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向盟國無條件投降。在此前一周內,主戰與主和兩派各執一詞,數次會議爭論不休,議而不決。
雖經天皇圣裁又圣裁,主戰派仍陽奉陰違。其追隨者發動“起義”,追殺大臣,包圍皇宮,搜查天皇錄音,幾使《終戰詔書》不得廣告。
著手收抬時局,主戰主和兩派各執己見
反法西斯抗日戰爭勝利在望。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英等西方國家紛紛對日宣戰,日軍從戰略優勢頂峰滑坡。特別是中國軍民拖住了百萬日軍,使之深陷泥譚而不能自拔,人力物力消耗無窮,隨著時間推移,敗績接踵,至1944年夏,日本吹噓的“絕對國防圈”被摧毀,本土處于盟軍飛機轟炸范圍之內。挑起太平洋戰爭的東條英機內閣,眼看日本敗局已定,被迫宣布倒臺。
新上臺的小磯國昭內閣,接收的是一個內外交困的爛攤子,苦苦支撐了8個多月,終因回天無力而自請辭職。1945年4月5日,鈴木貫太郎出任內閣首相,組閣未及一個月,傳來噩耗:希特勒戰敗自殺,德國投降。
鑒于日本的戰爭能力喪失殆盡,已如大廈之將傾,鈴木經上奏天皇準允,著手制定收拾時局、結束戰爭的對策,隨之向駐蘇聯大使佐藤發出訓令,令其婉請蘇聯政府出面調停。
佐藤的復電頗有點不祥之兆,稱訓令到達莫斯科時,斯大林及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等要人,正準備出發參加國際會議,故而一時無法得到具體的答復。
7月26日晚上,由美、中、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向世界播出,其旨要是敦促日本投降:盟國將給予日本的最后之打擊,不至其停止最后抵抗不止;日本應盡速決定一途,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否則,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次日早上6點鐘,日本海外廣播局,監聽到了又從舊金山播出的《波茨坦公告》。
10點鐘,日本內閣六巨頭舉行最高戰爭指導會議,議題只有一個:日本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內閣六巨頭是為首相鈴木、陸軍大臣阿南大將、海軍大臣米內大將、參謀總長梅津大將、軍令部長官豐田大將、外務大臣東鄉。會上,首相鈴木、外相東鄉申述理由,認為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不明智的。而以陸軍大臣阿南為首的軍方人士,堅決主張無考慮余地。
屈服于多數的軍方的壓力,鈴木于28日代表日本政府,向新聞界發表談話:政府的態度是默殺《波茨坦公告》。日本及世界輿論評論說,所謂“默殺”,亦即不予置理,默然無視,是另一種形式的拒絕。
以后幾天中,日本急切地等待蘇聯的答復,把希望寄托于蘇聯的斡旋。
美國得知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后,把對日本“最后之打擊”付諸行動,于8月6日向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廣島幾成平地,數十萬人喪生。以阿南為首的主戰派仍不甘示弱,為防動搖軍心,以圖再戰,有意貶低原子彈的威力與破壞作用,由他簽發的陸軍部的公告中是這樣說的:美國的B-29型轟炸機空襲了廣島,使用了一種新型炸彈,造成了重大損失。
期待既久的蘇聯的答復終于來了--不僅是斷然拒絕調解,更是始料不及的對日宣戰!
