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軍“奸呂雉尸”
盜墓也叫掘冢,在漢代屬“奸事”之一,是一種違反人倫的不道德行為。事實上,后來真的出現了盜墓“奸事”:掘墓盜陵者在掠竊珠寶外,還要奸尸。其中最讓人不齒的當屬劉邦的老婆呂雉遭赤眉軍辱尸體一事,赤眉軍進入關中,攻占長安后,焚燒了皇宮,又把西漢帝王陵陵寢作為發泄的對象。
赤眉軍頂風冒雪趕到今天陜西咸陽附近,“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污辱呂后尸。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
呂雉是61歲時病死的,赤眉軍掘陵時距離呂雉下葬的公元前180年已有200多年。稱奇的是,呂雉仍如活著時一樣,因為對西漢王朝憎恨才起義的農民兄弟動起了歪念,色膽包天,淫而后快。
從現代醫學上看,奸尸行為是一種變態,受害的多是女性,系戀尸癖使然,F在仍不時有奸尸一類的新聞出現,如殯儀館男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奸淫女尸,殺人犯行兇后對女尸獸性大發。
但呂雉的尸體在二百年后被污辱,似乎不屬“癖”這種病態行為,非病態心理使然,也許是盜墓者的征服欲誘導了這種行為。
據說當年漢高祖劉邦的長陵被赤眉軍(把眉毛抹成紅色作為標記,得名)掘開后,同陵異穴里的皇后呂雉嬌麗如生,結果遭兵士奸污。有人懷疑此事不合常理,尸體歷二百年仍“栩栩如生”,不可理解;奸尸則更奇怪了。呂雉是劉邦發跡之前的原配妻子,死于公元前180年,比劉邦遲死15年。赤眉軍于王莽在位的天鳳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東莒縣)起事,首領為瑯琊人樊崇,以泰山周圍為根據地,與篡位的王莽政權對抗。后迅速壯大,號稱有10萬之眾,遂西進關中,攻下長安。
赤眉軍殺死西漢末帝劉玄那一年是公元25年,以此時間來推算,到掘陵時跨度長達205年,歷如此長的時間尸體沒有腐爛?再說,呂雉生于公元前241年,到她死時已是61歲,應該是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婆了。史載,當年呂雉三、四十歲時已吸引不了劉邦,而讓戚夫人受到專寵。生前已無魅力,是個丑女人,死后還能咋樣迷人?無稽之談。如果有士兵對這樣的老女人尸體感興趣才真是“活見鬼”呢!
但是,史上對此呂雉尸體遭辱一事還確有記載,而且奸的還非呂雉一個!逗鬂h書•劉宣子傳》記載,赤眉軍進入關中,攻占長安后,焚燒了皇宮,又把西漢帝王陵??作為發泄的對象。赤眉軍頂風冒雪趕到今天陜西咸陽附近,“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污辱呂后尸。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再說,赤眉軍要作對的就是劉家天下,報復辱尸的可能性是客觀存在的。但有人仍質疑《后漢書》記錄的可靠性。作者范曄是南朝宋(公元420-479年)人,著書時間距事發時間已逾400年。
呂雉的尸體二百年后到底是不是“栩栩如生”,遭奸尸沒有,由于距離年代的久遠,當年又不可能有現在的錄音錄像設備,這已成為中國盜墓史永遠解不開的妖艷謎案。但解不開謎案,并不等于“活見鬼”現象就不存在。雖然呂雉的尸體遭奸尚有疑點,但根據當代考古發現可以證明一點,人死下葬后,尸體長期完好保存,歷幾百年不腐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特殊情況下,甚至“千年不腐”,如埃及的“木乃伊”。
少見靈異的怪事:史上盜墓者所遭受的八大報應
自古及今,盜墓都是“勇敢者的游戲”。
