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戒指不止是愛情信物
戒指在中國傳統漢文化中,其最早是宮廷中妃嬪戴在手上用來起區分、辨識作用的一種標記。同時,由于“環”與“還”諧音,戒指作為饋贈,還有期待“早日還鄉”之意,也因其“循環無終極”的屬性,寄托了情人之間相思無絕期的情愫。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與對外交流的頻繁,佩戴戒指作為一種胡俗,逐漸被漢族人所熟悉,但在魏晉至隋唐期間,戒指往往和鬼魅及靈異事件相關。同時,由于戒指大多以金銀或名貴寶石制成,其也往往被作為禮物或賞賜使用。至宋代,戒指開始在民間作為婚姻聘禮的三金之一,直到清代,戒指才在宮廷嫁娶聘禮中正式登場,并在清末民初再次西風東漸之時,被漢族人所接受,成為大眾訂婚之紀念品。
清宮戒指
戒指,又名指環、手記、代指、約指、指?等,其在中國起源很早,原始社會就有很多出土。大汶口-龍山文化時期的墓葬中已有骨戒指出土,有的戒指上還嵌有綠松石。在當代,戒指除了裝飾的用途,還因其被賦予了愛情與婚姻信物的功能,而成為了所有首飾門類里最為普及的一類。但在中國古代漢文化傳統中,戒指卻有著很多更為特殊的文化內涵。
1、宮中妃嬪戴在手上用來起區分、辨識作用的標記
“戒指”直到元代才有其名稱,其原名為“指環”,之所以稱為“戒指”,又名“手記”、“代指”,皆是出自其用途本身。鄭玄《詩箋》曰:“古后妃群妾,以禮進御,女史書其月日,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謂之手記,亦曰指環!边@段話的意思是:古代帝王后宮妃嬪無數,按規定,妃嬪在接受帝王御幸時,都必須經過女史登記,女史事先向妃嬪們發放兩種指環,一為金環,一為銀環。平常妃嬪一般佩戴銀環,其具體又分兩種戴法:即將侍奉皇帝的戴在左手,因為左手屬陽,侍奉完皇帝的則戴在右手,因為右手屬陰。①一旦妃嬪月事來潮或者有了身孕,不能侍奉皇帝,則手戴金環,女史見之則不列其名。因“事無大小,記以成法”②,故名“手記”。簡單來說,“手記”就是戴在手上用來起區分、辨識作用的記號。宋代高承《事物紀原》載:“《五經要義》曰:‘古者后妃群妾御于君所,當御者以銀環進之,娠則以金環退之,進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裼兄腑h,此之遺事也,本三代之制也!睎|漢衛宏所撰《漢舊儀》也載:“漢宮人御幸,賜銀指環!薄对姽{》為漢代鄭玄所著、《毛詩》為先秦著作,這說明至少在中國先秦至漢代這一歷史階段中,戒指的主要用途是宮中妃嬪戴在手上用來起區分、辨識作用的一種標記。
①《太平御覽》引“女史書”曰:“授其環,以進退之。有娠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進者著于左手,陽也,以當就男,故著左手;右手,陰也,既御而復,故此。女史之職。”
②《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睗h毛亨傳:“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記過其罪殺之后……群妾以禮御于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于左手;既御著于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
至于“戒指”這個名稱,實際上就是源于“手記”這個功能,因戴手記的女子,都是帝王的嬪妃,是身有所屬之女子,甚至懷有身孕的女子,因此不僅要禁戒其它男子的追求,甚至要禁戒房事,故名“戒指”,也可寫作“戒止”。清顧張思《土風錄》卷五載:“戒指乃已幸女子者,……俗亦呼手記!币研遗釉谥袊糯话闶侵敢鸦榕渑,故此,戴戒指亦有標明已婚身份的功能,這和現代的婚戒倒是有些異曲同工之效。明代凌檬初《二刻拍案驚奇》中也有類似的情節,書中女子在給她的情人書信中寫道:“徒承往復,未測中心。擬作夜談,各陳所愿!纫约s指一物為定。言出如金,浮情且戒!如斯而已!庇纱丝梢,“戒”字的含意,還隱喻著戒掉?切朝秦暮楚的心態這樣一層含意。
2、象征“早日還鄉”或“情愛永駐”的饋贈信物
在中國古代,器物往往承載著某種文化意義,是一種不言而喻的表示,即“藏禮于器”,這在先秦時便廣泛存在!盾髯?大略》載:“聘人以?,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反絕以環!睏?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則絕,皆所以見意也!笨梢,因“環”與“還”諧音,帝王賜流放之罪臣以玉環則表示其可還鄉之意。明代何景明《雜言》也載:“古人奉德則報以佩,恩返則報以環,恩絕則報以?!币彩谴艘!逗鬂h書?袁譚傳》亦載:“愿熟詳吉兇,以賜環?!笨梢姟碍h”還有吉祥之意。但這里的“環”是否就是指環,文中并沒有明說,其也有可能是佩環。但在《北史》中有另一記載:“(元)樹初發梁,?其愛姝玉兒,以金指環與別,樹常著之。寄以還梁,表必還之意!边@里則明確說明玉兒是以指環相贈,以期愛人盡早還鄉。另清代王初桐輯《奩史》一書引宋代張君房所著《麗情集》云:“崔娘寄張生信有玉指環云:環者還也!币彩谴艘。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論是佩環還是指環,作為饋贈之物,皆可昭示還鄉之意。
除此之外,指環還因其環屬的特性,表示“循環”之意。唐代李景亮所著傳奇小說《李章武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李章武系事告歸長安,(與王氏子婦)殷勤敘別,章武留交頸鴛鴦綺一端……子婦則答白玉指環一雙,贈詩曰:念子還相思,見環重相憶,愿君永持?,循環無終極!痹谶@里,指環因其“循環無終極”的屬性,表達了情人之間相思無絕期的情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46940.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