那是在8日下午,日本駐蘇大使佐藤,應蘇聯政府通知,前往外交部會見莫洛托夫。佐藤暗暗祈禱是好的消息,為營造友好氣氛,一見莫洛托夫的面,就笑容可掬地問好客套,以至顯得低聲下氣地巴結逢迎。殊不料莫洛托夫十分冷淡,神情嚴肅地打斷他的話,念了一篇簡短的聲明,即對日本宣戰。
日本政府尚未來得及對蘇聯的聲明作出反應,9日凌晨,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分三路越過中蘇邊境,一舉擊潰日本關東軍。同日,中國軍隊全線反攻,展開對日軍的最后一擊。
外相東鄉將蘇聯對日宣戰事奏告天皇,請求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天皇早在美國投下原子彈之時,業已產生了停戰的愿望,于是囑東鄉轉告鈴木首相:“鑒于敵方使用了新型炸彈,日本已沒有力量再打下去了,應盡早努力結束戰爭。”他又通過內務大臣木戶指示鈴木:
“應盡快收拾戰局,我個人的安危是次要的,務必不能重演廣島的慘劇。”
9日上午10點半鐘,鈴木再次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他在傳達了天皇的話后說:“廣島已被摧毀殆盡,蘇俄軍隊又大舉入侵滿洲;受妼嶋H上已無法再戰,依我個人的看法,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沒有別的出路,諸位的見地如何?請各抒己見。”
難熬的一陣沉寂后,海軍大臣米內先開了口,但也只是問號而非明確的表態:“是把盟國的公告作為通牒接受?還是要求條件?”
阿南搶在鈴木前情緒激動地說:“條件當然要講,無條件投降是不能接受的。”
鈴木沉吟著道:“如果要講條件,不妨提出來商討。”
“首要的一條,是保留天皇體制。”參謀總長梅津的話一出口,眾人均表贊同。
阿南補充新的條件:“再有,盟軍對日本的占領應盡量避免,萬不得已時,只能作小規模象征性的占領,東京必須除外;皇軍武裝的解除,對所謂戰犯的處理,由日本負責,盟國不得插手……”
正在這時,內閣一秘書匆匆而入,向鈴木首相耳語了幾句。鈴木一愣,默默點了點頭,隨即不無驚恐地宣布:“美國飛機在長崎又投了一顆原子彈。”
四座愕然,東鄉更顯焦急:“寶貴時機不能再錯過,日本已危如累卵,若再拖延,更加不可收拾,故我認為,條件不可多提,提多了盟國完全有可能拒絕而作最后攻擊。”
“日本還沒有打敗。如果敵人進犯本土,必讓他們付出慘重代價!”阿南氣勢洶洶。豐田、梅津等異口同聲附和。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到下午1點,仍是勢均力敵三比三,鈴木、東鄉、米內主張接受無條件投降,阿南、梅津、豐田堅決反對。鈴木于是宣布休會,交內閣會議討論。草草午飯畢,內閣成員在首相官邸舉行,上午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與會者都是閣員,內務、農商、軍需、運輸等大臣也都參加。
會上,多數人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有一個附加條件:保留天皇以維持國體。他們之所以選擇投降的理由是:沖繩已成了美軍進攻九州的橋頭堡,美艦已開始炮轟沿海城市,國民已精疲力竭,日本已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力量和手段了,若不投降,必是玉石俱毀。
阿南暴躁地嚷道:“夠了,夠了,這些情況誰都知道。我本人及我的忠勇部下,都有一個信念,就是不管形勢如何險惡,非打到底不可,寧可玉碎,決不投降!”
