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在明代的帝王中知名度頗高,不過這倒不是因為他有多么英明神武,而是由于其死得蹊蹺。
光宗是明朝第十四個皇帝,經過多年的太子歲月之后,終于在39歲這一年登上了君位。登基之時,他步履輕松,面色和悅,看上去身體還不錯,但一個月后卻在服食了所謂“紅丸”之后驟然離世,被稱為“一月皇帝”。
在這一個月里,圍繞著光宗發生了許多詭異的事情,匯集了各種戲劇性元素:宮廷、陰謀、女色、疾病、藥物、仙丹……可謂精彩紛呈,而后世也往往以“紅丸案”稱之,這也是明代最有名的宮廷奇案之一。
明光宗是明神宗的長子,但卻不為神宗所喜。主要是其生母本是地位卑微的宮女,神宗年輕時偶然臨幸了一次,沒想到便有了后來的光宗。在神宗心里,始終把這件事當成丑事,自然更沒打算要做一個負責的父親。若不是太后愛孫心切,以及群臣一次次冒死抗爭,他的太子之位早就被神宗寵愛的鄭貴妃所生的福王取代了。盡管如此,他的太子生涯始終充滿了風險,甚至于在戒備森嚴的皇宮里,還發生過鄉下大漢手持大棒闖入太子宮殿,試圖拿大棒擊殺太子的詭異事件。明代宮廷的三大奇案“梃擊案”、“妖書案”、“紅丸案”都與他有關聯。
好在光宗各方面表現中規中矩,讓萬歷皇帝始終無話可說。在膽戰心驚的三十九年之后,他終于在萬歷駕崩之后,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即位之初,光宗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措施,大多數是針對神宗時期的弊政而發。眾所周知,明神宗中后期,長期不上朝理政,朝綱松弛,人心渙散。光宗雖然只是頒發政令,尚未見到實效,但已經使朝野人心大振,展現出了新的一番氣象?雌饋,這位沉潛許久的新皇帝似乎是想有所作為,也初步展現出了自己的魄力。
但即位十天之后,他便蹊蹺地病倒了。開始,他還帶病堅持處理政務,但是大臣們看見消瘦憔悴的皇帝與之前判若兩人的景況,都驚駭不已。
光宗的病倒一方面緣于其精神長期受壓抑,身體本就有些衰弱,初登大位,朝政繁忙,自然有些勞累;另一方面直接的誘因則與其沉湎女色有關。光宗登基之后,與之“敵對”的鄭貴妃送來了八名美女供其享樂,而好色的光宗卻似乎沒有一點兒警惕,反而高興地笑納。白天日理萬機,已經精神勞瘁不堪,退朝之后,他又難抵女色誘惑,“一生二旦,俱御幸焉”,也由此身體一下子垮了下來。
掌管御藥房的太監崔文升負責為皇帝開方抓藥,不知何故,他開的是“大黃”藥。眾所周知,大黃是大涼之藥,其主要功效在于清熱瀉火。光宗服用之后,一晝夜連瀉肚子三四十次,頓時頭暈目眩,身體疲軟不堪,就此臥床不起。
由于崔文升原是鄭貴妃的親信內侍,此事傳出之后,朝堂間議論紛紛,都指責其所開藥物與醫理不符,懷疑是受到鄭貴妃的指使,故意用瀉藥來謀害光宗。有大臣上書指出:醫生本來應該“有余者瀉,不足者補”,光宗的癥狀顯然是體虛,應以滋補為主,卻反而用“相伐之劑”,顯然是另有隱情。
雖然光宗就此停藥不服,但身體顯然已經垮了下來。甚至于在病榻前召見大臣時,已經拉著皇太子的手有托孤之意,并頻繁叮囑大臣們要抓緊為自己籌備壽宮事宜,顯然他已經自己感覺不對,要開始預備后事了。
就在此時,鴻臚寺官員李可灼請求向皇上進奉能治百病的“仙丹”。事實上,對于所謂仙丹,大臣們都紛紛反對。有大臣說曾見過兩人服食這種藥物,一人身體有益,而另外一人則受害不淺,可見,這種藥物的效用,是因人而異。更多的大臣認為既然這種藥稱為“仙丹”,那么便不足相信。顯然這是較為理性的態度,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能夠包治百病的仙丹。
但是明光宗此時已經是到了垂死的地步,對仙丹卻抱了最后一線希望,他讓李可灼速速進藥。由于此丸藥呈現紅色,因此被稱為“紅丸”,根據大臣事后的分析,所謂“紅丸”主要由紅鉛、秋石等炮制而成,是大熱之物,據說還有一定的壯陽效果。光宗手拿紅丸,連聲稱贊其“忠臣”,然后當著眾大臣的面服了下去。服用之后,光宗感覺還不錯,“暖潤舒暢,思進飲膳”,樂意吃東西了,這自然是好事,大臣們慶幸不已。
但當天下午,光宗怕藥力不夠,又催促再進一丸藥,此時,御醫們都認為不合適,但是皇帝頻繁催促,無奈之下,李可灼只好又再進一枚紅丸。誰也沒有料到,次日五更,光宗卻突然駕崩,連遺言也未曾留下。
縱觀明光宗這一個月的身體情況,真可謂內憂外患。本已經有朝政煩心,加上鄭貴妃進獻美女勞體,身體本已虛弱不堪,卻又接連服食大黃與紅丸,大黃為寒涼之物,“紅丸”為大熱之物,二者同時用于光宗縱欲過度的身體,后果可想而知。
登基時還好好的皇帝一個月就崩天,這在朝野間引起的輿論可想而知。但由于此事涉及宮廷秘事,疑點重重,雖然輿論多指光宗遭受鄭貴妃等人的暗算,但畢竟只是猜疑而已,誰也沒有確切的證據。在當時復雜的情勢下,這件事最后的處理結果并不算多嚴重,以崔文升發配南京、李可灼充軍而就此草草收場。
最可憐的自然是明光宗了,沒當皇帝之時步步驚心,當了皇帝沒幾天又死得不明不白,由于事出突然,連皇陵也來不及新造,只好用前朝的廢陵來應急……這個皇帝當得還真有點鬧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5797.html
相關閱讀: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