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o未來的你
——李開復在2014級大學新生學習規劃講座上的報告
很愉快與這么多剛入學的大學新生交流,今天的演講,希望和大家討論一下,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未來的你可能成為什么樣子。
有人也許會問,我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開復怎么會知道呢?其實,我并不確實地知道未來你們每個人會怎樣。但請信任我,通過過去十幾年和大學生的交換,在創新工場、谷歌和微軟,我了解我們雇用的每一個畢業生,我也了解來創新工場申請名目、希望得到投資的每一位年輕的者,還有在微博上留言、與我探討互動的每一位年輕網友,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未來的你。
我很喜歡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作品。他寫過一部短篇小說叫《圣誕歡歌》,故事講的是一位天性仁慈,但因為受環境影響,變得無比小器、小氣、苛刻的商人。他在安全夜被三個精靈分辨帶到了自己從前、當初和未來的生涯場景,看到了未來的自己,并因而徹底覺悟,懂得到生活的意思,信心改過自新,做個好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能看到未來的你可能變成什么樣,很多人也許就不會依照現在的方式去生活。四年后,你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涌現這樣那樣的困惑,可能陷著迷茫,也可能發現,你們間隔自己的目標還存在許多不足。防患未然,如果想避免四年后的困惑和迷茫,就必須從現在開端,當真計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努力進步自己。
一、尋找興趣和天賦,避免成為迷茫、困惑的人
去年,創新工場做校園應聘時,我們去了15所高校,給口試篩選出的頂尖盤算機系畢業生發出了大概200份錄取通知。而后,我逐一打電話,看每個人是否樂意加入創新工場學習創業。在壓服他們加入創新工場前,我不想誤導任何學生。所以,我的第一個問題老是:“你有沒有想過,在你人生的未來,創業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既然是頂尖大學的頂尖學生,對這個問題就應當胸有成竹。如果你并非真正想創業,可能你就不合適參加翻新工場,也許,你會在大企業或政府機構里得到更好的發展。
出乎我的預料,超過80%的頂尖畢業生給我的謎底是:“不知道,沒想過。”
這,就是一種迷茫。80%來創新工場申請工作并成功得到錄取通知的人都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不知道創業是不是自己未來的途徑。這個比例還是在頂尖學生中統計得到的。我在網上看到更多即將畢業的同學在發問,他們不知道專業錯誤口該怎么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愛做什么……每個疑難都流露出畢業生在畢業時對未來的迷茫和困惑。
大學四年,必需要認清你本人,弄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特殊要曉得,自己的興致在哪里,稟賦在哪里。
你必須拋棄過去一些過錯的理解: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件事跟別人認為你是誰,或別人想要你成為誰,涓滴沒有關系。無論是同學、老師、家長,他們都不能決定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者,他們想要你成為的人,很可能基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人。
為什么認清自己的天賦如此重要?試想,如果我們非要把比爾·蓋茨變成一個音樂家,他能取得多大的音樂成績?如果非要把貝多芬變成一名程序員,他有可能成為比爾·蓋茨嗎?確定不行。生成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只有找到天賦所在,才能把自己的潛力施展到極致。
此外,找到自己的興趣也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如果做的事情是自己最喜歡的事,那么你會在吃飯、睡覺甚至洗澡時都在想著這件事,想不成功都很難。
大學生該怎樣尋找興趣和天賦呢?我的倡議非常簡單:多嘗試!多嘗試自己可能有興趣的東西:無論是選修課程還是實習工作,無論是參加社團還是去網上求知,花足夠的時間去嘗試、休會,努力尋找天賦和興趣所在。
當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萬不要因為你的某個,就只去學那些“用得上、有幫助”的技能,而放棄那些你可能有興趣或有天賦的領域。否則,你可能會錯失心中真正愛好的事情。曾經說:“我們的人生面臨各種選擇,應該追隨我們的心。”喬布斯還說:“你在向往未來時不可能將以前積累的點點滴滴串連起來,你只能在回想過去時將它們串連起來。所以你必須相信,當前積累的點點滴滴,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串連起來。你必須相信某些東西——你的勇氣、目標、生命、因緣等等——相信它們會串聯起你的生命,這會讓你更加自信地追隨你的心,甚至,這會指引你不走尋常路,使你的生命不同凡響。”