盜墓者既要膽大,還要心細,當然最基本的是不要怕掉腦袋。盜墓是見不得陽光的勾當,還沒有哪一位敢如街頭小混混“我是流氓我怕誰”般地狂言——我就是盜墓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案發,盜墓者很難被嚴懲。
這時候,社會道德、人類倫理的威力便開始發揮作用了。社會通過法律之外的各種形式和手段,對盜墓者進行譴責,甚至祭出“詛咒”的撒手锏,給盜墓者設計出了“遭報應”的人生結局——盜墓者多不得好死。此即《易·坤·文言》(“上經”第二卦)里所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以此規勸盜墓者“回頭”,不再做傷天害理逆人倫之事。
報應,應該是古代民間對盜墓者最為厲害的懲罰方式。
報應現象一 患上惡疾
“好發冢”廣川王左足生瘡
在中國古代盜墓傳說中,這樣的報應與“死復生”、“僵尸”一樣,在民間廣泛流傳。而“報應”存在的主觀條件,則是古人意識鬼神概念。
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里有一個故事,晉朝有個會看風水的人看過羊祜家的墓地后說:“以后能夠出受命于天的君主。”羊祜步害怕讓皇帝知道了,遭滅門之災,就讓人掘斷祖墳地脈,自壞風水。見此情況,風水先生又稱,“墓地的地勢雖然被破壞了,還是要出摔斷胳膊的三公。”
不久,羊祜就墜馬摔折了胳膊,后來果然官至三公的高位。這件事里,報應與因果相連,雖然故事不足信,但說明古人是存在報應意識的。
《搜神記》(卷15)里記錄了一個廣川王盜墓故事:“漢廣川王好發冢。發欒書冢,其棺柩盟器,悉毀爛無余;唯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逐之,不得,戟傷其左足。是夕,王夢一丈夫,須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吾左足?’乃以杖叩王左足。王覺,腫痛,即生瘡,至死不差。”
這個廣川王叫劉去(亦稱“劉去疾”),為漢武帝劉徹之兄劉越的孫子。劉去盜墓時將墓中跑出的一白狐貍左足弄傷了,結果當晚回家就覺得自己的左腳不對勁,紅腫了起來,生了爛瘡,結果終生不愈。
劉去“好聚無賴少年,游獵畢弋無度,國內冢藏,一皆發掘。”盜墓后患上了爛瘡之惡疾,合了民間的所謂“報應”一說。
報應是民間對惡人的一種咒罵。如,廣川王劉去的所謂“發冢”之后左腳生爛瘡報應一事,便值得懷疑,史上并不見記載。但從史書上看,劉去確實是一個惡人。《漢書·景十三王傳》(卷53)記載,劉去年少時就是一個實足的流氓,生性暴虐。其祖父劉越多次勸他少做壞事,可他始終不學好,最后連家也不回了,時常在外過夜鬼混。十四五歲時,家里讓他跟老師學習《易經》,因為老師多次勸諫惹他不高興,竟然暗暗派手下人去刺殺老師父子。在飯桌酒席上也沒有一點正行,喜歡讓女戲子*全身坐在他大腿上,以此取樂。這還不算,其對待身邊妻妾的方式,比盜墓更令人發指。
劉去身邊的姬妾眾多,只要他認為某女人對他不忠,便會用殘忍的手法進行制裁。史書上記載的手法有:一是“生割灌鉛”,“去縛系柱,燒刀灼潰兩目,生割兩股,銷鉛灌其口中”;二是“肢解烹煮”,“置大鑊中,取桃灰毒藥并煮之”;三用棍搗戳,“??p其陰中,割其鼻?,斷其舌”;四令女人衣服,將燒紅的鉻鐵共灼赤身的女人。另外,還有針刺手法,“不服,以鐵針針之,強服”。在施暴的同時,劉去還逼著身邊的其他姬妾在旁邊“觀摩”,“召諸姬皆臨觀,連日夜靡盡”?梢哉f,劉去疾是個無惡不作之徒,先后如此這般被他殺害的如花似玉美女有16人。多行不義必自斃,最后被賜自殺。如果要說有報應,這應該是真正的報應了!
實際上,所謂的報應是不存在的,即使真的因為盜墓而發生意外事故,也應是一種機緣和巧合。但是,報應不存,恐懼會永存心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01398.html
相關閱讀: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