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洋火在中國的百年興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早期外國洋火。

  早期國產火柴。

  記者 楊慧 深圳大學實習生 朱上堅

  9月6日,河北泊頭火柴有限公司舉行資產處置拍賣會,最后一批設備被拍賣,標志著亞洲最大的火柴生產廠家從此成為歷史,也意味著火柴業在中國的發展走向尾聲。一百多年,中國火柴業歷經風雨,同時承載著一個民族的記憶。

  1

  點燃“洋火”

  ——曾經作為奢侈品的火柴

  1827年,英國化學家約翰·沃克發明了與現代火柴相近似的引火棍,并開始參照自己發現的辦法研制火柴。1827年4月7日,約翰·沃克出售了他制作的第一盒火柴。他的火柴一盒有84根,售價一先令;鸩窈械囊欢速N有一小片砂紙,把火柴頭夾在砂紙中間,向外一拉,火柴便點燃。1830年出現了黃磷火柴,這種火柴一經摩擦即可引燃,但容易出危險,而且它的煙有毒。1835年,有人發明了安全無害的赤磷火柴。到1848年,德國人又發明了今天通用的安全火柴,使用火柴的人更多了。

  火柴又是怎樣傳入中國的呢?道光年間,西方國家以火柴為高檔禮品,向道光皇帝朝貢,這新奇的洋玩意立刻引起了皇親國戚和重臣富商的驚嘆與追逐。外商瞄準商機,將火柴作為商品大量引進了中國市場,“洋火”由此得名并開始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點燃。在那時候,這神奇的“洋火”,對老百姓來講還是一種奢侈品。關于這段歷史,晚清文人孫玉璋所撰寫的《異聞瑣錄》(同治九年四月刻本)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道光間,英夷所貢雜物,多謠巧好玩。中有自來火者,長僅盈寸,一端五色洋藥,擦之而火爆發。士大夫見之莫不驚奇,以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廳昂,非豪商顯宦無力求之耳。”

 2

  小試牛刀

  ——火柴廠與洋火廠的較量

  為不依賴進口火柴,國人開始創辦火柴廠,獨立生產火柴,并為之進行了不斷的嘗試。火柴廠的出現,使得“洋火”不再只是來自“洋人”。
文章推薦:57位開國上將 鬼船 中國最貴的香煙 遼世宗

  1879年,華僑商人衛省軒在廣東省佛山縣投資創辦我國第一家民族資本辦的火柴廠,名為巧明火柴廠。該廠初開辦時,資金短缺,全靠手工操作,工人多是水上居民,因此生產規模有限,每天僅生產數箱(每箱7200盒)火柴。但是,作為我國第一家民族資本辦的火柴廠,它具有重大的意義。隨后,巧明火柴廠擴大業務,遷至缸瓦欄(今中山路火車站附近),并轉用機器生產。但由于生產技術落后,產量低而成本高,老百姓購買力低,日本火柴在中國傾銷等等原因,至1908年,慘淡經營近三十年的巧明火柴廠終因虧本嚴重而宣告停業,后由日本人接手。19世紀20年代,瑞典火柴猛攻中國市場,我國民族資本火柴廠紛紛倒閉,巧明火柴廠也不例外地第二次宣告倒閉。此后,該廠經理尹景年集資收購廠子,并在廣州芳村開辦巧明公記火柴分廠。經過公私合營,以及火柴行業數度合并等改革,巧明廠名依然存在,直至“文革”后,才改名為廣州火柴廠。

  1880年,外資介入中國火柴業,在上海蘇州河南岸建立起了規模較大的火柴廠,名為燧昌自來火局。接著福州耀明火柴廠、長春廣仁津火柴廠以及吉林、重慶等火柴廠也紛紛建立起來。到1903年,全國火柴廠已達到18家,1913年增至70家。由于這些火柴廠的設立,中國的火柴進口量銳減:1913年中國進口火柴56萬箱,遞減至1920年,進口數就降至約17萬箱;到1923年更降至4.49萬箱。自主創辦火柴廠、不依賴進口火柴,使得火柴業開始扎根于中國,并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