拿我自己來說,我上大學時選修的課程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選課前認為可能有興趣,上課后卻發現非常干燥,聽得昏昏欲睡的課程,包括經濟學、美國政治、美國政策、歐洲文學、歐美文學、藝術經典、音樂經典等等。但我一點都不懊悔花時間選這些課,因為這樣的嘗試會讓人生的取舍更少些。通過嘗試,多劃掉些可能的選項,這有利于我們認清自己的真正方向。
第二類課程是上了幾堂課、做了幾回功課就愛不釋手的課程。愛上一門課程的感覺特別好,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選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歡的課之后,才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計算機相關的課程。
第三類課程學的時候很感興趣,高三勵志,但不知道當前有什么用。這不要緊,就像喬布斯所說的,這都是人生中積聚的點點滴滴,興許將來有一天,你會把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比方,當時我發明自己對哲學很有興趣,但自己并不想做哲學家。固然沒有直接的用處,哲學類的課程仍是教會了我如何思考,如何意識人生的價值,也成了我畢生的指南針。我還學了中國文學跟英語寫作,這對我的專業也沒有直接用途。但我這多少年出了五本書,其中至少有兩本十分暢銷。假如不學過中國文學、寫作和哲學,很可能也不會有成為業余作家的李開復。另外,我學的中國近代史和國際關聯等課程,也對我決議首次到中國工作發生了主要的影響。
我當時那些選課的決定,并不是刻意做出的。當時就是想試一試。對于第一種課程,發現自己不愛好,就直接丟掉;對于第二種課程,發現自己愛上了它,就立刻去跟隨;對第三種喜歡但沒用的課程,那就先留著,以后總歸會把它串聯起來。
也許有同學會說,在美國換專業、選課當然輕松,可在中國卻有很多限度。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名優秀的創新工場工友的故事。這位工友名叫向若輝,畢業于一所非常一般,幾乎沒人聽過的大學。當時,父母建議他學會計,因為畢業后好找工作。但他進了大學才發現,自己對會計根本沒興趣,沒法學好,甚至出現了掛科。與此同時,他在網上發現,自己對用戶體驗設計的專業方向特別感興趣。通過互聯網,他自學了各種相關課程,交了很多設計師朋友,在論壇里與海內外的用戶體驗設計師交流。他不但有興趣,也有這方面的天賦。他在讀書期間兼職打工,做用戶體驗方面的工作,很快就賺了四萬元。他的設計作品讓人拍案叫絕。但就在這時,他發現自己的專業課程越學越差,一個學期掛了四科。他不得不和父母磋商。( )他的意見是,自己將全力學習專業課程,達到可畢業的尺度,但畢業后不會去做會計,而是要追尋自己的興趣。父母被他的真摯感動了,批準了他的意見。于是,他一邊努力讀書提高專業成績,一邊在新浪找到了用戶體驗設計方面的兼職工作,之后又在創新工場實習。一畢業,他就被創新工場投資的知乎團隊聘為整個團隊的用戶體驗負責人。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當你發現自己所愛的時候,會像變魔術一樣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最大潛能。
喬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畢業儀式的演講中說:“你們的時間有限,不要將時間揮霍在重復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條束縛,那象征著你活在其他人思考的結果中。不要被他人的喧囂掩蔽了你自己心坎的聲音、思惟和直覺,它們在某種水平上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么樣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如果你對未來迷茫,希望你能掌握時間,找到自己的天賦和興趣,這樣,你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才會真正占有一片充斥自信的天空。
二、學會學習和思考,避免成為應試機器
在創新工場,每年都會收到幾萬份簡歷。很多時候,每翻開一份簡歷我都不得不搖頭嘆氣。大多數大學畢業生的簡歷千篇一律,好比,某人,男,誕生年月,政治面孔,英語四六級,均勻成就80分,耐勞努力,三好學生,等等。幾乎每份簡歷都是在用應試體制里單調的成績數字來描寫、評價一個人。
這樣的描述沒有任何吸引力。豈非一個人在大學四年之后,只能展示這些數字嗎?你是否變成了應試教育培訓出來的一臺機器?你自己的特色在什么地方?除了分數之外,你學懂了什么?你在所學的領域有沒有好的創意?在實際工作中,你學到的知識是否派上用處?
