳》、《顧氏譜傳文集》等,多亡佚,僅存《玉篇》,為我國文字訓詁學重要著作。詩存多首,多為樂府,以寫景見長,時有佳句。如“日影桃蹊色,風吹梅徑香”(《芳樹》)、“池前竹葉滿,井上桃花飛”。(《陽春歌》)。
===================
雜譚逸事: 陳封拜將相  陳太建十三年(五八一)一月一日,宣帝陳頊封拜將相:以車騎將軍淳于量為左光祿大夫,中權將軍鄱陽王陳伯山開府儀同三司,國子祭酒新安王陳伯固為揚州刺史。又命軍師將軍晉安王陳伯恭為尚書左仆射,丹陽尹徐陵為中書監,吏部尚書袁憲為尚書右仆射。二月,詔賜司馬消難所部田廣等人封爵。————————————————
周改元大定  周大象三年(五八一)一月一日,改元,以大象三年為大定元年。————————————————

周禪位于隋  周大定元年(五八一)二月三日,隋王楊堅受相國、百揆及九錫殊禮,建臺置百官。五日,周靜帝詔進隋王妃獨孤氏為王后,世子楊勇為隋太子。大將軍庾季才勸楊堅應天受命,太傅李穆、大將軍盧賁也勸楊堅即皇帝位。于是周靜帝宇文闡被遜居別宮,禪位詔書也頒布下來。十三日,命兼太傅杞公宇文椿奉冊,大宗伯趙炬奉皇帝璽,禪位于隋。楊堅加冕受冊、璽,改穿黃袍入御座。大赦天下,改元開皇,立國號為隋,楊堅是為隋文帝。北周自閔帝宇文覺受西魏禪(五五七),歷明帝宇文敏(五五七至五六一)、武帝宇文邕(五六一至五七八)、宣帝宇文?(五七九至五八0)、靜帝宇文衍(五八0至五八一),共五帝二十五年,至此滅亡。————————————————
隋改官制  開皇元年(五八一)二月,少內史崔仲方勸隋文帝楊堅廢除北周六官之制,改依漢魏之舊,楊堅同意。于是置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內史(中書)、秘書、內侍五;御史、都水二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仆、大理、鴻臚、司農、太府九寺;及十二衛府等,分司統職。又置勛官十一等,以酬勛勞;散官七等,以加文武有德望者。為避楊堅父楊忠諱,改侍中為納言。于是以相國司馬高?為尚書左仆射,兼納言;相國司錄虞慶則為內史監;相國內郎李德林為內史令,皆為宰相,自是三省首長為宰相成為定制。三省六部成為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三省六部是自西漢以后長期發展形成的制度。三省指尚書、內史(唐稱中書)、門下;六部指尚書省的吏部、度支(后改民曹,唐改為戶部)、禮部、兵部、都官(后改為刑部)、工部。每部下轄四司,共二十四司。尚書省居于禁宮之外總掌全國行政管理,內史、門下二省居于禁內佐皇帝決策。至唐,發展為“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行”的既分工又合作的完備體制。尚書省形成于東漢,時稱尚書臺,至隋已形成都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級機構,其行政層次和管理幅度達到了高度的統一,以致定制千年,其六部體制至清末才被新內閣衙門取代。中書(內史)和門下省形成于三國時期,當時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兩晉南北朝幾百年的發展演變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如南朝重中書,北朝重門下,各用以起草和出納詔命。但直到隋朝,兩省內部組織機構尚未最后定型,門下省尚保留城門、殿內、尚食、尚藥、御府等宮廷服務性質的衙門,至煬帝時才改隸殿內省,而給事中一職尚未設置,封駁職能也未定型。雖然隋三省體制尚不完備,但整齊劃一的三省六部中央政府體制實已確立。————————————————
