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隋煬帝葬于江都之謎?隋文帝被弒殺之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考古專家確認,新近在江蘇省揚州市曹莊發現的隋唐墓葬系隋煬帝楊廣之墓。隋代都城在長安,陪都在洛陽,隋煬帝為何葬在了揚州?楊廣到底是一位什么樣的帝王?隋朝在歷史上為什么會有“短命王朝”的詭異說法?關于隋煬帝、關于隋朝究竟有哪些謎團?

  隋煬帝葬于江都之謎

  “好頭顱,誰當斫之?”

  隋煬帝名叫楊廣,“煬”是謚號,一般只有好內遠禮、逆天虐民、好大殆政的帝王,才會謚“煬”,含貶謫之意。實際上從政績來看,楊廣并非一位無所作為的皇帝。

  楊廣遭人詬病,主要是因其荒淫無度,窮奢極欲,大興徭役,不知體恤民眾。而且,楊廣不知反省和檢討執政失誤,反而采取高壓政策,加之偏信佞臣,誅殺勛臣,導致國家內外矛盾加劇。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已故將軍楊素之子楊玄感發動兵變,農民起義相繼跟進,先后有130余起之多。

  由于時局動蕩不安,楊廣每天提心吊膽,常從噩夢中驚醒,呼叫有“賊”。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十二月,楊廣干脆以巡幸為名,出逃江都。然而,他這么一去,卻再也未能回來。

  隋時江都,是現在的揚州,楊廣曾任揚州總管,所以視之為福地。到江都后,楊廣荒淫益甚,整日尋歡作樂。有一回楊廣引鏡自照,自言“好頭顱,誰當斫之?”誰知竟成讖言。


  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人發起宮變,擒拿了楊廣。宇文化及舉刀欲殺時,楊廣倒也爽快,說“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服毒自殺要求被拒絕后,楊廣只好自解練巾,指示校尉令狐行達將自己勒死,時年50歲。

  巧合的是,楊廣到江都后曾作五言詩:“求歸不得去,真成遭個春。鳥聲爭勸酒,梅花笑殺人。”《隋書·五行志》解讀這句詩時稱,楊廣三月被殺“遭春之應也”。

  而在兵變前,江南還曾傳出一首童謠:“江水何冷冷,楊柳何青青,人今正好樂,已復戍彭城。”楊廣被殺地江都宮苑附近,剛好有個地名叫“彭城口”。

  更神奇的是,早在百年前便有高僧預測到了事件的發生。唐趙蕤所著《長短經·懼誡篇》(卷七)記載,南朝的高僧寶志和尚曾在書中寫下一首詩:“牽三來就九,索虜下殿走。意欲東南游,厄在彭城口。”

  難道預言真這么準?顯然是一種附會。

  國號影響國運之謎

  “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

  楊堅從宇文闡手里輕松奪得江山后,便希望自己建立的江山能長治久安,“千秋萬歲”。但楊堅建立的王朝很“短命”,前后僅有38年。

  隋朝速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個迷信版本是,國號“隋”字不吉利,影響了國運。“隋”,源于楊堅的“?王”?墒,為何不是“?”而是“隋”?原來楊堅忌諱中間的“足”,即“辶”。

  現在大家熟悉的“隨”字是簡化字,繁體寫作“?”。楊堅覺得,如果國號用“?”字,中間的“辶”不吉利,會讓國運“隨之而走”,于是他去掉了“辶”,而啟用“隋”字。這一說法可以從古人筆記中找到佐證。南宋吳曾撰《能改齋漫錄·事始》“古無隋字”條是這樣交代的:“‘隋’字古無之。文帝受禪,以魏、周、齊不遑寧處,惡之,遂去‘走’,單書‘隋’字。”這句話的意思是,楊堅接受禪讓當了皇帝后,考慮到之前的魏、齊、周三朝都不安寧,國運較短,很討厭“?”字中間的“辶”,覺得晦氣,擔心隋朝也“走得太快”,于是去掉了“辶”,寫作“隋”字。