聽了阿南的話,閣員們暗暗吃驚,他們想起了令人心寒的前車之鑒:1936年2月26日,力主對外擴張的少壯派軍官,因不滿內閣在侵華問題上采取“緩進”方針,發動了兵變,打傷了主張“緩進”的大臣,連首相也差點丟了性命。而今,政府如果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下層官佐必群起反對,又將重演悲劇。
在阿南、豐田、梅津等主戰派恫嚇下,相當部分閣員或收回了原先的觀點,或沉默不語,內閣會議開到深夜10點鐘,以不了了之宣布散會。
御前會議“圣裁”,主戰派陽奉陰違
陸軍是戰時日本的支柱,凡對外重大決策,往往以陸軍意見為主導,陸軍也因此而目中無人,獨斷專行,如不能滿足其愿望,即采取暗殺手段,甚至發動兵變。鈴木首相慮及這一點,與東鄉外相私下商量:只有采取一項無先例可循的措施,才能打破僵局,就是奏請天皇召開御前會議裁決。利用天皇至高無上的威望,使陸軍的首腦阿南、豐田、梅津等就范,制約住了這幾個,他們的部屬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兩人于是一起入宮求見天皇,道明來意。天皇準奏。決定日本是戰是和、命運攸關的御前會議,在御文庫地下防空室進行。與會者除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內閣六巨頭外,又增加了樞密院議長平沼。
會議開始,鈴木報告了前兩次會議情況: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意見分歧,分成三比三兩派,內閣會議文無結果,要求與會者表明態度。
眾人個個表態,無一遺漏。
外相東鄉:如果敵方能保證不觸動國體,投降刻不容緩。
海軍大臣米內:同意外務大臣的意見。
陸軍大臣阿南:日本必須打下去,勝負要到保衛本土戰打響才能見分曉。即使投降,除保留國體外,另三項條件也須堅持,亦即關于同盟國軍隊對日本的占領應盡量避免;皇軍武裝的解除、所謂戰犯的處理,由日本負責。
樞密院議長平詔:除了必須保留國體外,也不妨要求就三項條件進行談判。
軍令部長官豐田:主張打到底,如果不是由本國軍官解散軍隊,不能保證下屬的行為。
參謀總長梅津:日本仍是敵人的有力對手,現在就無條件投降,有愧于陣亡將士。
仍是各執一詞,難能統一。鈴木即宣布由天皇“圣裁”。
以前的御前會議,都先由內閣或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作出決議,當著天皇的面通過。而這次完全例外,事先沒有什么決議,直接由天皇定奪,這在日本現代史上是沒有先例的,故而與會者大都感到突兀與驚愕。
天皇悲愴地說:“國力疲憊。難能再有力量保衛本土,再打下去,只能使日本生靈涂炭,朕同意按外相提出的條件,接受盟國公告。”并含淚繼續說道,“在此忍無可忍之際,解除忠誠軍隊之武裝,使昨日尚效忠于朕者,明日即成為戰犯,于情實有不忍,但為國家前途計,亦為不得已之事。今日應以明詔天皇在遭受三國干涉時之心境為楷模。”
天皇說完,腳步沉重地離開了地下室,眾大臣目送著他遠去的背影,無不黯然涕下。
根據日本憲法,只有內閣有權批準投降。鈴木惟恐夜長夢多,連夜把內閣成員召來會議,宣布了天皇“圣裁”,全體閣員一致表示服從,至10日凌晨4點,擬定了求和電文的措詞。
10日上午6時,外務省將求和電文分別發給駐瑞士公使加嫩與駐瑞典公使岡本,向他們通告了天皇的態度和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決定。要求兩人將求和電文通過瑞士、瑞典這兩個中立國家,轉達給美、英、蘇、中四國,同時附加一項諒解:上項公告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損天皇陛下為至高統治者的皇權。
為使盟國方面盡早知道日本求和的信息,外務省還通過同盟通訊社及廣播協會,秘密向國外廣播了求和電文。
對國內,內閣決定暫不公布天皇“圣裁”,也不公開已發出求和電文事,只是含糊其詞宣稱:不久政府也許會公布與前不同的重大決策,希望全體國民克服有礙于國體完整的任何困難。然而與此同時,陸軍大臣阿南又發布公告:蘇聯終于人寇皇國,不論明天如何粉飾,其侵略與稱霸大東亞之野心昭然若揭。事已至此,夫復何言?