隋文帝尊祖封爵  開皇元年(五八一)二月十四日,隋文帝楊堅追尊其父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追尊其母呂氏為元明皇后。十五日,修廟社,立妻獨孤氏為皇后,長子楊勇為皇太子。十八日,封周靜帝宇文闡為介國公,周宇文氏諸王皆降爵為公。改封女兒楊后為樂平公主。楊后對父親楊堅篡奪北周皇統頗感憤慨,楊堅在女兒面前也覺羞愧,后欲迫女兒改稼,公主誓死不從,乃止。楊堅又封弟楊慧為滕王、楊爽為衛王,封子楊廣為晉王、楊俊為秦王、楊秀為越王、楊諒為漢王。拜李穆為太師、竇熾為太傅。于翼為太尉。————————————————
隋文帝大殺周皇室  開皇元年(五八一)二月,宰相虞慶則勸隋文帝楊堅盡滅周宇文氏皇族,宰相高?和楊惠也附和其議,唯宰相李德林以為不可。楊堅罵李德林書生氣,大殺宇文氏皇族。自后對李德林的信任減少。
————————————————
晉王楊廣任并州總管  并州(今山西太原)為天下兵馬匯聚之地,形勢重要。楊堅既建隋朝,開皇元年(五八一)二月二十六日,任命次子晉王楊廣為并州總管,晉王年幼,文帝為之盛選輔臣,以坐鎮沖要。————————————————
隋文帝命將經略江南 開皇元年(五八一)三月八日,隋文帝任上開府儀同三司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鎮廣陵(今江蘇揚州);又任和州刺史韓擒虎為廬州總管,鎮廬江(今屬安徽)。楊堅初建隋朝,即有并吞江南之志,請宰相高?推薦將帥,高?于是舉賀若弼和韓擒虎,使坐鎮于長江邊,潛為經略。————————————————
蘇威拜相  開皇元年(五八一)三月十七日,隋文帝以太子少保蘇威兼納言為宰相,并兼度支尚書,主管財政。蘇威,武功人(今屬陜西),西魏北周著名宰相蘇綽之子,世為關中著姓。在周封美陽公,年少即有美譽,晉公宇文護強迫其娶己女。蘇威見宇文護專權,恐禍及己,屏居山寺,以讀書為樂。周武帝宇文邕聞其大名,召任車騎大將軍,蘇威辭疾不拜。宣帝時任開府儀同大將軍。至楊堅為周丞相,由高?推薦,召蘇威談論治道,而大為欣賞。但不久楊堅受禪,蘇威又逃歸田里。楊堅暫未過問,即帝位后又召蘇威為太子少保,追封其父蘇綽為邳公,以蘇威襲爵。先前西魏北周稅法由蘇綽制定,所征稅賦較重,蘇綽當時曾嘆惜說:重稅非太平之世稅法,希望后世君子能弛減。蘇威每以此為己任。既任宰相兼度支尚書,即奏減賦役,稅法務從輕簡,文帝大都聽從,并對蘇威更加親重,于是與高?二人參掌朝政。楊堅某日發怒,將親手殺人,蘇威入閣強諫,數次以身遮止,楊堅氣消之后特加嘉獎。不久又任蘇威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如故。蘇威身兼五職,引起朝臣妒嫉,治書侍御史抗表彈劾蘇威無舉賢自代之心。楊堅為之辯解說:蘇威朝夕孜孜,志存遠大,我沒有蘇威,難以治國行道。左仆射高?深避權位,上表遜位,讓于蘇威,文帝先是同意,后又命高?復位。于是高?、蘇威二人同心協力,政刑大小,文帝無不與之謀議,然后施行。是以立國之初,天下太平。————————————————
盧責等被貶謫  太子左庶子盧賁見高?、蘇威任宰相執政,甚感不平。時柱國劉?也被疏遠,盧賁因此聯絡劉?及上柱國元諧、李詢及華州刺史張賓等謀罷黜高、蘇二人,由他們五人為宰相。又私下告誡太子楊勇防范晉王楊廣。開皇元年(五八一)三月其謀泄露,文帝窮治其罪,劉?等委罪于張賓、盧賁。公卿奏二人當處死刑,文帝以其故舊,不忍加誅,并除名為民。盧賁,西魏北周宰相盧辨之子,翼戴楊堅篡周有功。張賓,道士,楊堅為周丞相時,張賓自稱通曉星歷,盛言楊堅有帝王之表,天星有代謝之徵,為楊堅篡周大造輿論,于是大得楊堅歡喜。盧、張等以有大功于隋,而名在高?、蘇威之下,大為不滿,而私下串連,致被貶謫。————————————————