不要被應試教育練習成機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你們經由了十幾年的應試教育,今天進入了大學,應該劃上一個句號。希望你們能擺脫所有束縛,開始真正的學習和思考。
如何真正學會學習和思考呢?在大學期間,必須學會三種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這三種能力可以幫助你們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第一種也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是自學的能力。讀中學時,老師會一次次反復課本內容,但進了大學后,老師只能充任引路人,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摸索、學習和實踐。在大學四年,要學會從一個被填充知識的人,變為自學知識的人。不能只會背誦,還必需要有理解的能力——這包含拋磚引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無師自通的能力,等等。
該怎么培養自學能力?很簡略,你必須學會問“為什么”。在應試教導系統中,只有學會“什么”就可以合格了,但在大學里,一定要學“為什么”。當你真正理解一件事為什么如斯時,你才干觸類旁通,無師自通。問“為什么”,要有攻破砂鍋問到底的決心,隨時提問,上課問、上網問、問同窗、問朋友……只有這樣,你才真正學懂了,學到了。
第二種能力是從理論到實踐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論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應用。很多人進入社會才知道,以前學的會計、統計、哲學、文學之類,可能都不是你的老板要求你把握的知識。有人說,其切實大學里學到的真正有用的知識,只是一生中要用到的5%罷了。
所以,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學以至用。例如,老師教了你怎么寫英文,你要知道,怎么把英文技巧利用到寫一個真正的公關稿上;再比如,老師教了你怎么編程,你要知道,編程如何轉換成商業價值,成為一個真正的產品。
這需要在學習時多問一個問題——“有什么用”。我記得,我女兒小時候異常不喜歡學數學,她感到像指數之類的貨色沒有實際用途。直到有一天,我問她:“如果有100元錢,存在銀行,每年10%的本錢,10年以后你會有多少錢?”當她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竟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時候,她忽然對數學有興趣了,她想知道為什么。我當時就告知她,指數,還有其余良多數學常識,都長短常有用的,要害在于融合貫通,知道如何將實踐付諸實踐。
第三種能力是criticalthinking,也就是批判式思維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見解,不是只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個意見都值得了解和愛護。不要被教條約束,要學會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問題。
創新工場的工友王俊煜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材生,畢業后進入了谷歌。谷歌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然而這家公司有非常強烈的工程師文明,每做一個產品,都想著技術如何酷,如何難,如何難以被競爭對手效仿。但谷歌工程師較少去想,用戶要這個東西有什么用。王俊煜是個特別器重用戶體驗的人,非常在乎用戶的感覺。他深深地了解,一個產品不管技術有多災,如果用戶不喜歡用,還是無奈獲得成功的。他在谷歌的時候就屢次和人發生爭執,因為公司里的工程師文化,他的聲音常常被吞沒。那時,大部門用戶體驗設計師都會“知趣”地做些強勢、資深的工程師希望做的東西,但王俊煜執著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三四款產品上做出了重要的奉獻,并從這個進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得到了工程師的尊敬。批判式思維給了他信念,于是他決定加入創新工場,成為豌豆莢的共同創始人。今天,豌豆莢可能是創新工場投資的所有產品里,用戶評估最高的一個。王俊煜的故事闡明,我們不能只從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一定要尊重不同的觀點。