  事實上,“隋”字并非吳曾所說“古無之”,在先秦時已存在此字!吨芏Y·春官·守祧》中便有“既祭,則藏其隋與其服”的說法。

  楊堅去“辶”取“隋”,初衷是想借“隋”字給新朝帶來好運,不希望步前面短命王朝之后塵。但很快有人發現,“隋”字并不吉利,更為兇險,還不如“?”字。

  《說文解字》稱,“隋,裂肉也”。所謂“裂肉”,是用手撕好用來祭祀神靈的肉品!吨芏Y》中所說的“則藏其隋”,就是祭祀完畢,把祭品埋到地下的意思。試想,堂堂王朝是一塊祭肉,隋之國運能長久么?果然,38年后,隋朝便成了唐王李淵刀俎下的“魚肉”。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中,借南唐文人徐楚金之口,批評了楊堅的不學無術:“隋文帝惡‘?’字為‘走’,乃去之成‘隋’字。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殊不知‘?’從‘足’,‘足’安步也,而妄去之,豈非不學之故?”

  隋朝滅亡后,“隋”在唐初又被加上了“辶”,寫成了“?”。新近發現的楊廣墓志寫作“?故煬帝墓?”,應該是此原因。當然,也不排除唐朝譏諷貶損舊朝的動機。

  楊堅代周建隋王朝之謎

  “白楊樹頭金雞鳴,只有阿舅無外甥”

  楊廣在江都死亡有不少巧合之謎。事實上,從隋朝開始建國,坊間就有不少詭異的說法。


  有一種傳言,楊堅代周建隋是天意。這是為何?《隋書·五行志上·妖詩》記載,早在北周建立之初,民間就流傳著一首奇怪的童謠:“白楊樹頭金雞鳴,只有阿舅無外甥”。

  在古代,好多童謠都帶有政治讖語的性質。這句童謠到底是什么意思,起初并沒有人能理解,直到楊堅代周稱帝后,大家才明白其中的意思。原來,童謠是在預言北周將被“楊”姓天子替代。

  楊家是北周的皇親國戚,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跟隨北周太祖宇文泰起義關西,有功,賜姓普六茹,位至極品,賜封“?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其實在宇文邕(武帝)當皇帝時,朝廷對楊堅已有戒心。

  《隋書·高祖紀上》記載,楊堅有帝王之相貌,“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宇文邕欲除了楊堅,避免江山遭其禍害,但楊堅始終未被除掉,在重重危機中,反而地位日升。特別是在當了北周倒數第二位皇帝、宣帝宇文?的老丈人后,楊堅還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全面控制了北周朝政。

  宇文?生前曾立了5位皇后,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封“天元皇后”。宇文?是個渾蛋皇帝,沉湎酒色。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月十九,年紀輕輕的他竟內禪帝位給年僅7歲的長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做起了太上皇。

  大象二年五月己酉日(公元580年6月8日)宇文?病死,楊堅“當皇帝”的機會來了。

  當時,權臣劉?、鄭譯矯詔,以楊堅為總知中外兵馬事,以大丞相身份輔政,扶持年幼的靜帝。次年,即大定元年二月甲子日(公元581年3月4日)楊廣誘逼宇文闡禪讓,稱帝,時楊堅41歲,史稱“隋文帝”。“白楊樹頭金雞鳴”——北周果然被“楊”姓天子替代。

  宇文闡非楊麗華所親生,生母為天大皇后朱滿月,但倫理關系上是楊堅的外甥,卻一點沒錯。“外甥”禪讓于“阿舅”后,楊堅封宇文闡為“介國公”,不久即被楊堅害死,應了“只有阿舅無外甥”一語。

  楊堅代周建隋,真是天意嗎?當然不可能!這無疑是楊氏家族為篡權所散布的輿論。


  隋文帝被弒殺之謎

  “盡遣后宮出就別室,俄聞上崩”

