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多森:世家子弟到實業家的變身
文\金滿樓
清末高官家族中,從官場轉到實業界的為數不多,成功者更少,不過安徽壽州的孫氏家族是個例外。壽州孫家起于孫家鼐,老太爺在咸豐九年殿試中一舉奪魁(狀元),后任光緒帝師,他的同輩兄弟也很了得,另出了三個進士、一個舉人,所以孫家祠堂又有對聯:“一門三進士,五子四登科”。按說,這樣一個書香官宦門第應在官場上大展宏圖或在學問上有所建樹,但在第三代孫多森兄弟的努力下,孫家卻在實業界走出了另一番新天地。
孫家的轉型,或許與孫多森的母親(湖廣總督李瀚章之女,即洋務派主導人物李鴻章侄女)有關,她曾教導孫多鑫、孫多森兄弟:“當今歐風東漸,欲求子弟不墜家聲、重振家業,必須攻習洋文,以求洞曉世界大勢,否則斷難與人爭名于朝,爭利于市……”
孫多森兄弟的父親孫傳樾(孫家鼐為其五叔)曾任江蘇記名道、南京洋務局總辦,積下不少資財。父親去世后,孫氏兄弟在李太夫人的指點下向姑夫何維鍵(著名鹽商、揚州何園主人)借鹽票辦理鹽務,在挖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轉赴上海,并于1897年創辦阜豐面粉廠,這也是國內首家民族機器面粉廠。
中國一向為小麥生產大國,但加工技術極為落后(多為磨坊手工生產,耗時量少質差),直至十九世紀中后期,外商在國內設立機器面粉加工廠,一時間銷量猛增,利潤可觀。在此影響下,國內一些商人也創辦了十余家機器磨坊,但規模小,產量低,影響不大。孫氏兄弟看到這個商機后,先派人到天津、上海等地調查,并在上海英商增裕面粉廠試驗加工了一批小麥,由此感到本輕利厚,遂決定投入巨資,大干一場。
阜豐面粉廠首批資本金30萬兩,16部機器鋼磨全部從美國購回,1900年建成投產后,日產面粉2500 包(是增裕面粉廠的三倍)。由于阜豐廠將進口小麥與國產小麥混合磨制,其出產面粉更適合中國人口味,而且質量上乘,價格便宜。為爭取中小客戶、擴大影響力,阜豐廠將一部分面粉改裝成幾斤重的小包裝,并派人向各地飲食店、點心店大力推廣,由此成功打開局面,銷售量直線上升。
1904年,阜豐廠因面粉供不應求而擴建廠房,增置機器,次年日產量增至7000余包,獲利甚豐。之后,孫氏兄弟又在黑龍江、河南、山東、江蘇等地創辦分廠,十余年間,阜豐廠每年贏利均在10萬兩左右,孫氏兄弟也成了國內名副其實的“面粉大王”。
孫氏兄弟的商業成就引起了周學熙的注意(孫稱周為姻丈),后者當時正輔佐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主辦實業,在其引薦下,孫氏兄弟先后進入北洋實業界,并協助周學熙一起經辦了啟新洋灰公司、灤州礦務局、北京自來水公司、山東通蓋精鹽廠等企業,成為實業派官僚周學熙的左膀右臂(孫多鑫后于1906年英年早逝)。
民國年后,周學熙出任財政總長,隨后委派孫多森籌辦中國銀行(原大清銀行)。中國銀行原只有營業、文書、發行三局,孫多森上任后,將三局擴大為國庫、出納、營業、發行、證券、計算、檢查、文書共8個局,分行由3處增至19處,銀行規模與經營范圍大為擴大。為減少工作差錯、防止內部人營私舞弊,孫多森大膽聘用了兩位外國專家擔任稽核員和司賬員,直接對其本人負責,這也是后來總稽核的雛形(總稽核的地位僅次于總裁、副總裁,其有權檢查業務上的任何環節和漏洞,以保證銀行的安全運營)。
正當孫多森打算在銀行界大展拳腳時,國內政治風云突變。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民黨大憤并欲起兵討袁,袁世凱遂下令罷免國民黨籍的三個都督(廣東胡漢民、江西李烈鈞、安徽柏文蔚),之后以“皖人治皖”的名義派孫多森出任新的安徽都督。盡管前途兇險,孫多森仍輕車簡從,赴安慶接任。
巧合的是,原安徽都督柏文蔚不僅同為安徽壽縣人,而且在孫家擔任過西席(家塾老師)。礙于情面,柏文蔚與之完成交接,但其他革命黨人大為不服,孫多森上任不到一周,安慶即發生兵變。之后,新軍旅長胡萬泰率兵攻入都督府捕獲孫多森及隨從,并揚言將他們處死。好在柏文蔚及時出面調解,稱“孫之來皖”系“上命差遣,概不由己”,且孫“并無實力,殺之無足輕重”,孫多森這才幸免遇難。
精彩文章:動物世界性行為交配一夫多妻圖坦卡蒙未來世界經此一劫后,孫多森再不愿過問政事,此后一心一意地辦實業,通惠實業公司、中國實業公司等均在此時期創辦。在經辦中國銀行后,孫多森對銀行業興趣不減,而他創辦眾多企業時也常遇到資金短缺的困擾,由此,孫多森萌生了自己辦銀行的念頭,這就是后來的中孚銀行。
民初銀行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其放款數額少、利息高,而且范圍狹窄,遠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為使家族企業“活絡”起來,孫多森在周學熙的支持下于1916年創辦中孚銀行,總行設在上海,另在天津等處開設分行。中孚銀行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初定資本100萬元,除通惠實業公司出資60萬外,其他多為孫家、周家的親戚及北洋中人。后為方便管理,孫家人陸續將銀行股權買回,中孚銀行也就成了孫家的家族銀行,主要為阜豐面粉廠等家族企業調度資金。
中孚銀行創立后,孫家子弟逐漸轉向銀行界,其間雖遇過幾次大危機,但有阜豐面粉廠等經濟實體作后盾,中孚銀行仍得以維持到全國解放,后歸入國家工商銀行。至于孫多森本人,則早在1919年病逝于天津。 (刊于《新金融觀察》2013年1月)
精彩文章:雙頭蛇蟲洞蠑螈鬼斧神工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75121.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