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喪葬,分天殤、兇死、產死、善終、壽終等,而葬法不同。
夭殤:未成年而死者,謂之夭殤。凡夭殤均不辦喪儀式,也不能從門抬出。七歲以下夭折的,用稻草包裹著埋葬,七歲以上的裝在用木板釘成的棺埋葬。
產死,也叫兇死。對此類死者,居四大寨苗族,要給死者纏紅色腰帶和腳帕。葬后,在墳邊放一只鴨子。腳、腰纏紅的可以在淺處撈到魚蝦,鴨子在水里可以幫其撈魚蝦還債。
苗族老人的壽終喪事自始至終均由苗族巫師(苗語稱“褒謀”)來主持。老人一去世,即鳴炮一至三響通知族人,鳴炮俗稱:“送終”。
出殯時,吹嗩吶領先,用木棒打山開路,后是棺材。亡人之兒、媳、女等親友哭泣在后。過橋,孝子跪地,表示背負老人過河,途中不丟買路錢。即請魔公擇期“做客”,親戚朋友前來吊喪,一般停尸于家中三至九天不等。出殯前一天“做客”,要砍馬,若死者系女性,馬由外家砍,系男性則由其姐家或妹家砍。
各路吊客都差不多到齊后,即舉行砍馬儀式。先鳴槍放炮,一名孝子找著標槍,哭著牽一匹無鞍馬上前,馬后是找標槍的舉祭幛的孝子,婦女手持一把糯谷送行。寨中男女老少及各路吊客,吹著嗩吶,鳴放槍炮,浩浩蕩蕩地走向砍馬場。場上栽一樁,樁上放有活動環,將馬拴于其上,所有孝子跪于砍馬場的一面,手端一碗酒舉行祭奠儀式。祭畢,嗩吶吹奏砍馬樂,魔公及長老念咒“砍馬詞”,念畢,圍馬場轉走三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绸R的吊客,須由孝子跪著請來,若吊客系舅家,則要多次請才來到砍馬場。
這路砍馬吊客提著兩把馬刀,吹著嗩吶,圍馬場轉三圈。兩名砍馬人手持馬刀,先向馬作揖,孝家兩各持一壺酒,直向砍馬手嘴里灌,砍馬手不能用手托壺,酒后,砍馬手雙手握著刀把,輕輕向馬砍去,表示敬意,接著便論著著使勁地砍。據說跑在前的多有吉祥,因而均互不相讓?绸R結束后,即請孝家長者二十來人去喝“和氣酒”。至黃昏后,就給死者“開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38120.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