隋詔中外官品爵依舊不降  開皇元年(五八一)三月二十日,隋文帝下詔,凡中外宦前代官品爵位,皆依舊不降。————————————————

后梁遣使賀隋文帝  開皇元年(五八一)三月十五日,后梁主蕭巋遣其弟太宰蕭巖入隋,祝賀楊堅受命建立隋朝,后梁與隋朝繼續保持朝貢國的關系。————————————————
隋放太常散樂為民  開皇元年(五八一)四月二日,隋文帝下詔大赦天下。十九日,悉放太常散樂為民。散樂在北齊時興盛,周天元宇文?時悉征至長安,由太常管轄,至此全部放免。并詔令禁止雜戲。————————————————
陳遣使騁介國公  陳太建十三年(五八一)四月,宣帝陳頊遣散騎常侍韋鼎、兼通直散騎常侍王磋聘于周。二十二日至長安。時楊堅已受禪建隋,周已滅亡。楊堅于是讓陳使者聘問原周靜帝,隋介國公宇文闡。————————————————
隋發稽胡筑長城  隋開皇元年(五八一),征發汾州(今山西吉縣)境內稽胡筑長城,以御突厥;в嗳嗽诟耙弁局信烟。隋文帝召汾州刺史韋沖問計,韋沖對以綏靖之策。即命韋沖懷柔叛亡者,月余皆召回,并皆赴筑長城之役。四月,隋文帝召韋沖為兼散騎常侍。————————————————
隋封二宗王  開皇元年(五八一)五月九日,隋文帝楊堅封邗國公楊雄為廣平王,永康公楊弘為河間王。楊雄,楊堅族子,初名惠,后改名雄,有文才武略,是楊隋宗室中最有才能的宗王之一,后任宰相。————————————————
楊堅殺宇文闡  開皇元年(五八一)五月二十三日,隋文帝楊堅為斷絕北周皇統,鞏固自己統治,秘密殺害周末代皇帝、隋介國公宇文闡。為掩入耳目,假意為靜帝舉哀。葬于恭陵,并以其族人宇文洛為嗣。宇文闡,初名衍,周宣帝宇文?長子。生母朱滿月,江南吳(今江蘇南部)人,家因罪而配沒入宮,年齡較宇文?大十余歲,在東宮為太子宇文?掌衣服,得幸于建德二年(五七三)六月生子。大象元年(五七九)一月宇文闡被封為魯王,不久立為皇太子。二月受父宇文?禪即皇帝位,居正陽宮,宇文?自稱天元。二年(五八0)五月天元崩駕后入居正統,時年僅八歲。朝權掌于嫡母楊后父楊堅之手。大定元年(五八一)二月禪位于楊堅,遜于別宮,被奉為介國公,邑萬戶,車服禮樂一如周制,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稱詔,但其存在終究是隋朝一大隱患,而終被楊堅殺死,時年僅九歲。————————————————
隋文帝改禮制  開皇元年(五八一)六月五日,隋文帝改革部分禮制,詔郊廟冕服必依《禮經》,摒棄北周舊制,采用東齊之法。朝會之服、旗幟、犧性皆尚赤,戎服以黃,常服通用雜色。七月七日,文帝始穿黃衣服,百官齊賀。于是百官常服同于庶人,皆可著黃袍,楊堅朝服也一樣,唯以十三環帶為不同于臣民的標志。————————————————
隋廢東京官  開皇元年(五八一)八月五日,隋文帝下令廢除原北周東京(今河南洛陽)六府官。————————————————

隋征討吐谷渾  開皇元年(五八一)八月,吐谷渾入寇涼州(今甘肅武威)。隋文帝遣行軍元帥元諧等率步騎數萬人討擊,連續擊敗吐谷渾軍,并大破吐谷渾太子可博汗于青海,俘斬萬計。吐谷渾舉國震駭,其王侯三十人各率所部降于隋軍,可汗夸呂帥親兵逃遁。隋文帝于是以其高寧王移茲裒為河南王,使統領降部,以元諧為寧州(今甘肅寧縣)刺史,留行軍總管賀婁子干鎮涼州。————————————————