  皇帝都迷信,楊堅更迷信。但是,“隋”字雖然“走不起來”了,卻并未能避免隋朝速亡。

  歷代史家都曾分析,如果繼位的不是楊廣,隋朝可能不會“走”得那么快。既然楊廣不是好的繼承人,楊堅為何又讓楊廣當了皇帝?這又涉及了隋朝的另一謎團:弒殺與傳位之謎。

  楊堅與皇后獨孤氏共生了5個兒子,楊廣是次子,長子是楊勇。在“立長不立幼”傳位制下,楊廣根本就沒有當皇帝的機會。楊堅代周稱帝之初,楊勇就被立了太子。

  楊勇生性率直,為人寬厚,但他生活上不檢點,奢侈浮華,而這正是楊堅反感、獨孤氏討厭之處。楊勇漸漸失寵,這給了善于偽裝的晉王楊廣一個機會。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猶豫再三的楊堅終于廢了楊勇,立楊廣為太子。

  但令楊堅沒有想到的是,楊廣比楊勇更糟糕。直到臨死前,楊堅才識破了楊廣的嘴臉,但為時已晚。

  仁壽四年六月(公元604年7月)楊堅病倒,得寵的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隨侍榻前。陳氏為陳宣帝陳頊的第14個女兒,姿色出眾,陳亡后被楊堅收入后宮。

  楊廣卻對陳氏想入非非。一天早上,陳氏從楊堅的病房出來更衣,楊廣竟然欲奸淫陳氏,遭拒。楊堅從慌慌張張跑進來的陳氏口中了解事情經過后,大罵楊廣是畜生。

  《資治通鑒·隋紀四》記載,楊堅當時大罵楊廣:“畜生何足付大事!”楊堅決定下詔廢掉楊廣,重新確定楊勇的繼承人地位。權臣楊素卻把此絕密信息告訴了楊廣,楊廣趕緊想對策,派自己的心腹、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

  張衡進去后,把陳氏、蔡氏等后宮隨侍嬪妃全都攆了出去,不一會兒,里面就傳出了楊堅的死訊,此即《資治通鑒》上所記載的:“盡遣后宮出就別室,俄聞上崩”。

  楊廣順理成章登基,成為隋朝第二位皇帝。

  有史學家一直懷疑,楊堅是被張衡謀殺的,主謀就是楊廣,即所謂“仁壽宮變”。隋末趙毅《大業略記》中稱,楊堅是被張衡下毒藥鴆殺的,后來張衡被楊廣找了個理由賜死。死前張衡曾承認謀殺了楊堅:“我這人做滅口事,而望久活”。

  然而,《隋書》對“謀殺說”只字未提,僅交代,楊堅“丁未(公元604年8月13日),崩于大寶殿”,楊堅死亡真相遂成歷史之謎。

隋文帝楊堅到底是怎么死的

 隋朝是我國歷史上短暫但又影響深遠的朝代。隋朝的建立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它是繼承北周而建立的。北周武帝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在歷史上以滅佛聞名,然而繼他之后的宣帝、靜帝沒什么本事,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左丞相楊堅手中。

  楊堅是北周的皇親國戚。他的妻子是鮮卑大家族柱國大將軍孤獨信的女兒。楊堅祖父為漢族人楊元壽,是北魏武川鎮的司馬,楊堅的父親楊忠是鮮卑大貴族孤獨信的得力部下,后從宇文泰起兵,以戰功封隋國公,任宰相,掌握軍政大權,聲名顯赫。另外,楊堅的女兒嫁給了周宣帝為妻,成了皇后,所生之子成為后來的周靜帝,所以,楊堅既是周宣帝的岳父,又是周靜帝的外公,在北周的身份很不一般,身為宰相,權傾北周朝野。

  楊堅總攬國家大權后,在眾多漢族官僚們的支持下,積極布置奪取帝位,周靜帝形同傀儡。公元580年,楊堅自稱隋王。次年2月,周靜帝被迫讓位,楊堅稱帝,即隋文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隋文帝楊堅一生在位23年,經過他的勵精圖治,隋朝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全國人口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國庫充盈,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由此可見,隋文帝楊堅在歷史上是一位功不可沒的圣君。

