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皇帝也迷信:大臣相貌奇異惹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我國歷史上,對一些名人“異相”的描寫常見諸史籍。《史記》記載秦始皇帝嬴政的相貌,用了秦國客卿尉繚的說法:“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不可與久游。”也就是鷹鉤鼻子,細長眼睛,聳著肩膀,聲音尖利(似豺狼),認為他日后必是暴君。對漢高祖劉邦的描寫就好多了,《史記》記載他“隆?、龍顏、美須髯、左股七十二黑子。”高鼻梁,高眉骨,美胡須,大腿左側有七十二顆黑痣。根據記載,呂太公正是因為看中這長相,才主動將女兒呂雉嫁給了騙吃騙喝的無賴劉季。《晉書》寫司馬懿,說他有“狼顧之相”,就是頭能旋轉回首180度(因狼能回首180度,故稱狼顧)。按相士說法,此面相之人必是狼子野心、亂臣賊子。曹操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明史》寫朱元璋,則“姿貌雄偉,奇骨灌頂”,相貌高大魁梧,一根“奇骨”縱貫頭頂,故“志意廓然,人莫能測”。這是寫國君,寫臣子也是一樣。司馬遷寫張良的外貌:“狀貌如婦人好女”,與韓信、彭越、英布之流完全不同,難怪劉邦對他特別放心。而宋人對王安石評價不高,因此其相貌便是“兩眼多白”,預示其將來必亂天下。
  
  所謂異相,就是天賦異稟、相貌獨特,與美丑關系不大。市井小民的相貌自然無人在意,但是對那些大人物,人們在推究他們的忠奸善惡之時,出于不同的目的,或阿諛、或貶斥、或別有用心,往往牽強附會出千奇百怪的道理。歷史上很多人就因為所謂的異相而改變了命運。
  
  趙昌言是太平興國三年進士,他的父親趙?是宋太宗擔任開封府尹時的老部下。趙?沒什么特殊能力,但是對宋太宗的生辰記得很清楚,每年老領導做壽時,總能獻詩賀壽。太宗因此而記住了他,對他的兒子也是格外看重。趙昌言很有才干,看問題有遠見,辦事能力超強,所到之處政績頗佳。不到十五年,趙昌言就升到了參知政事(副宰相),躋身最高決策層。
  
  淳化四年(993年),蜀中爆發了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宋太宗命王繼恩為劍南兩川招討使,統帥諸軍進剿。王繼恩是個宦官,在宋太宗即位過程中起過關鍵作用,很受太宗寵信。但是統兵打仗、鎮撫地方,靠的是過人的能力。王繼恩統御不了那些驕兵悍將,打下成都后便按兵不動,每日里飲酒作樂、縱兵搶掠,府庫被官軍搶劫一空。許多原本已歸順的百姓重舉義旗,叛軍兵勢日盛,不斷攻城拔寨,收復失地。淳化五年的一天,宋太宗召見趙昌言說:“西川原本就是一個國家,當年是太祖皇帝平定的,至今已有三十年了。”趙昌言明白宋太宗有放棄西川之意,就上前對著地圖籌劃攻取之策,勸說太宗繼續用兵。太宗很高興,馬上任命趙昌言為川陜五十二州招安行營馬步軍都部署,王繼恩之下盡聽節制。
  
  從今人的觀點來看,宋太宗當時確實昏了頭了。兩宋三百年,從來沒有任命過權力如此之大的軍事主官。按《續資治通鑒》記載,太祖乾德三年,大將王全斌率軍取蜀,共得州46個,戶口534029戶(兩三百萬人口)。所謂“川陜五十二周”,至少還應包括被后周奪取過的秦、成、階、鳳四洲,相當于后蜀全盛時期的疆域,人口大約有三四百萬,精銳部隊不少于十萬(政府軍)。趙昌言是科舉出身的文士,但是對軍隊事務特別在行,經常與趙光義議論邊事,曾經與寇準一起擔任樞密副使,是個文武雙全的能人。要這么個強人統兵平蜀,萬一他是個亂臣賊子,竊據蜀中擁兵自重又當如何?對這個問題,趙光義當時肯定沒有考慮。但是趙昌言深知趙宋朝廷的忌諱,重任面前他不能不誠惶誠恐,于是堅決請辭。而太宗皇帝亦是堅決不允,賜精鎧、良馬、白金五千兩,促其即刻入蜀。
  
  果然,趙昌言前腳剛走,宋太宗后腳就后悔了。據《宋史.趙昌言傳》記載:“既行,有奏昌言無嗣,鼻折山根,頗有反相,不宜遣握兵入蜀”。關于這段史實,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的是:峨眉山僧茂貞以術得幸,謂上曰:“昌言折?,貌有反相,不宜委以蜀事”。兩種記錄都提到同一件事,就是趙昌言的鼻子有些反常,這種面相是“反相”,不適宜委以重任。至于宋太宗任命大臣是否要征求茂貞和尚的意見,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趙昌言剛到鳳州,宋太宗的詔書就到了:命令趙昌言留駐鳳翔為后援,派內侍(也是太監)衛紹欽持太宗手詔指揮軍事。作為大宋史上權力最大的“川陜五十二州招安行營馬步軍都部署”,趙昌言在鳳翔滯留百余天,坐等蜀中平定而無所作為。而后,“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知鳳翔府”,不僅降了職,還被外放為地方官。
  