  3

  如日中天

  ——八十年代達到頂峰

  火柴業在中國撒下種子后,雖然經歷風雨無數,但也獲得了不少豐收。

 1920年,中國火柴業迎來了興旺的一年,這年中國民族資本開設了23家火柴廠。其中,包括有“火柴大王”之稱的劉鴻生所創辦的鴻生火柴廠。1920年10月,鴻生火柴廠正式開工生產。當時全廠擁有各式設備40余臺,職工1700多名,每天能生產40多箱火柴。為保證質量,該廠的主要設備和主要原料都從日本、德國引進,劉鴻生還高薪聘請日本技師到廠傳授技術、培訓工人。可是產品的質量終是不如人意,結果導致該廠連年虧損。1924年,劉鴻生接收他岳父經營的老牌的燮昌火柴廠,這給鴻生火柴廠注入了不同的血液,提高了它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工廠擴大后,但還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提高產品質量。劉鴻生清楚地明白到,要擴大銷售,扭虧為盈,就必須解決火柴的化學配方問題。為此,他高薪聘用林天驥教授為總工程師。林天驥到職后,和技術人員一起,經過半年多的試驗研究,采用高強度的膠粘劑,徹底解決了火柴頭受潮脫落的難題;為提高赤磷面的質量,劉鴻生又購置了磨磷機。后又經過不少改革,鴻生火柴廠的火柴質量得到不斷提高,受到用戶的一致認可。它的火柴也因此成為國產名牌產品,而且遠銷越南等地,打入了南洋市場。
文章推薦:亞特蘭蒂斯城 月球上的秘密 人體懸浮術 博帕爾慘案

  在當時,瑞典的火柴壟斷著世界火柴市場。1924年后,瑞典的鳳凰牌火柴占據中國進口火柴的絕大份額。而且,瑞典火柴商憑著自己的產品成本低,從1927年開始,不惜降價傾銷,企圖擠垮中國的民族工業,此時的鴻生火柴廠也面臨巨大威脅。1930年,瑞典火柴再次卷土重來,國內的許多火柴廠紛紛倒閉。經過反復思考,劉鴻生認識到自救的必要——將同行業的各個公司合并起來,共同抵御瑞典火柴的侵入。正為虧損嚴重而發愁的熒昌、中華二廠,立刻積極響應了“鴻生”的號召。1930年7月,三家火柴廠正式合并,成立大中華火柴公司,公司各廠的生產面貌也大為改觀,當年產量和銷售量都達到了全國火柴產銷量的22%,大中華成為中國最大的火柴公司。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各級政府大力扶植火柴行業,并不斷對火柴生產進行技術改新,火柴業得到快速發展。1988年,火柴生產達到了高峰,全國大大小小的火柴廠有151家,年生產能力達到3000萬件。

  4

  盛極而衰

  ——退出歷史舞臺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中國火柴業也是如此,在經歷發展高峰后,也無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上世紀90年代初,打火機在中國出現,并憑著方便、輕巧、潮流等特點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歡。漸漸地,中國已成為打火機的主要生產國、輸出國,目前中國打火機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打火機在中國的發展,使得火柴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各個火柴廠家出現了滯銷狀態,庫存積壓,火柴廠出現倒閉潮。2007年9月,武漢火柴廠整體出售,這家走過百年風雨的老廠“壽終正寢”。至2012年9月,曾享譽中國火柴界的“五朵金花”泊頭、開封、安陽、濟寧、蚌埠等五家火柴廠全部退出歷史舞臺。

  追溯中國火柴業衰落的原因,不只是打火機的出現。首先,許多老火柴廠在機構設置、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用工制度等未能適應中國市場經濟制度的改革,必然被淘汰。其次,國家稅收制度對火柴業造成了直接影響:1994年1月1日起國家開始實行新的17%增值稅,稅率從4.4%上升到9.4%,增加了5個百分點,稅負增長113%;鸩駞f會向稅務總局提請實行低檔稅率(13%),采取減免、抵扣、沖銷、返回等措施,以;鸩裥袠I生存,但由于政府全面考慮財政稅收的問題,未采取相應措施。此外,火柴原材料的不斷上漲,其成本不斷提高,也使得火柴廠難以繼續經營。

  一百多年過去,中國火柴業在歷史的塵煙中逐漸隱去,關于火柴的記憶,也深深地印在了不少人的心中。泊頭作為京杭大運河沿線的一座城市,正逐漸加大當地旅游文化的開發和建設,其中就包括籌建泊頭火柴博物館。希望這個博物館可以留住這段歷史
文章推薦:耶律阮 最貴的煙 南海沉船 希格斯玻色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79289.html

相關閱讀: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