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明清時的名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名片,是清代官員交際不可缺少的工具。不過,那時的名片叫做“名刺”、“刺”,或叫名“紙”、“名帖”,也叫“謁”、“柬”。

名片往來不勝其煩

自明代以來,官場就盛行一種只投刺、不見面的應酬之風,即只將名片投遞給對方,而并不真與接受名片的官員見面,這是官場中套交情、拉關系的一種手法。

新春正月,更是“望門投刺”興盛的時候。官員之間除了對真正的故交友人要見面拜年以外,大都是采用“望門投刺”的方法。這樣做既省時省力,又算達到了拜年問候的目的,只是按照禮尚往來的規矩,有人投刺就須還禮回投。

清人孫寶在《忘山廬日記》中對“望門投刺”的虛禮表示了自己的反感。他說,他的門房設有來客登記簿,他一看到上邊來投刺的多是不認識的官員,頓感厭煩和為難,因為按照規矩,他必須一一答拜,而需答拜的官員,有的住家很遠,他也必須長途奔波去投刺。

紅色名片象征尊貴身份

清人汪啟淑在《水曹清暇錄》中記錄,明代進士初及第(通籍)者只是在元旦或賀壽時用紅色的名片,而地位尊貴者在平時即可以用紅色名片。而到了清朝,只要是生員以上者,就可以使用紅色名片,以至于普通的讀書人也都普遍使用起紅色名片。這些參加科舉的士人,特別是考中了的士人,都是準官員,他們在正式進入政界充任官員之前,就已經按官場的規矩,從名片上區別尊卑了。(《清代官場圖記》李喬著中華書局出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01702.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