只有毅然決然將維護神州之圣戰進行到底,即使食草、咽土、露宿也在所不惜……
事實是主戰派陽奉陰違。也在10日上午,阿南向陸軍省課以上軍官傳達御前會議作出投降決策時,言詞中流露對主和派的憤懣,稱自已被逼接受“圣裁”。他一手提拔的一批少壯派官佐立時沸騰起來,大吵大鬧,還有哭的,表示反對求和,寧愿戰死,又大肆辱罵主和派。其中的代表者為田中少佐、井田中佐、椎崎中佐,以及阿南的妻弟竹下中佐。
在阿南的默許下,這伙少壯派軍官私下里起草了一份公告,以阿南的名義播出。于是在同一天里,日本國民聽到了內容迥然不同的兩項文告。
11日,這個公告竟然在報上登出來了,首相鈴木大為震驚,立即奏告天皇。天皇召見阿南責詢。阿南并不認錯,而是解釋說:“對圣命絕對服從,然在投降生效之前,陸軍理所當然要繼續戰斗。”
天皇對阿南申述的理由難置可否,阿南變更加厲,以參謀總長梅津、軍令部長官豐田策劃,以日本大本營的名義,向國內外日軍,包括中國派遣軍下達了繼續作戰的命令。
8月12日凌晨,日本從美國的無線電廣播中,收聽到了同盟國對日本求和文告的立場。兩小時后,又收到了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代表四大國請瑞士轉交日本的聲明:自日本投降之時起,天皇及政府的統治權限,應置于盟軍最高統帥管轄之下,其最后的形式,應遵照《波茨坦公告》,根據日本國民的自由意志決定。
顯然,四大國對日本維護天皇地位的要求未作讓步,堅持投降是無條件的。
內閣舉行緊急會議商討對策,阿南為首的主戰派趁機發難,對主和派大加諷刺,并以維護國體遭盟國拒絕為由,堅持拒不投降。外相東鄉見勢不妙,建議等收到盟國照會原本后,再作認真研討。鈴木心領神會,宣布休會。
因擔心陸軍有不測之變,鈴木建議天皇親自頒發詔書,天皇表示:“必要時,朕將義不容辭。”
鈴木的擔心并非多余。陸軍省里,煙中等少壯派軍官圍住阿南,七嘴八舌:“不準投降,不然,你這個陸軍大臣應該自殺!”阿南聲聲長嘆,一言不發。這一群人去見梅津,也是聲勢洶洶,并要求梅津與阿南公開聲明反對向盟國投降。
阿南與梅津答應了少壯派的要求,聯名向日本大本營的直轄司令官發去電令:陸軍認為敵方之回答,違反我國體維護之真意,決定斷然拒絕、堅持繼續戰爭,尚盼各軍斷然向作戰任務邁進。
這兩人又拜訪各皇族,要他們一起出面,請求天皇改變停戰求和的主張。
少壯派欲謀兵變,天皇再下投降令“玉音”
12日晚上,日本政府收到了同盟國的照會文本,13日早上送到了各有關官員手中。在當天上午召開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上,主戰派強烈要求追加投降條款,否則決作魚死網破。
是日下午,美國?哲娒土肄Z擊日本本土,并大量散發招降傳單,又在無線電廣播中嚴厲指責日本缺乏投降誠意,故意拖延。
美國的傳單撒到日本,公開了原本秘密的日本求和活動,在軍內與民間造成了極大混亂。
田中等少壯派趁此機會,在陸軍省防空洞秘密會議,策劃發動起義,掃除主和派的鈴木、東鄉、木戶,占領皇宮,把天皇保護起來,以武力切斷皇宮與主和人士的聯絡,促使天皇收回求和成命。
又議定起義以突襲皇宮開始,為此,田中等決策爭取保衛皇宮的近衛第一師團一起舉事。于是派人前往秘密聯絡。
一拍即合,近衛第一師團的賀右少佐、右原少佐,本也已鼓動了部分官兵,用武力反對求和。雙方于是制定了起義的具體計劃:時間,15日凌晨2點;以近衛師團為主體,逮捕主和大臣,占領皇宮;隔絕皇宮與外界聯系,宣布實行軍管;爭取陸軍大臣阿南、東部軍司令田中支持。
