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料說,1654年,明臣馬吉翔向孫可望建策,迫令桂王禪讓,由孫可望稱帝。桂王大學士吳貞毓得知后,請桂王自安隆急詔李定國領兵入衛。孫可望立斬吳貞毓等明臣十八人。吳貞毓被孫可望殺掉后,到底是誰接任南明桂王的首輔?
網上有資料說吳貞毓之后南明桂王還有3位首輔:丁繼善:永歷八年四月進,十四年罷(1654-1660年);馬吉翔:永歷十四年進,十五年七月卒(1660-1661年);張煌言:永歷十五年七月代,永歷十八年九月卒(1661-1664年)。但竊以為,這三人可能都不能叫首輔。
首先來說丁繼善。有資料說丁繼善永歷八年四月進,十四年罷,先后整整干了6年的首輔,但查閱了不少《明史》和南明逸史,都沒有找到丁繼善的名字,網絡上也找不到任何有關丁繼善的記錄,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南明雖然很混亂,但一個干了6年首輔的人不可能在史料中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也許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至少在南明的內閣首輔中,從來就不曾有丁繼善這個人。
而且,從有關史記來看:《明史——文安之傳》中說:先是(注:應該是永歷八年,即1654年或之前),可望欲設六部、翰林等官,慮人議其?,乃以范礦、馬兆義、任?、萬年策為吏、戶、禮、兵尚書,并加行營之號。后又以程源代年策。而?最寵,與方于宣屢勸進,可望令待王入黔議之。王久駐安龍,可望遂自設內閣六部等官,以安之為東閣大學士。安之不為用,久之走川東,依劉體仁以居。
《明史—吳貞毓傳》中說孫可望殺吳貞毓是“時順治十年(即1654年)三月也(當時,駕駐安龍)。居二載(到了1657年),定國竟奉前敕護王入云南。定國既奉王居滇,即捕吉翔及其家人,令部將靳統武收系,將殺之。吉翔日媚統武,定國客詣統武,吉翔復媚之。因相與譽吉翔于定國,而微為辨冤。定國召吉翔,吉翔入謁,即叩頭言:“王再造功,千古無兩。吉翔幸望見顏色,死且不朽,他是非,何足辨也。”定國乃大喜。吉翔因日諂定國客,令說定國薦己入內閣,遂與定國客(指李定國身邊的一個長期親信幕僚金維新)蟠結,盡握中外權,天壽亦復用事。” 歷史
清朝戴笠《行在陽秋》中則說:“十一年(應為永歷十一年、順治十三年,即1657年)丁酉春正月,駕駐滇都。二十二日,晉王李定國班師援滇,擊張勝于渾水塘,擒之,斬于市。保國公王尚禮卒于滇中。以馬吉翔為大學士,李國泰為司禮監。”
《清史稿——李定國傳》中則說:順治十三年(1657年),李定國自南寧回軍,兼程往安隆,與大西軍將帥劉文秀、白文選等共移永歷朝廷于云南昆明。孫可望聞訊大怒。李定國謀與可望和好息兵,以劉文秀血書致可望,又遣回可望家屬。而可望因廢帝自主的陰謀未能得逞,更加惱恨,于順治十四年(1658年),悍然發動內戰,起兵攻云南,因諸將皆不直其所為,相率歸李定國,孫可望大敗,僅率部屬六百余人至寶慶降清。孫可望既叛降清朝,劉文秀也不久病故,李定國成為大西軍統帥,并以晉王之尊掌南明永歷朝廷大權。
從上面三段史記中可以看出:孫可望殺吳貞毓之后,桂王提心吊膽在安龍呆了2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恐怕天天都在擔心孫可望會廢了他,而且當時局勢混亂,恐怕他沒有時間來考慮提拔誰當首輔的問題。后來到了昆明后,定國薦馬吉翔入內閣,才于1657年正月以馬吉翔為大學士。雖然說“吉翔與定國客蟠結,盡握中外權”,但史記中并沒有說任馬吉翔為首輔,而且“李定國成為大西軍統帥,并以晉王之尊掌南明永歷朝廷大權”。因此,馬吉翔的權力也可能大不到那里去。
竊猜測,在1654-1660年間,在這個動蕩的時間里,不太可能出現一個太太平平干6年首輔的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35544.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