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楊應龍叛亂的“播州之役”。首先解釋一下這一戰役中,叛亂的中心詞??“土司”,土司是自元朝以來所設置的地方官職,最初是為了安撫、封授西北、西南部分少數民族首領,給他們在這些邊陲地區一定自治權力的安排,但“土司”和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可不一樣,這些土司,世代襲位,世代受封,關鍵是可以保留部分掌兵之權,名義上是在中央的委托下,作為一方維穩力量的。但是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這一旦擁兵就不是什么好事,特別是山高皇帝遠的偏遠地區。萬歷年間在四川南、貴州一帶的播州任宣慰使司的楊應龍就折騰出了一場巨大的動蕩,釀成“萬歷三大征”的最后一場??播州之役。
楊應龍祖上是唐朝因掃蕩西南邊陲騷亂有功而受命在此鎮守,近千年過去了,歷朝歷代管制不同任職不一,但沒變的就是在這片川黔之地上起伏多少代仍居一門望族。到了明朝,正是楊應龍襲土司之位,任了播州的宣慰使司一職。楊應龍最初對大明政府是很擁戴的,萬歷喜歡大興土木,建造他的定陵就是坨很大的項目,這個川黔邊區的頭目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優勢,給皇帝砍上好的木頭進奉就是他這一方面的突出特長。因表現良好,萬歷封給他“都指揮使”的頭銜。有人說楊應龍是因此遭到了地方其他土司的嫉恨,被陷害、逼迫后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他本身是一個“深得苗人擁護”的首領。不過我并不贊同這種觀點,就憑他能給皇帝大興土木提供堅實的貨源基礎,應該就不會給當地的百姓什么輕松和諧的生活環境。而且正史對其的記載也是“驕橫跋扈,作惡多端”,所以他應該是一個不怎么受當地人喜歡的土司。
萬歷十七年,楊應龍被地方的其他同僚告發叛亂,但因為這叛亂位于西南邊陲,川黔交界處,四川方面為安定主張招安。貴州是事發地,主事的頭兒是寧夏平亂中勇猛異常的將領葉夢熊,葉的暴脾氣則是準備剿滅這家伙。雙方主張不一。而更重要的是,大明正在寧夏和朝鮮(萬歷三大征的其他兩場戰爭)戰場焦頭爛額,沒工夫專門管這個小騷動,而楊應龍也時叛時降,有幾次害怕明廷力量龐大準備砍了他的時候,可以上演一幕浪子回頭負荊請罪的苦情大戲,隔不久又重整叛旗再放厥詞。他可以反復鬧騰只因為明朝政府對他的松懈??沒有解除他的兵權。依然手握軍隊的楊應龍當然敢反悔數次。后來,時不時在四川、貴州、湖北一帶作亂,還自我高端定制了一套頂級狠貨服飾偷穿欣賞,什么服飾呢???蟒袍。這在當時可是謀逆大罪,滅族都不過分啊!腹黑的萬歷大人精力還集中在逐倭援朝的國際戰場上,楊應龍跟豐臣秀吉比起來,就是個后院的內部糾紛,但是偷穿皇帝私人定制的職業裝等大問題,是絕對不可姑息的。萬歷盯著朝鮮的動向,暗暗對楊應龍說,你等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02452.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