陳攻襲江北  開皇元年(五八一)九月,陳將軍周羅睢渡過長江攻拔隋故墅鎮(今江蘇南京北浦口);蕭摩訶也攻襲江山。————————————————
隋以皇子楊秀鎮蜀  開皇元年(五八一)九月,隋奉車都尉于宣敏奉使巴、蜀還朝,奏稱蜀地沃饒,人物殷盛,勸隋文帝封子為蜀王以鎮山川,建樹藩屏。文帝楊堅表示同意,二十四日,詔以越王楊秀為益州總管,改封蜀王。————————————————
隋伐陳  開皇元年(五八一)九月,由于陳朝攻襲江北,隋文帝楊堅遣上柱國長孫覽、元景山并為行軍元帥,發兵南攻陳朝。并命尚書左仆射高頻節度諸軍。————————————————
隋更鑄五銖錢  隋立國之前,北周、北齊所鑄錢凡四等,加上民間私鑄,名品眾多繁雜,輕重不等,造成流通混亂。隋文帝感到于國計民生不利,開皇元年(五八一)九月下令更鑄五銖錢,背面、正面、錢孔,錢周皆有規矩,每一千錢重四斤二兩,使貨幣統一。又下令悉禁古錢及私錢。并于各關市置樣品,不合格者皆沒收入官府銷毀。自是錢幣開始統一,流通方便,民間稱善。————————————————
隋頒新刑律  隋初所承北周刑律比北齊刑律煩瑣而不簡要。隋文帝楊堅于是命高?、鄭譯及楊素和率更令裴政等重加修定,裴政熟悉歷朝刑律典故,博采魏、晉以至南朝齊、梁舊律,沿革輕重,取其折衷,成為重修刑律的實際主持者。廢棄先世梟首、車裂、鞭法等酷刑,除謀叛外,不加收族之罪。又制定死刑二種,即絞刑、斬刑;流刑三種:千里、千五百里、二千里,凡配流一千里,居流放地二年,一千五百里,居二年半,二千里,居三年;杖刑五種:杖六十至一百;笞刑五種:笞十至五十;又制定優待官僚士大夫的條例,凡七品以上官犯罪皆例減一等,九品以上官有罪可以錢物贖罪。對用刑的枷杖大小程式皆作了規定。若民間有冤屈而縣衙門不依法受理者,可申訴至郡及州。若仍不受理,則可上訴中央。開皇元年(五八一)十月十二日,開始頒行新律,修定刑律的工作宣告完成。隋開皇律的制定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新刑律頒行之初,隋文帝楊堅某日因一郎官以小過而于殿前加笞刑,諫議大夫劉行本諫言用刑太過,不合新律,文帝從諫,免去笞刑,于是新律大行于全國。————————————————
獨孤皇后匡扶隋文帝  隋文帝皇后獨孤氏,西魏北周柱國大將軍獨孤信之女,母家為山東門閥世家崔氏。作為大家閨秀,獨孤氏自小受儒教禮法熏陶,雅好讀書。文帝楊堅受禪為帝后,獨孤氏匡扶帝業不遺余力。內外政事多加過問,所論多與文帝意見相合,文帝對其既寵愛又敬憚。隋文帝每次上朝聽政,獨孤后均與帝同乘輦入殿,止閣門方止。文帝與宰臣朝議,獨孤后派親信宦官在旁觀察,若政有所失,即在后宮對文帝匡諫,減免錯失。多有收益。開皇元年(五八一)十月,獨孤后表兄弟崔長仁犯法當斬,文帝以皇后親戚故,欲免其罪,獨孤氏聲言決不能因私而敗國家法度,竟依法將崔長仁斬首。獨孤后性好儉約,宮中用度一概以儉樸為原則,以致連一些必備的藥物、衣料都沒有。隋文帝有鑒于北周亡國的教訓,不以權任借于外戚,獨孤后的兄弟不過將軍、刺史而巳,后從不為家人請官。唯留心政治,匡扶帝業。

————————————————