怎么樣培養批判式思維能力呢?建議你們每遇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不但要學會問“為什么”,還要學會問“為什么不”。為什么一定是這樣,為什么不可能是那樣?這會讓你更深刻地了解問題的實質。
我女兒以前參加辯論社時,她問爸爸:“我爭辯一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怎么選擇我所支持的觀點?”我給她的建議是:“你永遠要挑選那個你不認可的觀點。”她覺得很奇異,明明不認可這個觀點,為什么要去辯論它呢?按照我的話做了幾次之后,她緩緩了解了,當你去辯論你所不認可的觀點時,會有很多好處。首先,對方的辯論方向你已經一目了然,良知知彼,更容易取勝;通過變換視角,你一定會很驚奇:你本來不認可的觀點其實也有一定的情理;最重要的是,你會真心理解并相信多視角看問題的利益。這種練習可以讓你更容易均衡不同的觀點,成為一個有批判式思維的思維家。
如果你不希望在四年大學后成為應試機器,就應該多問“為什么”,“有什么用”,以及“為什么不”。這幾個問題能贊助你學到自學的能力、實際的能力和批評式思維的能力。
三、培育情商,防止成為孤單、被動的人
不少大學畢業生都對我說:“李老師,我感到很孤獨,很被動。”有一位同學說:“我的人際能力不強,人際圈子小,又沒有什么專長引起別人的留神,即使在社團,也不知道怎么跟別人樹立關系。”
這種景象很天然。在應試教育的氣氛中長大,你們可能很少有時間,在學習之外培養人際關系。我提議你們利用大學四年,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
所謂情商,就是和別人交流的能力、將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別人信賴的能力。以落后入業界你就會發現,這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特別是得到別人信任的能力,因為信任需要很多時間來培養,但犯一次錯就可能將其毀于一旦。
造就情商的第一步是培養友情。讀大學時必定要交幾個要好的友人。大學的友誼不輕易變質,往往可以受益畢生。愿望你們能將心比心,像好朋友看待你一樣對待好朋友,成為你的好朋友的好朋友,與朋友分享你的喜怒哀樂。分享能讓苦楚減半,分享能讓快活加倍。盼望你們在大學四年交到一批真正的好朋友。
第二,要培養自己的抒發能力,也就是口才。不要認為自己很聰明、能夠思考就足夠了。希臘愚人說過,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不善于表達,其實就即是一個不擅長思考的人。
美國一位有名的創業家,Pandora公司的開創人蒂姆·韋斯特格倫(TimWestergren)說:“如果我作為一個創業家,可以從上帝那里請求一樣禮物,那我會篩選‘口才’。”
創業者想要成功,他必須影響他周圍的人,如投資者、顧客、用戶等等。一個有口才的創業者,可以更好地引導員工,可以讓員工懂得自己的愿景,可以激發員工的斗志和潛力。雖然只有口才是不夠的,但我見到的每一個勝利的創業者都有杰出的表白能力。口才不是學校里哪一門課程可以學到的,必須自己盡力錘煉。
第三,在校期間要多爭取實習、實踐的機會。大學四年,如果想成為一個受人喜歡、有魅力的人,就要多學習團隊合作。進入社會后,團隊合作代表了一切,但在課堂里面,通常是不那么激勵團隊協作的——測驗時的團隊合作不就等于舞弊了么?( )所以,在讀書時一定要充足利用實習、實踐的機會學習、培養團隊配合能力。
“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清楚。”這句話告訴我們,必須去實踐,才能明確一個團隊是怎么工作、怎么設定目標、怎么達到目標的。只有學習如何跟人合作,才能增添你的情商,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
