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宰相呂端如何準確猜中皇帝心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呂端不是進士出身,但他最后成為了宋太宗、宋真宗時期的宰相。宋朝是文人的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個沒有“文憑”的大老粗,坐穩交椅本已不易,而步步高升,成為宰相,領導滿朝狀元、進士出身的文人士大夫,則難上加難。據統計,北宋前后168年,共任用宰相71人,其中進士出身64人,非進士出身僅7人。呂端以非進士出身而歷任兩朝宰相,他有什么過人之處呢?
  
  一、足智多謀,穩妥謹慎
  
  宋太祖兄弟五人,兩個早亡,剩下趙光義和趙廷美兩個弟弟。宋太祖去世后,宋太宗坐上了皇位,趙廷美與這位皇兄的關系就陡然微妙起來。一方面,按照皇太后臨終前確定的“金匱之盟”,趙廷美是下任接班人;另一方面,這位精明的皇兄又似乎不太愿意看到弟弟接自己的班,他想傳位于子,對弟弟頗有猜忌。這層內心深處的想法,那群讀死書、死讀書的士大夫是不容易看不懂的,但呂端洞若觀火。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親征太原,攻打北漢,擬安排趙廷美留守京城,趙廷美居然想接受,糊涂一時。外出的皇帝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禍起蕭墻,皇帝難道真的會讓你留守?不過是試探罷了。當時,趙廷美為齊王,任開封府尹,呂端是他手下的判官。于是,呂端趕緊向這位憨齊王說:“主上櫛風沐雨,以申吊伐,王地處親賢,當表率扈從。今主留務,非所宜也。”(《宋史•呂端傳》)建議他推辭留守之任,主動請求從征。趙廷美依計行事,請求出征,宋太宗果然同意,而且顯得十分高興。呂端的建議,既符合宋太宗的希望,又讓齊王避免了猜忌,參謀得當,皆大歡喜。
  
  此后一段時期,呂端出任過太常丞、蔡州知州、祠部員外郎、考功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端拱元年(988),宋太宗給呂端委派了一個重要差事,出使高麗(今朝鮮半島)。作為大國使節,呂端謙和友好而又不卑不亢,大膽交涉而又嚴格謹慎,對于高麗王超越正常禮節性的饋贈,一律拒絕。呂端此次出使,既出色完成了任務,又保持了大國的使節形像,為后來出使者,樹下典范。比如后來宋神宗元豐年間錢勰出使高麗,就始終以呂端的成例執行,“乃求呂端故事以行,凡饋餼非故所有者皆弗納。”(《宋史•錢勰傳》)值得一提的是,呂端一行經海道回國途中,天氣驟變,海上巨浪滔天,狂風大作,甚至把桅桿都吹斷了,一船人大驚失色,慌作一團。但是,領隊人呂端卻面不改色心不跳,安靜地坐在船上讀書,就像平時在家里的書齋一樣,其沉著穩重,可見一斑。呂端出使高麗的出色表現,給宋太宗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呂端歸國后,宋太宗當即授他戶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禮院,不久又重任為右諫議大夫。
  
  二、智者一失,因故貶官
  
  宋太宗九子,長子趙元佐,次子趙元僖,三子就是后來的宋真宗趙恒。宋太宗初立趙元佐為太子,因為在父親與叔叔趙廷美的爭斗中替叔叔說了一些話,在叔叔貶謫涪陵后,又設法申辯,受到父親的責罵,憂懼成疾,一夜間瘋了,這太子位置,只能重新選擇。于是,次子許王趙元僖成了培養對象,宋太宗讓他出任開封府尹,先讓其歷練歷練。為了培養好這位宋王朝未來的君主,避免重蹈趙元佐的覆轍,宋太宗決定選擇一位穩重可靠的人輔佐他,他選擇了呂端,讓呂端以右諫議大夫兼任開封府判官,呂端因此又成了許王趙元僖的幕僚。
  
  然而,趙元僖亦是命運不濟,淳化三年(992),趙元僖忽染怪病,在很短的時間內暴病而死,讓宋太宗悲痛欲絕。后來,有人把趙元僖的暴斃歸罪于他的愛妾張氏的專恣,震怒之下,宋太宗安排成立了專案組,就太子之死對相關人員追責,張氏被判死刑,左右親吏處以杖刑,而呂端作為幕府人員,一直為宋太宗所欣賞,所以并未重責,僅降職為衛尉少卿。第二年,朝廷新設考課院(官署名,負責幕職州、縣官的升降),重新調整干部,宋太宗召見了部分官員談心。一些即將到地方赴任的官員以條件艱苦為由,淚流不止,頗有抱怨。輪到呂端對答時,他說:“臣先前輔佐秦王(趙元佐),沒有監督好府內官員,貶謫商州,承蒙陛下不棄,隨即提拔回京。后來許王暴病而死,臣實在罪責難逃,陛下又并未嚴懲,讓臣仍在京任職,于臣來說,真是罪大而幸甚。∪缃,臣只要能得一偏遠之州的副職就心滿意足了。”而宋太宗卻親切地說:“朕自然是了解你的。”馬上就讓呂端官復原職,隨即出任樞密直學士,剛過一個月,又提拔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進入了朝廷的核心決策層。可見,宋太宗不但沒有因為趙元僖的事怪罪呂端,而且,早已把他當成了朝廷的股肱大臣在培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7898.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