隋文帝獎賞地方官有治績者  隋文帝即位之初,勵精圖治,地方官有治績者,往往特加獎賞。岐州(今陜西寶雞東)刺史梁彥光治州有惠政,文帝下詔褒美,賜以束帛及御傘,以激勵全國地方官吏。后又移梁彥光為相州(今河北磁縣南)刺史,這一帶是北齊故都,衣冠士人多被遷徙入關,所余工商樂戶風俗奸險,好造謠言。梁彥光在岐州時,治民鎮之以靜,奏州內計帳及輸籍,考課為天下之最,至相州卻仍以靜鎮之,結果被相州人稱作“著帽餳”,謂其軟綿綿。隋文帝聞知,即免彥光官,不久又起用為趙州(今河北隆堯)刺史,彥光自請復為相州刺史。開皇元年(五八一)十月,梁彥光再刺相州,懲治奸猾,有若神明,又聲明法度,使豪猾奸宄鼠竄,一時境內大治。于是招致名儒,興立鄉學,親臨考試,舉秀才者賜以財物。以致風化大變,吏民稱道,文帝詔優褒獎。又有相州刺史樊叔略,也有政績,文帝以璽書褒美,班示天下。及梁彥光赴任,即徵樊叔略為京官,拜司農卿。京兆新豐縣令房恭懿,考課為三輔(即京畿地區)之最,文帝賜以粟帛,以示獎勵。雍州(今陜西西安)諸縣今朝集時,文帝見房恭懿,呼至御榻前,親切交談,咨詢治民之術。文帝對諸州朝集使夸獎房恭懿愛護百姓,志存體國,是地方官的楷模。并當即提拔為海州(今江蘇連云港)刺史。于是州縣地方官吏大多留意治理,百姓富庶,形成開皇天下大治局面。————————————————
隋遣鄭?訪陳  開皇元年(五八一)十一月二十一日,隋文帝遣兼散騎侍郎鄭?為使聘訪陳朝————————————————
丹丹國向陳貢獻方物  陳太建十三年(五八一)十一月,丹丹國(今馬來半島南部吉蘭丹)遣使向陳朝貢獻方物。————————————————
陳廣州刺史馬靖送子弟入質  陳廣州刺史馬靖治理有方,大得嶺表人心,所部兵甲精煉,數有戰功。朝廷為此猜疑日甚。太建十三年(五八一)十二月,陳宣帝遣吏部侍郎蕭引往廣州觀察馬靖舉措,并令馬靖送子弟至京為人質,對外則宣稱去廣州督察接收夷人所輸貨財。蕭引至番禺(即廣州),馬靖即遣子弟入質于朝。————————————————
隋恢復佛教  開皇元年(五八一),隋文帝楊堅下詔,境內人民聽任出家當和尚,并令計口出錢,營造佛像。于是崇佛之風隨之大起,民間佛書,多于儒家《六經》數十倍。————————————————
突厥四可汗分立  開皇元年(五八一),突厥佗缽可汗病卒。臨死對子庵邏稱:吾兄委位于我,而不立其子,我死應以位傳兄子大羅便。但突厥部酋以大羅便母賤而不服,攝圖豪勇,宣稱大羅便若立,將率部自立,庵邏即位,將待以兄弟之禮。于是立庵邏而不立大羅便。大羅便不服,庵邏不能制,即以可汗位讓攝圖,號沙缽略可汁,居都斤山,庵邏稱第二可汗,又以大羅便為阿波可汗,沙缽略從父玷厥居西面,號達頭可汗,諸可汗各領部領,分居四面。雖然四可汗分立,但沙缽略以勇武得眾,北方各部皆畏附。
————————————————
長孫晟建策離間突厥諸部  楊堅篡周建隋,待突厥不再象北周那般優禮,使突厥怨憤。周千金公主在突厥,日夜請沙缽略可汗為周報仇。沙缽略于是與前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合兵入寇。隋文帝感到邊患可畏,開皇元年(五八一)敕沿邊修筑長城,命上柱國陰壽鎮幽州(今北京),虞慶則鎮并州(今山西太原),屯兵數萬以備突厥。奉車都尉長孫晟曾送千金公主入突厥,在突厥滯留近年,與突厥貴族子弟交流,熟悉突厥內情及其山川形勢。及突厥入寇,長孫晟乃上書陳破突厥之策,陳述突厥四可汗分立,達頭可汗玷厥在西,兵強位下,與沙缽略可汗攝圖內隙已彰,可使其東西分裂,發起內戰。又攝圖之弟處羅侯有野心。為攝圖所忌,阿波可汗更心懷不滿,可連接處羅侯,離間其各部,使其內亂而不攻自破。文帝采納長孫晟的建議,遣太仆元暉出伊吾(今新疆哈密西)道,賜達頭可汗狼頭。達頭可汗的使者來聘,引居沙缽略可汗的使者之上。又任長孫晟為車騎將軍,出黃龍道(今遼寧朝陽一帶),與契丹、奚、霄諸部聯絡,至處羅侯牙帳潛布心腹,誘其內附。反間計既行,突厥果然互相猜疑。內部力量大為削弱。————————————————