我在谷歌工作四年,在創新工場工作兩年,在這6年的時間里,我沒有雇用過一個沒有實習閱歷的畢業生。所以,當明年暑假到來的時候,你們不要回家去玩一個暑假,而要去找實習的機會,由于暑假是少數難得的可以自己安排所有時光的機會。
沒有一個從未實習過的學生可能進入谷歌或立異工場。學校的老師、學校的課程并不真的懂得企業須要什么。獨一控制實際工作教訓的方式就是去企業實習。如果找不到創新工場、谷歌、百度等好的公司去實習,你們能夠去任何一家公司。能去一個對口的公司最好,不能也沒問題。找不到技巧公司,就找服務業,哪怕是到餐館里端盤子都有價值。雖然你不會想端一輩子盤子,但端盤子的時候,你有機遇跟四周的人接觸,這會讓你成為一個情商更高的人。
除了實習,學生社團也是學習處置人際關系的好處所。社團實在是一個微觀的社會,加入社團是進入社會的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總之,提高情商的三個好措施是:培養友情,鍛煉口才,爭取實習機會。
如果在社團運動中出錯了怎么辦?在爭奪工作機會時碰壁了怎么辦?萬一去百度應聘被謝絕了怎么辦?萬一他們譏笑我怎么辦?萬一發現自己才能不強,周圍的人都比我優良怎么辦?呈現這些迷惑都很畸形。這時一定要踴躍自動,不要害怕失敗。
從大學第一天開始,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要成為自己的主人,積極治理自己的學業甚至未來的籌劃。只有你能管理自己的未來,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未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在今天的社會里,只有一個積極主動、不怕失敗的人,能力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博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現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的機會。遇到挫折時,毫不能消極甚至廢棄,你的被動其實就是棄權。你不去解決問題,也是一種解決;你不去做決定,也是在做決定——這只會讓你成為一個被動的、消極的、不成功的人。
談到犯錯,我們這個社會往往是不勉勵犯錯的。但細心想想,我們每個人都失敗了很多次。你可能不記得,你第一次嘗試走路的時候肯定跌倒過,你第一次張嘴談話的時候肯定說錯過,你第一次游泳的時候也許差點兒被淹死,你第一次投籃肯定沒有投進……但現在這些事情你都會做了,因為你沒有被失敗打倒,從失敗中學到更多。在我個人的職業生活里,我學到的最大的教訓、最好的經驗都是來自于失敗,而不是來自于成功。
喬布斯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激動:“‘記住你行將死去’是我終生中碰到的最重要規語。它幫我指明了性命中重要的抉擇。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聲譽、所有的自豪、所有對為難和失敗的膽怯,這些在死亡眼前都會消散。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東西。有時候人們會擔憂自己將會失去某些東西。記住你將要逝世去,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這個動機的最好方法。你已經了無掛念,沒有理由不去追隨你的心。”
四、踏踏實實,避免成為浮躁、貪心的人
浮躁和貪婪,這兩種負面的人生立場,我在年輕人身上一次又一次看到。這更多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在你們所處的環境中,有太多的不公正,有一些不誠信的人敏捷致富,他們很不幸成為了局部年輕人效仿的偶像。
年青人應該斗爭,但不要將幸運致富作為你的能源。在今天的社會里,創業也好,就業也好,一定要兢兢業業,通過努力學習到達目的。
有一本名叫《異類》的書里告訴我們:每個了不起的巨匠都是經過差未幾一萬個小時的訓練才終極成功的。莫扎特大約練習了一萬個小時才成為出色的音樂家,比爾·蓋茨大約訓練了一萬個小時編程才取得成功。