  在西方人的眼中,隋文帝楊堅就是最偉大的中國皇帝之一,被尊為“圣人可汗”。那么,這樣一位偉大的圣君又是怎么死的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關于隋文帝楊堅的死法,共有兩種版本:

  版本一:病死!端鍟.文王本紀》中記載:乙丑,詔賞賜支度,事無巨細,并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帝不豫。六月,庚申,赦天下。秋,七月,甲辰,上疾甚,臥與百僚辭訣,并握手?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寶殿。

  版本二:被楊廣所殺,且有三種說法:

  一、不知其所死

  《隋書.后妃列傳》中記載:“初,上寢疾于仁壽宮也,夫人與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歸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意謂獻皇后也,因呼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嚴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嚴出閣為勒書訖,示左仆射楊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張衡入寢殿,遂令夫人與后宮同侍疾者,并出就別室。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廣。”

  二、被毒死

  隋末唐初趙毅所著的《大業略記》中記載:“高祖在仁壽宮,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簍幸者唯陳、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于別室,既還,面傷而發亂,高祖問之,蔡曰:‘皇太子為非禮。’高祖大怒,嚙指出血,名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嚴等令詔廢追庶人楊勇,即令廢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帝簡驍健宮奴三十人皆服婦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門巷之間,以為之衛。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三、被刀砍死

  唐馬忠所寫的《通歷》中這樣記載道:“上有疾,于仁壽殿與百僚辭訣,并握手歐欣。是時唯太子及宣華夫人侍疾,太子無禮,宣華訴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楊素秘而不宣,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于外,崩。”

  隋文帝楊堅一生雖然極會治國,卻不善于治家,導致自己的兒子楊廣奪了自己的皇位,把隋朝拉入了水深火熱的深淵中,最后走向滅亡。倘若他老爹泉下有知,肯定會死不甘心的。惲钌

隋文帝之死

每一個成功的帝王身后,必有一位了不起的第一婦人。李世民、朱元璋、劉邦皆是也。不過,最具典型意味的當屬隋文帝之妻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俺河南老鄉,洛陽人,北周大司馬、河內公獨孤信的七女兒。獨孤信似乎略懂相面,見楊堅長得很奇怪,不似凡人,就把女兒“賭”給了他。

還得說人家楊堅,并沒有辜負自己的相貌和老丈人的賭注,三撥拉兩撥拉,就把開國皇上的皇位撥拉到自己屁股底線了。當然,撥拉的時候,有婦人在身后助威呢:楊堅在奪權最關鍵的時刻,有些“忽悠”,是獨孤氏在背后推了他一把:“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小的時候我們上語文課,老師就教我們一招:分析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我分析這段話的中心思想就是勵志和奪權,段落大意就是哥哥你大膽地往前走,莫回呀頭,美好的未來在向我們招手!

身邊有邊樣的婦人,一般的男人就敢搶銀行去了,不一般的男人就敢稱孤道寡!比如趙匡胤欺負人家孤兒寡母有些下不得手的時候,身邊就有兩位這樣的婦人各自踹了他一腳。一個,他娘;一個,他妹。他娘說:吾兒素有大志,早該上了!他妹更是揮著搟面杖從廚房里沖出來對他叫喚:男子漢大丈夫要當機立斷,少婆婆媽媽的!

楊堅也擁有這么模范的家屬,所以就雄糾氣昂昂的上了。楊堅一成功,獨孤就做了皇后,合伙做賊,當然要合伙分贓嘛,這是走江湖的規矩。

婦人最好有些小毛病,貪吃啊、貪錢啊、懶惰啊、臭美啊、愛打扮啊、喜歡耍小脾氣啊……總之,至少應該占那么一兩樣,比如糊涂我就占了三四五三樣,否則男人沒意思,你想一個小婦人什么毛病都沒有,渾身上下全是美德,男人還什么勁兒啊,凈剩下害老婆怕了,好聽的說法是敬重婦人,不好聽的說法是床頭跪、妻管嚴。不幸的是,楊堅就攤上這么一位婦人,這婦人生于將門,天性不喜女紅,卻喜讀經史,讀的歷史多了,腦瓜就特聰明,遇事還特有主見,搞得全國上下一致對她伸大拇哥。

