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就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軍長的張國華,在新中國成立后,率部走進了雪域高原西藏,把紅旗插上了世界屋脊,給如今人們稱為“天堂”的地方帶去了曙光。由此,人們送給他一個美麗的稱號——“佛光將軍”。
“地主”張國華受命領軍進藏
鄧小平稱張國華為“地主”是在1950年1月。當時,新中國成立才三四個月,毛澤東提出“進藏宜早不宜遲”,進軍西藏的任務最后落到了西南局身上。西南局領導人劉伯承和鄧小平接到出訪在蘇聯的毛澤東發回來的電報:“西藏人口雖不多,但國際地位極重要,我們必須占領,并改造為人民民主的西藏。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進軍既有很大困難,則向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
西藏是個很特殊的地方,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交通極其困難,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再加上清末民初中國外侮不斷,內亂頻頻,西藏上層的一些分裂主義者與內地中央政府離心離德,國民黨南京政府建立后雖派官員駐拉薩,但不駐軍,行政事務由其地方政府自治。新中國成立之前,西藏一直受到外國勢力的滲透。如今,要進軍西藏,由誰領軍進藏,非同一般,得慎重考慮。劉伯承和鄧小平開始商量進藏人選問題:二野老部隊有3個兵團9個軍,可目前占領西康省會雅安的是六十二軍,不屬于二野的部隊,從地理位置來看,六十二軍進藏是最合適不過了,但最艱苦的工作還是由自己的老部隊去執行妥當一些;十軍戰斗力不錯,是二野的老部隊,派他們去,適合,但遺憾的是軍長杜義德身體近來差些,進藏有困難。
鄧小平吸著煙,深思許久,對劉伯承說:“讓‘地主’去吧!”
劉伯承被這句“怪話”說糊涂了,忙問:“誰?”
“張國華。”
劉伯承笑了:“我也正打他的主意。好,就叫他去!”
此時的張國才36歲,可謂身強力壯。那么,張國華怎么成了“地主”呢?
張國華,1914年10月22日出生于江西永新,1929年3月在井岡山袁文才、王佐的部隊當兵。毛澤東上井岡山后,張國華任紅四軍第二師五團連隊指導員,長征途中任紅一軍團政治教導大隊政委,到達陜北后任河東游擊支隊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第二團兼運西軍分區政委、魯西軍區第七支隊政委、教導第四旅政委。他所從事的工作,就是為部隊輸送兵員。
1949年2月18日,豫皖蘇軍區部隊及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十旅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由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出任軍長,譚冠三任軍政委。張國華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首任軍長時,才35歲。然而,就是這么年輕的軍長,卻培養了一大批干部。當年,二野、三野發起渡江戰役后,南京很快解放了。因多數部隊還需要打仗,去解放全中國,南京解放后需要一批干部去接管,一時抽不出那么多干部。劉鄧決定抽各軍的隨營學校的人員來接管南京。部署會上,當張國華報出十八軍隨營學校人員有4500多人時,全場一片嘩然,因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二野其他各軍隨營學校人員的總和。有人開始竊竊私語:“張軍長如此富有,真是個‘地主’!”
張國華“地主”的綽號自此落地生根,就連鄧小平也戲稱張國華是“地主”了。
1950年1月8日,張國華被召到重慶曾家巖西南局臨時辦公地。劉伯承首先向他傳達了毛澤東的電報精神。鄧小平則說:“杜義德不去西藏,可讓十軍部隊受你指揮去西藏。”顯然,鄧小平是想讓二野最有戰斗力的部隊,配備最強有力的軍長,進軍西藏。
張國華對于去西藏是樂意的,但思想還是一時轉不過彎來,原先十八軍是要去天府之國的川南的!張國華沉默不語。
劉伯承見張國華不言語,問:“二野所有部隊你任意挑選三個主力師,組成3萬人的一個軍,你的意見如何?”
張國華思考了許久,終于下了決心:“我還是帶十八軍擔負進藏任務。”
劉伯承以目光征詢鄧小平的意見。鄧小平轉而問張國華:“你覺得有沒有把握?”
