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唐朝官員、外交家。唐初貞觀十七年至龍朔元年(643年—661年)間三次出使印度(一說四赴印度)的使節。曾任融州黃水縣令,后升任朝散大夫。
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瑪卡達送使節來唐,因而以對其答札之副使節身份。接著,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戰績。658年,第三度被選為往印度之使節,在各地訪問之間,還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參拜。關于這些印度旅行的事跡,他雖記錄有《中天竺行記》一書,惟完本早已失卻,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殘篇。
王玄策生平簡介
王玄策早年事跡不詳,初任融州黃水縣令。貞觀十七年(643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護送婆羅門國使節回國。同年十二月,到達摩伽陀國。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時任右率府長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訪問與唐朝有友好關系的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王玄策好不容易來到印度后,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王位被印度大臣阿爾裘那所篡奪。同時,不光是瑪卡達國,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還受到阿爾裘那派兵襲擊,身陷牢獄之中。幸好后來王玄策安然脫困,逃離瑪卡達。
王玄策沒有就這樣逃回大唐,而是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渡過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尼泊爾王國。在此他與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唐太宗養女文成公主而與唐朝具有友好關系的吐蕃(即今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義,向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兵。借用七千尼泊爾騎兵,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爾裘那挑戰。
在激戰之后,王玄策終于獲得勝利。于甘地斯河畔的決戰中,包含象部隊在內的阿爾裘那軍戰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大大地慘敗。據推斷,其總兵力至少有三萬,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并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屬不易。
王玄策在俘虜阿爾裘那、恢復瑪卡達國的和平之后,就率領尼泊爾軍回到其母國。當然,這時也救出其他留在牢獄中的部下,在俘虜提拉布陣提王阿爾裘那后,于648年將之獻予唐太宗,回到大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92540.html
相關閱讀: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