頗之推入隋  開皇元年(五八一)隋立國,北周御史上士顏之推因周亡而入隋。開皇中,太子楊勇召為東宮學士,不久病卒。顏之推(約529——約591),字介,祖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世代精通《周禮》、《左傳》之學。顏之推為北朝大學者。生于南朝梁武帝時,早傳家業,博覽群書,有才辯,工尺牘,文辭典麗。始為湘東王蕭繹(即梁元帝)府右常侍,加鎮西墨曹參軍。及湘東王于江陵即位,任為散騎侍郎。江陵為西魏攻破,被俘入關中。不愿為國仇作臣屬,率妻子東奔北齊,任奉朝請,待詔文林館,后升任黃門侍郎、平原太守。周軍攻破北齊,顏之推曾勸齊后主高緯南奔陳朝,不果,齊亡入周,周亡又入于隋。一生歷三朝衰亡,自嘆處境悲苦。作《觀我生賦》,感慨一生遭遇,也反映了連年戰亂所造成的禍害。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今佚,F存《從周入齊夜度砥柱》、《古意》等詩五首,沿襲齊梁余風,但比較質樸,《古意》之一《十五好詩書》乃追悼梁元帝和自悲身世,情辭哀惋。顏之推又著志怪小說《冤魂志》(一名《還冤記》)三卷,混合儒釋,采摭經史,傳布鬼神報應之說,今存。另有《集靈記》二十卷,巳佚。又曾與陸法言等討論音韻學,參與《切韻》的編撰。而最著名的著作則是《顏氏家訓》。此書約寫定于隋時,由其長予顏思魯整理成書,二卷二十篇雖多以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但立論平實,知識豐富,并對當時七大夫的虛偽無恥有所揭露。顏之推痛于魏晉以來“士大夫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射既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的社會風氣,以《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為據,從整飭家庭關系入手,企圖扭轉時弊。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等封建倫理道德規范及維系此規范的家教、家法。提倡“應世經務”,反對“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主張以人之言行衡量名之虛實。對魏晉玄學各派人物,均有評論。為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思想的重要著作。今人王利器撰有《顏氏家訓集解》。————————————————
杜臺卿被征入朝  隋開皇元年(五八一),文學家杜臺卿被征入朝,任著作郎,修國史。年老辭官,卒于家。杜臺卿,字少山,中山曲陽(今屬河北)人。杜弼之子。仕北齊,始為奉朝請,后歷任司空西閣祭酒,中書黃門郎兼尚書左丞等職,修國史。北齊亡,歸鄉里,為子弟講授《禮記》、《春秋》。是年應征入隋。杜臺卿博學善文,北齊天統初(565),出任廣州長史,經淮陽赴鎮,因感于古來江、河、湖、海都有詩賦贊頌,唯淮水無人作賦,遂撰《淮賦》。曾著《玉燭寶典》十二卷、《齊記》二十卷、又有文集十五卷,皆佚。今僅存殘《淮賦》。
————————————————
山西寧鄉佛洞等五處石窟始開鑿  隋開皇元年(五八一),山西寧鄉佛洞石窟、陜西耀縣藥王山石窟、山東長清玉函山摩崖造像、浙江紹興彌勒佛像,陜西銅川藥王山石刻等五處佛教石窟、造像均約在此時開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4018.html

相關閱讀: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