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貝多芬作品賞析_命運交響曲_歡樂頌_田園交響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貝多芬一生的作品雖然不太多,但他卻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所以贏得如此高的聲譽,關鍵在于他集卓越的音樂天賦和熱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毅力。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響音樂。

1、《c小調第五交響曲》即《命運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交響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戲劇性的作品之一,早在1804年《第三交響曲》脫稿之際,貝多芬就已構思創作了,只是他改變計劃先完成了《第四交響曲》。1807年《第五交響曲》總譜出版。1808年12月22日在維也納皇家劇院由貝多芬指揮首次演出了第五、第六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是《第三交響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詩性的作品。貝多芬稱第一樂章主題是“命運在敲門”,因此后 人稱之為《命運交響曲》。“命運”這個主題是指當時令人窒息的德國封建社會,貝多芬揭示的“通過斗爭,達到勝利”,是指從黑暗到光明,從與苦難“命運”抗爭和與封建勢力博斗,上升為歡樂和勝利。
《第五交響曲》是貝多芬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結構嚴謹、完整,手法簡練、明快,發展緊湊、均衡,主題形象鮮明、生動。作為一部英雄性交響曲來說,它的矛盾沖突、情緒對置及緊張的戲劇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統一、更尖 銳。各樂章之間緊密的內在聯系,使全曲情緒激昂,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渾然一體的雄偉氣魄,代表著貝多芬的藝 術風格。有人曾經說過:“貝多芬就是在這部交響曲中成為巨人的!

《第五交響曲》是貝多芬交響曲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恩格斯說過:“要是沒有聽過這部壯麗的作品的話,那么你這一生可以說是什么作品也沒聽過!


2、《F大調第六交響曲》即《田園交響曲》


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作于1807--1808年,1808年12月22日與《第五交響曲》同時首演于維也納,1809年出版。標題性交響曲是貝多芬創作的特點,他的第三、第五交響曲都是標題性的,而最突出的是《第六交響曲》(田園)。貝多芬為每個樂章加了小標題,還在總譜的扉頁注上:“主要是感情的表現,而不是音畫。”這對人們理解這部作品特別重要。

貝多芬非常熱愛大自然,大自然是他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802--1808年間,耳疾嚴重的貝多芬常隱居于維也納郊區。他有時躺在林中的草地上,有時漫步在淙淙的小溪旁,凝神思索萬物生命的實質,細心洞察大自然的奧秘。從故鄉萊茵河到維也納郊外,貝多芬從大自然的懷抱中產生創作的靈感、獲得心靈的欣慰,。
《第六交響曲》就是通過對大自然和農村生活景象的描寫,反映人的崇高精神世界以及自然和生活的偉大。



3、《d小調第九交響曲》第四章《歡樂頌》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前后經歷了十年的時間。這部作品是貝多芬音樂藝術創作成就的總結,它集中地體現了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熱情和藝術造詣,是他的藝術創作中占首要地位的作品。就像瓦格納所說:“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登峰造極的作品。”這部四樂章作品,從悲劇性的斗爭場面經過積極的行動和哲學性的靜觀思考,發展成為一首全人類勝利的歡樂頌歌,體現了貝多芬通過斗爭得到自由歡樂的崇高理想。

把席勒的詩《歡樂頌》用人聲寫進交響曲,以表達對人類和平、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是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為實現這一宏偉的構思,他經過長時間的醞釀,終于創造性地將《歡樂頌》用合唱的形式寫進了《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這是這部交響曲中最為輝煌的部分,也是貝多芬交響曲發展的頂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03756.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