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歷代的更迭與酒的關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酒可救國絕非危言聳聽或者附庸風雅之言。

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江南吳越之地上發生了一次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后反攻吳王夫差的戰役。軍隊臨行前,越國的百姓送勾踐的軍隊美酒一壇,希望他們能夠鼓舞士氣,決勝戰場,凱旋歸來,不負江東父老。但酒少人多,難以分給每個軍卒暢飲。十年磨一劍的勾踐計上心來,他親手把酒倒入河中,讓全體軍卒飲水以表共飲美酒。軍中將士有感越王誠意,士氣大振,一舉收覆吳國。這個故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壺酒興邦”的典故。
題圖說明:壺酒興邦的發生地紹興(原越國都城)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項羽手下的謀士范增看到劉邦有帝王之氣,就給項羽出了一計:請他來吃頓飯,喝次酒,趁機把他給作了以絕后患。這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場宴席——鴻門宴。鴻門宴上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自不必說,但有一個細節大家或許未必知道,就是范增暗示項羽下令殺掉劉邦,但是項羽無動于衷。無奈之下范增直接就暗示項莊舞劍,其本意是趁機刺殺劉邦。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有一個人出來解圍了,就是項伯,項羽的叔父,他起來和項莊對舞,劉邦有驚無險。項伯是楚王這一邊的,怎么竟向著漢王了,其實除了劉邦是他請來的原因之外,“酒后生豪邁,酒后見誠意”是不可忽略的一點。估計是項伯也喝了酒,就開始埋怨范增的陰謀詭計了,把人家請來吃飯喝酒的,你在桌底下做小動作,絕非大丈夫,這種豪邁借著酒勁給放大了,于是項伯就直接拔劍相助了。酒讓項伯豪邁凌然,也讓他晚節可保:不僅封了侯,還賜了劉姓。

大概又過了300年,三國相爭,“青梅煮酒”的故事就家喻戶曉了。劉備當年在曹營跟隨曹操,曹操的謀士認為劉備有鴻鵠之志,早晚要棄操而去,不如早結束了他為好。于是曹操就擺了酒,盤置青梅,共話天下。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但不知道的是,劉備慌亂中掉了筷子,推脫是響雷驚嚇所致,以掩飾自己的驚慌。其實,真正的原因不如是說酒后露真像而已,好在曹操也是酒三巡過后,滿臉的豬肝色,洞察力大大下降,未覺察劉備的真實流露,才讓劉躲過一劫,以至于成就了后來的三國鼎立。

后到了西晉末期,中國北方的土地被胡人占領。一些北方的貴族被迫渡江,背井離鄉到了南方。這些士大夫、貴族們在一起,就開始懷念家鄉,想到不知何時能收復失地,不禁黯然失色,然后就聚在江邊的新亭,喝起悶酒來。酒可壯膽,這些人中就有一個叫王導的士大夫主動起來說:“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面對平時不怎么說話的王導如此亢奮,大家先是吃了一驚,之后大家紛紛附和,王導的話是酒話不假,但畢竟是大家的肺腑之言,于是紛紛擼袖子挽胳膊,準備大干一番。其實,這就是歷史有名的“新亭會”,是東晉司馬睿王朝建立的轉折點,其歷史意義非凡,因為就在那個會上,司馬睿在王導的扶植下,開始有了組織基礎。由此,一個不怎么起眼的酒PARTY,竟成就了當年的東晉王朝。

再說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當了皇帝后想集中權力,就請他的大臣們來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開始暗示:有權利不如有美酒良宅,原話大概是:“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如是最好。”這么一暗示,大家嚇得酒醒了多半,回去輾轉反側,一夜無眠,第二天就眼睛紅紅地把兵權都叫上來了。這個有名的“杯酒釋兵權”幾乎每年的歷史高考上都會涉及,我們不得不說,是酒讓北宋的政治權力高度集中起來,有利于國家的統一。

如此種種,舉不勝舉。你看看歷史,就可以知道,每個朝代的更迭,幾乎都可以和酒有或多或少的關系。當然,這里面酒可誤國的事情也有,但和酒本身沒關系,而是和當朝的帝王心性有關。毋庸置疑的是,適量的飲酒,絕對有助于帝王與大臣,大臣和大臣之間的和諧溝通。

時代進入到現代社會,酒依然是商務宴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如那次在習酒小院里的那次聚會,回去后結交了新朋友不說,還因為酒后識真知,相見恨晚,所以就有了交流,交心和交易。

酒,真可救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64718.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