比如,突厥與中原互市,有明珠一箱出賣,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陰壽稟告皇后,這么漂亮的東西咱要不要呢。沒想到小婦人一點也不動心,說:“咱要那玩藝兒干嘛?當今邊疆有亂,將士辛苦,不如用這八百萬獎勵將士。”滿朝文武聽到這話,高興壞了。眾文武一高興,楊堅就得跟著高興,對婦人是由愛而敬,由敬而畏,爺們混到這種地步,也算白混了。

楊堅每天上朝,第一婦人總是與他同乘一輦進殿,至閣而止,然后把老公交給宦官,由宦官們侍候,以示自己并沒有婦人“干政”。等文帝退朝,兩個人再同輦而回,同居一室。所以,楊堅過的日子相當于幼稚園的孩子,上下課有婦人接送。如此模范婦人,楊堅當然是有甜難言啦!

如果說楊堅的開國及開國后的興盛,很大程度上乃是由于獨孤婦人之協助的話,那么遺憾的是,文帝廢太子楊勇改立楊廣,也是這婦人鼓搗的。

獨孤不喜歡男人好色,特別是男人愛二奶寵小老婆的毛病,獨孤最不喜歡啦。因為獨孤本人是大奶嘛?上М敃r的太子楊勇不了解他媽的心理,二奶特多,仍嫌不夠,竟然說:“阿娘不給我一好婦人,亦是可恨。”

后來,楊勇的大婆元氏暴死,獨孤婦人馬上懷疑此乃楊勇最寵愛的二奶云氏鼓搗的,楊勇由此而漸失母愛。在第一婦人的鼓搗下,楊勇被廢,改立楊廣。所以說,讓大隋成為一個短命王朝迅速走向滅亡,獨孤婦人那是功不可沒。

獨孤婦人還加速了楊堅的死亡進程。楊堅跟獨孤結婚的時候,臭小子絕對沒想到自己以后能做到皇上,所以新婚蜜月期間給婦人發誓:“誓無異生之子”。

這話的中心思想乃是:一生不跟其他婦人好。段落大意乃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其他婦人想給我生孩子,沒門兒!

天公似乎故意要作弄人,他非得讓楊堅做皇上。須知男人的“內需”是與他的“江山”成正比的:一個擁有二畝地的農民,隨便有個老婆就眉開眼笑了,征婚要求可能只有三條:第一母的;第二活的;第三人!而一個擁有千畝地的地主,在擁有一個“母老虎”之后,還想擁有一個嬌滴滴的妾,也不算非份之想吧……以此類推,一個擁有全天下的皇上,他的胃口該有多大呢?沒有點想象力,這事兒還真不好想象。

楊堅可憐就可憐在,身為皇上,他卻只能想象。一則是這第一婦人太厲害,二則是自己有誓言在先,有些光棍吃黃蓮,有苦難言。獨孤呢,早理直氣壯地把《周禮》給修正了,其主導思想乃是:能省就省。不但省人——“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還省料、省錢、省職稱——皇帝身邊的“嬪”、“世婦”、“女御”,都是有品級的,可是獨孤婦人“抑損服章,降其品秩”。

如此情形,楊堅當然有些久旱不雨了。有一天,他看見了尉遲迥的孫女。眾所周知,尉遲迥造反失敗,全家玩兒完了。這丫頭被沒為宮奴了。問題是丫頭長得很是楚楚動人,楊堅想犯生活作風錯誤的賊膽兒就憑空大了些,趁婦人沒有看管的時候,跟這小丫頭云了一回雨。等楊堅下班回來想云第二回雨的時候,卻發現小丫頭沒了。一打聽,才知道第一婦人趁自己上朝的時候把小丫頭干掉了。楊堅一聽,那個氣啊,據史書載:“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余里。”