13日夜間,田中等往見阿南,要求批準他們的起義計劃。阿南內心贊同,然因關系重大而未置可否,但說此項計劃尚有考慮欠周之處。
田中糾纏不休,聲色俱厲,非要逼阿南明確表態不可,阿南反過來以上司的口吻教訓說:“如此重大之事,豈可草率?且容鄭重斟酌,明天上午答復。”
第二天,即8月14日,田中又去見阿南,卻撲了空,被告之阿南奉召入宮,參加御前會議去了。
阿南、梅津等變相支持,田中一伙忘乎所以,幾乎半公開地串聯。鈴木判斷陸軍將有不軌舉動,急忙奏請天皇再次召開御前會議,圣裁是否接受同盟國12日發出的照會。
這時,內大臣木戶也來到天皇處,呈交了一份美國空軍散發的傳單,報告軍民思想混亂,謠傳四起,懇請天皇迅速召開御前會議,完成終戰手續,以免出現不測之禍。
天皇批準了兩人的奏請,他先把杉山元、田俊六、永野3位資深的陸海軍元帥召來,面諭了結束戰爭的決心,要求他們嚴飭部屬必須服從。
10點50分,最后一次御前會議舉行,地點仍在御文庫地下室。
阿南與梅津仍堅持,再向盟國發照會,就投降條件進行談判,如盟國不許,即繼續戰斗到底。
鈴木躬身面對天皇:“對盟國12日的照會,直至時下內閣及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仍未取得一致意見,求陛下恕罪,并恭請圣斷。”
天皇沉默了一會兒后,以低沉的語調說:“朕仔細聽取了反對接受盟國復的各種意見,但朕的看法仍然不變,現在重申一下。”他展開擬就的詔令:“繼續戰爭一無是處,徒然繼續造成破壞,此時此際,簡而言之,以接受盟國之要求為宜。”由于心情痛楚激動,他說話時斷時續。
阿南、梅津、豐田等主戰派神色沮喪。天皇繼續說下去:“朕完全體會到,對于皇軍將士來說,俯首繳械目睹國土被占,是何等痛心的事。但朕關心的并非一己之安危,而欲保存國民生命不使繼續受殺戮。故朕認為,立即和平結束戰爭,總比看著日本徹底毀滅為好。”并表示,“如果大家認為由朕親自向國民解釋為宜,朕義不容辭。”
說至此,天皇目視阿南與米內說:“陸相與海相要說服軍隊接受這一決定,但并不是很容易的,你們假使需要朕到什么地方去解釋,朕都可以去。”
阿南、米內惶恐地說:“不敢勞動陛下。”
“那好。”天皇提高了聲音,“朕要求內閣迅速起草宣告終戰的詔書,由朕親自向國民宣讀。”
天皇說完,飲泣離開了地下室。
大臣們失去了自制,由天皇在時的默默流淚,一變滿室啼噓;有幾個竟雙膝跪地,放聲哀嚎。
鈴木主持草擬了終戰詔書,然后通知廣播協會會長大橋:“今日下午3時,隨帶錄音組及最好器材,來宮內省待命,注意,對外絕對保密。”
大橋不敢怠慢,與局長、工程師、錄音成員速作認真準備,準時到達宮內省。他們被告之:“結束戰爭的詔書馬上要公布,你們的任務是,為陛下宣讀詔書錄音。”
也在下午3時,東京同盟通訊社發出電訊:接受《波茨坦公告》之天皇詔書即將公告。
駐在沖繩的美軍無線電臺,記下了這則英文電訊,立即傳往國內。
下午4時,內閣會議繼續進行,鈴木發給每個閣員一份油印的天皇詔書草稿,要各人仔細閱讀,認真推敲措詞,提出修改意見。
至晚上7點鐘,天皇的詔書稿最終敲定,由宮內省官員用毛筆抄錄了兩份,一份供錄音用,另一份由鈴木于當晚10時入宮,送呈天皇。天皇莊重地簽上了“裕仁”兩字,又蓋上玉璽。
閣員再度開會,逐一在《終戰沼書》上副署,議定次日,即8月15日中午廣播公布。