張國華說:“問題不大。”
鄧小平看了一眼劉伯承,劉伯承點頭同意了。鄧小平說:“那就這樣定了。我們馬上報告中央。你還有什么困難嗎?”
“現在還沒有想到。”張國華如實回答。
張國華走后,劉伯承和鄧小平立即給遠在蘇聯的毛澤東發電報。1月10日,毛澤東回電指示:“完全同意鄧劉進軍西藏之計劃,F在英國、印度、巴基斯坦均已承認我們,對于進軍西藏是有利的。經營西藏應成立一個黨的領導機關,叫什么名稱及委員人選,請西南局擬定后電告中央批準。”
1月15日,劉伯承、鄧小平給十八軍傳達了◆中央及毛澤東的指示,并正式下達了進軍西藏的命令,同時組織召開了十八軍師以上領導干部會議,部署了工作。劉伯承十分嚴肅而又幽默地說:“你們都很年輕,是進軍西藏的各路諸侯。西藏這個地方非常特殊、敏感,歷史上一些帝王將相多次用兵,有的翻了船,損兵折將,有的不戰自退。我們是人民的軍隊,要處處體現出王者之師、仁義之師的形象。”
鄧小平則明確授權張國華在二野范圍內可以選擇最強的干部,但“入藏兵力限3萬人,力求精干;補給線上1萬,加強兵站線”,同時強調,“要團結達賴、班禪兩大派,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
1月18日,十八軍召開了動員大會,鄧小平坐鎮參加。張國華首先講話。他站起來,說:“過去我們能協同兄弟部隊解放一個省會,消滅幾萬敵人,就興高采烈,覺得很了不起。而現在進軍西藏是以我們十八軍為主,不只是解放一個省會,而是解放全西藏,把帝國主義勢力趕出西藏,完成統一祖國大業。還要由我們到那里去建黨,開創黨的工作,這還不值得我們自豪嗎?”
最后,張國華嚴肅地指出:“我知道還有一些老一點的同志不想去,認為胸前已經有了兩三枚光榮紀念章了,就想躺在功勞簿上面睡大覺,不想再前進了,這是不對的。干部要起帶頭作用,所有的人思想都要通,要高高興興地去西藏!”
鄧小平以帶頭鼓掌的形式肯定了張國華的這次動員講話,并給十八軍將士題詞:接受與完成黨給予的最艱苦的任務,是每個黨員、每個革命軍人無上的光榮!
動員大會結束后,鄧小平問張國華:“你對西藏了解得怎么樣?”
張國華雖然已簡單地看了一些有關西藏的材料,但還是如實地回答說:“在我的印象里,西藏還是唐僧西天取經,過火焰山、通天河哩!”
鄧小平說:“現在看來,你必須立即成立一個政策研究室,要調查西藏的情況。同時各級都要動員起來學會幾句藏話,以便應酬宣傳。要溝通和藏民的語言,便于接近他們,了解他們,便于開展工作。不懂藏語,一到西藏你就成了聾子,就要吃虧。”
部隊就要進藏了,但讓張國華沒有想到的是,比懂幾句藏語更困難的事情,還是很快擺到了他的面前。
張國華沒有等毛澤東發話便接著說:“印度國防部長恰范說,中國軍隊在背后刺了他們一刀。”
毛澤東說:“工人、農民的軍隊,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為什么不能打勝仗呀!日本,蔣介石,美國,印度都被整下去了嘛!印度說抓了我們的人,又交不出來,好啊!沒有抓到我們一個嘛!”
張國華說:“我們戰勝敵人的法寶,靠的就是我們的戰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毛澤東立即給予了肯定:“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說完,毛澤東又用手指了指張國華:“這是你的發明權。”
張國華赧然一笑,連連擺手說:“不是我,發明權是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澤東點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過去岳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房。’前句有片面性。那時金兀術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今天我要說,撼山易,撼解放軍難。”最后,毛澤東高屋建瓴地評價了中印邊境之戰:“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10年的穩定。”
歷史證明了毛澤東的預見。從1962年至今,中印邊境穩定局面的取得,與張國華指揮打的這一仗有著緊密的關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79298.html
相關閱讀: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