千萬不要浮躁,不要認為可以僥幸得到成功。那種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暫的;就算不是短暫的,也是不值得的。
在創新工場,我們投資了一個團隊,團隊的負責人叫小馮(化名),美國名校畢業,才干橫溢,對技術、產品都很有感覺,口才也非常好,被團隊一致推為領導者。但他非常浮躁,以為自己什么都懂,可以駕馭全部團隊,可以獨破做貿易打算。另外,他在業界小著名氣,得到不少外界天使的認可和同齡人的追捧。但很可憐的是,他浮躁地希望能快捷成功,疾速聞名。成果,他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怎么出風頭上,而不是實事求是把產品做好。最后,團隊的產品做得非常不成功。團隊成員一個接一個分開,最后他自己也不得不離任。很不幸,一個完整有機會成功的人才,因為急躁而功虧一簣。
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很深,創新工場之后面對創業者時,就經常會訊問和考察這些創業者,確保他們做了必須的作業,把足夠的時間花在了產品方向上。而且,在相干范疇里,創業者一定要懂得比我們這些投資者多。如果你沒有花苦工夫,理解還沒有我們多,那我們就不會投資你。
另一件浮躁的事情產生在某大學。一群學生發了一篇假消息稿,說創新工場投資了他們的片子。他們希望應用這個新聞吸引眼球,并怏怏不樂地等著創新工場出來造謠。一旦辟謠,他們就可以把事情越搞越大。最后,即便大家知道了本相,他們也已經有名了。這是他們的如意算盤。但這種浮躁的人總會聰明反被聰慧誤?吹竭@種不誠信的做法,我認為,做這種事情的人需要得到一個教訓,于是,他們接到了我們律師的電話。律師通過電話忠告他們,如果不結束侵權,就起訴他們。隨即,他們也收到了校領導的告訴,制止他們再持續胡鬧。這個事情也是對那些浮躁的人的一個警醒。
創新工場曾經斟酌投資一位名叫小高(化名)的創業者,他簡直領有創業者需要的所有才華,豈但懂技術、懂產品,而且有創業經驗,有在至公司任職的經歷,口才很好,非常自負,30出頭。在我們眼里,或者在任何危險投資者眼里,他都是一個需要追捧的創業者。小高跟我們講了他的創業規劃,很讓人沖動,我們當時巴不得就取出支票來投資了。但我又問了幾個問題。我問他:“這個方案多久能做出來?”他說:“四個月。”我是搞技術的,我知道這個產品沒有一兩年的時間絕對做不出來。我又問他:“這個設法為什么和你在現公司做的業務非常類似?”他惶恐地答復:“不會不會的,我們有許多新的主意,做出來一定是不一樣的。”聽了這兩句話,我心里大略知道了,他可能盤算從現公司偷竊一些源代碼,重整旗鼓打造自己的產品。
當時,創新工場有一位投資經理說:“開復啊,別這么較真,這些事情,不要問這么清楚。你問清晰了,大家都不好。他沒說他是偷盜,我們也沒問,大家都不說,不就行了么?”聽了這些話,我非常掃興,我沒有教育好創新工場的員工。于是,我在周末給創新工場的員工發了一封郵件:
我們今天有緣聚在創新工場,有一個獨特點就是:我們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工作和金錢,也希望做有意義的事件。
我們不僅僅希望能成為頂尖早期風投,也希望能正面影響中國創業生態環境。
咱們不僅僅生機可以孵化頂尖企業,也希望能輔助它們成為值得尊重的品牌。
我們不僅僅希望能攙扶最能干的創業者,也希望培養品學兼優的創業者典型。
所以,當我們看一個創業者時,我們不能只關注他是否能成功和賺錢,是否聰明努力,也要深度認識這個人,看看他是否有潛力成為值得尊敬的好領導。如果一個創業者有誠信的問題,例如偷盜別人的代碼,或蹂躪性騷擾別人。這樣的一個人是相對不能投的,無論他的公司能多成功,能賺多少錢。
作為創新工場,我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了工場,無論是對平臺員工,投資的公司,還是民眾。如果我們支撐犯法,我們就是在犯罪。如果我們投資邪惡,我們就是邪惡。如果我們容忍卑劣,我們就是卑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215503.html
相關閱讀:2015抗戰勝利演講稿400字
傳遞愛心感恩演講
工作成長演講稿
俞敏洪:用“4B”精神,做“5B”的事情
中考百日誓師大會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