美國政府的照會一件,委托瑞士駐美代辦轉致日本,于14日晚上傳到了東京,促今日本政府令各地日軍停止軍事行動,迅速無條件投降。并告以已委派麥克阿瑟為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代表同盟國接受日本投降,日本投降的時間、地點及其他細節,將由麥克阿瑟通知。
深夜11點,日本外務省的急電指示駐瑞士公使館,迅速向盟國遞交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外交文本,文本主要內容二項兩一、天皇陛下將親自發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諸條款的詔書;二、天皇陛下授權政府與大本營,為實施《波茨坦公告》諸條款,得在有關文件上署名,并予以保證。陛下將下令日本陸?哲姽賾椉捌渲笓]下的一切軍隊停止戰斗行動,交出武器。為實施上述條項,命令他們根據聯合國最高司令官的要求,發布必要的命令。
臨近子夜,天皇由侍從保護引導,進入御用辦公室。
為錄音做準備的宮內省庶務課長筧素彥、內閣情報局長下村宏、秘書川本及錄音小組等候在此。
天皇走近房間中央直立地上的話筒,像小學生問師長:“說話時聲音應該以多大為宜?”
“陛下用平時的聲音就可以了。”下村宏躬身回答。
他征求錄音小組意見后,舉起手示意錄音開始。
天皇手捧《終戰詔書》,開始念了起來:“朕深鑒于世界大勢與帝國之現狀,欲以非常措置收拾時局,茲告爾等忠良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接受其聯合公告……”
“行嗎?”天皇讀完后問道。
錄音組中的工程師答道:“技術上沒有錯誤,只是有幾個詞不太清楚。”
“朕知道聲音低了些,那就再錄一遍。”天皇說。
眾人稍作商議,同意再次錄音。這次天皇的聲音偏高了,顯得有些緊張,還漏了一個詞。
天皇又是自告奮勇:“朕很愿意錄第三遍。”
眾人看到天皇眼里噙著淚水,都跟著哭了。下村宏深為不安地說:“可以了,陛下不必再錄了。”
送走天皇后,錄音小組在聽了兩次錄音后認為,第一次錄音較第二次好,可以用作播放。
兩盤錄音片裝進了一只土黃色的布袋,然放在哪里好呢?因有“陸軍中有人叛亂”的傳言,眾人商量一陣后,交侍從德川藏在宮內省辦公室,鎖進一只小巧的保險箱。德川細上加細,抱來一大捆報紙,散放在保險箱上,遮蓋得嚴嚴實實,粗粗一看,根本看不出報紙下還有保險箱。
日軍“起義”接二連三,叛軍搜尋天皇錄音
田中等叛亂分子原定8月15日凌晨2時“起義”,然他們得到了天皇定在15日中午播發《停戰招書》的消息,決定提前行動。
午夜時分,叛亂分子將近衛第一師團師團長森剛騙來師團部,軟硬兼施,脅逼森剛命令第一師團起義。森剛終不答應,田中見時不待人,決定掃除絆腳石。師團部一聲槍響,森剛倒在血泊之中。時為8月15日凌晨1點,宣告了叛亂分子的起義開始。
田田從森剛的抽屜里取出指揮印章,在以森剛名義發出的《第584號帝國近衛師團命令》上加蓋,著人分送各聯隊長、大隊長,分隊長。命令如下:
近衛師團將粉碎敵人陰謀,保護天皇,保存國統。步兵第一聯隊占領第二、第三衛戍營地,及馬場周圍,以保護皇室。聯隊長還應以一部占領東京廣播電臺,禁止一切廣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71339.html
相關閱讀: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