君嘗聞妻管嚴之怒乎?反正楊堅氣得狂奔二十里,奔的還都不是人走的路,如果不是高?、楊素等心腹大臣追上之后叩馬苦諫,我估計這楊堅可能想不開呢。楊堅嘆息說:“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

那倒是,那時的中國男人,稍微有些能耐的,哪個不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呢?后來還是高?一句話讓楊堅解了一口氣,高?說:“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

當然,這句話只是一顆寬心果。楊堅在外頭涼快到半夜才回宮。第一婦人趕緊哭著承認錯誤,高?與楊素又在一邊勸解,兩口子遂合好了。

高?絕沒想到,人家兩口子好了,他卻惹了一身騷。第一婦人聽說高?竟然稱自己為“一婦人”,從此恨上了高?。后來又聽說高?的大奶死了,高?的小妾卻生了孩子,于是更加恨他,天天在皇上面前說高?的壞話……

從這些故事里我們應該長些學問,那就是:人家兩口子架吵得再厲害,架打得再兇,我們“第三者”也得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為了哄這一方高興而貶低另一方,因為床頭打架床尾合,人家兩口子一會兒就合好了,合好的過程中,還互相訴說那個誰誰誰說你什么來著,最好就落咱不是個好人。教訓。

公元602年,獨孤死了。認真負責的第一婦人一死,楊堅就成了沒人管的孩子了,貪吃的毛病遂一下子發作:他增加娘子軍編制,把國家政務全部移交給太子楊廣,自己專門對付這些女人。

說是他對付女人,那是抬舉他。實質上是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對付他。你想他天天守著孤獨這么個一本正經的大奶,哪里知道女人都是老虎的道理啊。所以,楊堅一下子就累倒了。與其說陳、蔡二婦人是殺人兇手,倒不如說獨孤是殺人兇手。

不明白吧?講兩個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故事一:一農民,去某人家做客,主人讓他喝白糖水,這么好喝的甜水他從沒喝過,遂乘主人不注意的時候,把糖往自己杯里倒了許多,糖多到甚至化不開的地步。但他不在乎,全干自己肚里了。結果呢,他的胃從此有了毛病,連飯都吃不下了。

故事二:一農民,到地主家做短工,發現地主每天半碗肉,吃得香噴噴,吃得那個香啊,遂說:“我要是每天能吃一碗肉,就是給你當牛做馬我也樂意。”地主說:“這還不簡單?我每天給你一碗肉吃,活兒你白給我干。”農民同意了,第二天,農民就吃到了一大碗肉。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但是農民發現,第三天他就不怎么想吃了,第四天他就吃不下了,第五天,他哀求地主:“你還是給窩窩頭咸菜吃吧,我一看見肉就惡心,一吃就想吐。”地主說:“不行,咱有條約在”。農民說,我吃窩肉咸菜,不要你工錢還不行嗎?”地主要的就是這個結果,農民遂白干了一季,回家后跟老婆說:“這肉也不是人人能吃的。”他老婆氣極敗壞地罵他:“活了三十多歲,就你那爛胃,它見過肉嗎?它會消化肉嗎?”

這兩個故事是鄉下最流行的,版本不太一樣,但主題思想絕對一樣。一句話,楊堅也是沒吃過腥、嘗過甜的農民,腸胃不適,第一婦人一死,他就爆吞,當然要撐死了。時為604年。不過,楊堅臨死前也沒鬧明白這個道理,說:“要是皇后在,我也不至于到這個地步!”

說得也是,若是皇后在,你身邊哪里能出現二奶呢?你前腳看那個女人一眼,后腳皇后就敢把那個女人滅了。由此說來,皇后也太不負責了,有些坑夫,至少要死到老公后頭嘛。

國人中有些“愛情犯”,動不動往愛情那個方向犯暈。非得說,楊堅之所以不要命地縱情于兩個二奶間,主要是太想念皇后了。這邏輯有些不對頭吧?要我說,偉大英明的開國皇上楊堅同志,其實就是被大奶二奶合力坑死的!這個邏輯還算靠譜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6059.html

相關閱讀: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