  王德用在大宋朝也是個響當當的人物,他的父親叫王超,是宋太宗的藩邸舊臣,在太宗、真宗兩朝長期擔任宋軍邊關主帥。王超是個庸才,貪生怕死,畏敵怯戰,是靠關系吃飯的人。而他的兒子王德用卻天生是個將才。史書記載,王德用十幾歲就隨父親王超征戰沙場。至道二年(996年),大宋興兵討伐李繼遷,十七歲的王德用擔任王超的先鋒官,統領上萬人馬沖鋒陷陣,屢立戰功,小小年紀就打出了威名。此后王德用長期帶兵戍邊,他通曉兵略,御下有方,晉升很快。難能可貴的是他做事有主見,堅持原則,不黨附氣焰正盛的劉太后。宋仁宗親政后,黨附劉太后的官員多遭貶斥,王德用則被任命為簽書樞密院事(樞密副使),后又晉升知樞密院事(樞密使)。
  
  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李繼遷之孫李元昊建立大夏國稱帝,并派兵占領大宋之瓜州、沙州、肅州等地,宋夏進入戰爭狀態。這本是王德用大顯身手之機,他卻于寶元二年(1039)五月被罷職出京,罷職的原因竟也是“異相”。
  
  《宋史.王德用傳》記載:“得用狀貌雄毅,面黑,頸以下白皙,人皆異之”?赡苁情L期在外披甲征戰的緣故,王德用的臉很黑,脖子以下卻很白皙。他的面黑在當時似乎很有名,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王德用貌奇偉,色如深墨,當時謂之“黑王相公”;明人錢昕《投甕隨筆》寫道:王德用號“黑王相公”,年十九從父討西賊,威名大震。西人兒啼,即呼“黑大王來”以懼之。
  
  因為相貌比較特殊,王德用出入常常遭到圍觀。一來二去,就有人看出了“問題”:原來王德用“貌類藝祖”!藝祖就是始祖,也就是大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王德用“狀貌雄毅”的形象竟然與趙匡胤非常相像(卻從未聽說過趙匡胤“色如深墨”)。于是,翰林學士蘇紳密疏宋仁宗,稱王德用“宅枕乾岡,貌類藝祖”。“宅枕乾岡”是說住宅正枕在都城的乾岡線上,王德用不僅長得像藝祖,還“宅枕乾岡”,蘇紳提醒皇帝要格外當心。宋仁宗開始還不太在意,怎奈不久御史中丞(相當于紀委書記)孔道輔就再次上奏提及此事,并稱“德用得士心,不宜久典機密”。原來“得士心”也有錯,“得士心”就不能在中央做高官,大宋朝的官員真不好做!五月,王德用被貶出京,擔任無職無權的武寧軍(今徐州)節度使;七月,又借故將其降為右千牛衛上將軍、知隨州。大宋朝在關鍵時刻又自損良將。
  
  史書記載,王德用離京前將自己的住宅捐獻給國家,以示不再“宅枕乾岡”。出知隨州期間,“謝賓客,雖郡官不與接,在家亦不與家人語,如是逾年”。不僅閉門謝客,而且裝起了啞巴。他給宋仁宗上表謝罪,稱“宅枕乾綱,乃朝廷所賜。貌類藝祖,蓋父母所生。”意思是說,“宅枕乾綱”的宅子是政府所賜,“貌類藝祖”的相貌是父母所生,自己真的沒有過錯!
  
  從寶元元年李元昊建立大夏國到慶歷二年(1042年),四年左右時間里,宋軍三次大敗于西夏軍隊,損兵折將。北宋朝廷派三十余萬大軍,長期屯兵西北抵御黨項人的進攻。此時,與大宋和平相處將近四十年的大遼國則趁火打劫,趁大宋在西北戰場屢敗之際,派出使者索求關南故地,并陳兵宋遼邊境,意圖撕毀盟約。焦頭爛額的宋仁宗終于想起了王德用,起用他鎮撫北方重鎮澶州。年逾六旬的王德用在河北期間厲兵秣馬,訓練士卒,嚴陣以待,大宋北部邊境終于重歸和平。宋仁宗給他使相頭銜(宰相級別),封國公,但還是不敢招他回朝委以重任。至和元年(1054年),早已致仕的王德用又被起用,以使相銜出判鄭州,不久拜為樞密使。此時王德用已75歲高齡,大概皇帝認為他已經沒什么威脅了。
  
  談及大宋歷史,歷來有“宋無良將”的說法,我以為此言頗為荒謬。事實上,大宋從立國到滅亡,一直面臨著北方強敵的威脅。戰火之中,歷練出良將無數,堪稱帥才的不下數十人。然而,由于宋太祖是以武將出身奪取后周江山,趙家皇帝總擔心別人會步其后塵,不惜矯枉過正。宋朝又是言路廣開的時代,言者無罪。一些別有用心者針對皇帝的猜忌心理,投其所好,極盡手段壓制武臣,乃至于到了病態的地步。趙昌言、王德用的遭遇令人唏噓,但他們總算得以善終。而狄青、岳飛等人無端蒙冤,更是令人憤慨。大宋的積弱,實則是咎由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11474.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