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降災變,小冰河期,北方干旱,大規模減產,引發了許多問題,邊患也頻頻發作,后金還在遼東叛亂,這些都是明朝必須解決的問題。當然,大家都知道,這些問題最后非但沒有解決,而且還越發嚴重,因此最終導致了明朝滅亡。
此前,關于明朝滅亡有許多觀點,比如崇禎的問題、三餉的問題,李自成的問題,后金的問題,其實都錯了,最根本的問題是財政問題,是策略問題。
所謂策略問題,主要是明朝在遼東戰場上的策略問題。
當時,關于遼東問題,明朝采取了長期消耗的策略,就是在關外大興土木,在寧遠、錦州這些地方修筑城池,打造所謂的“關寧錦”防線,并大搞所謂“以遼人守遼土”,以圖保衛京師不受后金威脅。
這個策略的主導者是孫承宗,以下是他對設置整個防線以及策略的理解:
“故隨遼人之便安插于兩衛三所二十七堡間,以土屯土。曰以遼人守遼土養遼人,使關外之備稍足,則關內之防稍減。況守在關以內則備淺薄,守在寧遠則山海已在重關,神京遂在千里之外,今天下亦嘗計及此乎!
然而這個策略是全盤錯誤的!這個致命的錯誤導致了最終大明王朝的崩潰。
這個錯誤的根本是因為孫承宗根本不懂軍事,也不懂經濟。首先是不懂軍事,孫承宗的策略在軍事上犯的是常識性的錯誤。
當時要剿滅后金,先決條件是在野戰能擊潰后金軍,這個條件首先就沒有達到,而在不具備這個條件的前提下,聚集再多的軍隊都是沒有意義的,只能采取守勢,可是孫承宗卻一上來就叫囂要出擊,要戰:
“大學士孫承宗題,奴未抵鎮武,而我自燒寧前……更望經臣于虛活之著,提綴道將之精神,使其人人在戰,事事在戰,勿令?足于十六里之內,乃為善守關也。蓋不能戰決不能守,而以戰失守不可,以守忘戰不可也。”
此時的孫承宗完全理解不了王在晉為何只穩守山海關的策略,所以他很書生氣的叫囂要戰,還要“人人在戰,事事在戰”,但當時的情況是五萬多潰軍能守住山海關就不錯了。
后來攆走王在晉之后,叫囂要戰的孫大人卻又總是不出戰,可人馬依然不減,這就讓人不理解了。
要戰你就拉出去打,一舉殲滅來個痛快的,要守就必須按照長期持續的情況來準備,那就必須節省開支,讓日常經費降低到最小,這樣才能讓已經非常吃力的朝廷財政有喘息的機會,這個喘息有兩層意思,一是先保住朝廷財政不至于崩潰,二是為了一舉殲滅后金積蓄力量。
但孫承宗的作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大規模增兵添餉之后,非但不出戰,還大興土木高建設,兩頭開銷,那費用肯定高得離譜,最終耗盡了明朝脆弱的財政。
以下是明朝官員對老孫的總結:
“兵科給事中李魯生言,從古征戰未有陳師境上數年不進者,亦未有去敵既遠虛設十余萬之眾坐食自困者,有之則守戍之眾而非進取之旅也。戰守機宜專決于外,臣何敢遙度。但戰則有戰法,秣馬厲兵。簡卒?乘,刻期舉事。即有大費,可期永省。守則有守法,遠斥堠,固營壘,高城深池,屯田積谷,以待事會。兵不須眾,馬不須多,庶堪持久。今以十四萬之眾,歲費六百萬,雖言唯敵是求,其實百事不辦。戰固未能,守亦羞稱,虛糜自弊而不虞其后,臣所為中夜彷徨,當食廢著也。樞輔當審時度勢,知彼量己?蓱饎t用戰法,可守則用守法。為朝廷固疆宇,為民生惜物力,以選練為務,以屯牧為先,必不張恢復之虛聲,只在條恢復之實事。夫兵以衛民。今畚鍤及于錦、義,而于?乃在寧前,卒有風聲,保無魚潰鳥散,籍寇赍糧之憂乎。先時外擬以覺華、首山為二眼,今肩背在外,眼反在中,受人暗算,豈計之得。以臣愚見,山海既為神京門戶,所關?重,必先增堞浚隍,復其形式,列臺置壘,扼其要害,而又廣設地網機橋之數,御其沖突。庶人心以定,敵汽斯張。即卒有不利而根本不搖,乃為完全之師耳。若進無可乘之銳,退無可憑之險,徒以耒耜為前矛,以?屋為堅壘。慕展土之虛名,受餌敵之實禍,則臣之所大恐也。”[吉林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編《明實錄東北史料輯(二)》熹宗 55/5-6]】
這里痛陳了孫承宗搞出尾大不掉的毛病,里面說得很清楚,在沒有野戰獲勝的前提下,陳兵十幾萬在自己的邊境上數年,說是進攻卻又不敢去,說是防守又感覺羞愧,這實在太糾結了,從古至今還沒人這么搞笑過。
孫承宗每年的開銷至少是五百萬兩以上,從1622年延續到1644年,在遼東白費了上億的銀子,可最終的結果卻是后金經常到關內來劫掠,這跟孫承宗“守在寧遠則山海已在重關,神京遂在千里之外”的初衷是完全背離的:
“故隨遼人之便安插于兩衛三所二十七堡間,以土屯土。曰以遼人守遼土養遼人,使關外之備稍足,則關內之防稍減。況守在關以內則備淺薄,守在寧遠則山海已在重關,神京遂在千里之外,今天下亦嘗計及此乎!
因此可以認為,孫承宗在關外大興土木,大肆擴軍的策略是完全失敗了,這個失敗不僅僅是戰術上的失敗,更可怕的是戰略上的失敗,它輸掉的是大明王朝最后一絲希望,上億的白銀白白斷送在了這里,而防線卻絲毫沒有達到設計者承諾的作用,可以說這是一條貨真價實的古代版馬其諾防線。
有了這條馬奇諾防線每年的吞噬,崇禎自然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這才不得不一再加餉,可依然無法彌補遼東這個無底洞。
由于遼東用度太大,朝廷不得不拆東墻補西墻,于是西北各鎮的糧餉長期欠發,因此導致了后來大規模的士兵嘩變,這才引出了李自成,而李自成雖然乘著朝廷財政崩潰可以打進北京,但也無力整合財政崩潰的局面,所以又被后金所乘,于是最終由改朝換代而演變成了亡天下的悲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30093.html
相關閱讀: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