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個規矩,官員赴任,得獨身。要求不帶老婆娃兒,不帶仆人廚子,不帶超過80斤的行李。還有個變態要求,不準騎馬,不準吃鵝。這在吃貨眼里,無比悲催。因為鵝是明朝的一道豪華菜、身份菜。
皇帝覺得鵝饌真的很尊貴。比如明憲宗朱見深同學,巨愛吃鵝,御膳房里每天得安排“三羊、八鵝”。到孝宗朱佑樘小同學,覺得老爸不夠節儉,每天吃鵝數量減少,宰1只羊、3只鵝!稜a宮遺錄》卷五下說,崇禎帝和皇后堅持吃齋,每月10天(農歷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稱為十齋日)禁葷,嘴里淡出個鳥來。御膳房大廚想了個招兒,“將生鵝退(通"褪")毛,從后穴去腸穢,納蔬菜于中!痹侔样Z放冷水里煮開,取出,用酒洗干凈,然后用麻油烹煮,送給倆老頭老太吃,倆人吃得津津有味。
官方正式宴會,不吃鵝,客人都不好意思。沈榜《宛署雜記》里說,鄉村尊賢養老,搞鄉飲酒禮,根據賓客等級,分為上、上中、中、下4類酒席,豬羊牛魚必備,肉量依次減少,最重要的區別是上席得用“大鵝”,其他檔次酒席只能用雞。上席的1只大鵝,價2錢銀子,上中席的1只大雞,價5分銀子,中席的1只雞,價3分4厘銀子,下席的1只雞,價3分銀子。上席的1只大鵝,幾乎能買下席的7只雞。
牙人(中間商)請客,拉關系,找靠山,吃鵝才上檔次。鵝做贈品,拿得出手,上得臺面!督鹌棵贰防,韓道國犯事,求助西門慶通融,擺平后,韓道國致謝,送給西門慶“一壇金華酒,一只水晶鵝,一副蹄子”!稌r尚笑談》記載,某秀才,送鵝給學官,學官說,俺吃鵝吃傷了胃,這活鵝我放哪養哪。于是和學生商量,學生大不憤,云:“鵝(餓)死事小,失節(節日)事大!备愕脤W官尷尬不已。
天啟年間,南京賣鵝,1只500文,1只鴨200余文,1只雞200余文,1斤豬肉40余文,1斤羊肉40余文,1斤牛肉20余文,1斤驢肉,20余文。以鵝和羊為貴。1只鵝值兩只半雞或鴨,6公斤多羊肉或豬肉,10多公斤牛肉或驢肉。
明朝一兩銀子約等于今天500元,則一只鵝需花費250元左右。一只鵝大概重六七斤,則每斤鵝價35-41元。與今天農村所養的土鵝價格相比,明朝農民沒吃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81622.html
相關閱讀: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