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想法有如蒙住蓋頭的面紗,都發自于最根本的信念。
一個殺人吸毒犯有兩個兒子,一個也吸毒殺人,而另一個則擔任一家分公司的經理,有個溫馨的家庭,問起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他們竟然有相同的答案: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么辦法?我們常以為一個人的成就深受環境所影響,有什么樣的遭遇就有什么樣的人生。其實影響我們人生決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們對一切抱持什么樣的信念。
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而得看他對于這一切賦予什么樣的意義,也就是說他用什么樣的認知,這不僅決定他的現在也決定他的未來。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以悲劇落幕,是豐豐富富的還是無聲無息,就在于這個人到底抱持什么樣的信念。
信念為什么對我們的人生有這樣大的影響呢?事實上它可算是我們人生追求快樂、避開痛苦的引導力量。當人生中發生任何事情時,腦海中自然浮現兩個問題:一是這件事對我是快樂還是痛苦?二是此時我采取什么行動才能避開痛苦或獲得快樂。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全看我們所持的是何種信念。
信念不是自然生成的,乃是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積累而學會的,它是我們生活中行動的指針,指出我們人生的方向,決定我們人生的品質。
經驗讓我們辨識出事物的共通性,使我們有把握敢去做一件從未做過的事。
經驗讓我們敢于嘗試,然而經驗的把握感也常常讓我們產生自我設限的信念。比如一個人遇到過多次失敗就會變得消極。一個人要是有了消極的信念后,對未來不敢有任何寄望,一生也只能平白過了。
信念乃是我們根據過去的經驗,對痛苦和快樂所作的主觀認知所致。信念不過是個認知,有意或無意引導我們獲得快樂和避開痛苦。
信念可以是創造力,也可能是破壞力。人類對于生活中的遭遇會很主觀地賦予某種意義,有的積極、有的消極,前者可使人重拾破碎的心,繼續向前邁進,后者很可能就此毀掉這個人的一生。
人生事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其中甚至于有極為痛苦的遭遇,要想活下去非有積極的信念不可。
信念不僅適用于情緒及行為上,還可以用在身體上,使之能在短時間內有極大的改變。
醫學表明,信念對于治病的功效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甚至于比治療本身還重要!不要以為藥物使病體康復,其實真正得歸功于病人的信念。
打針吃藥不是絕對需要的,但康復的信念不能沒有。有些氣功能治病其實是信念在起作用,但是藥物也是一定有的效果的,至少增強康復的信心。
信念分普及性信念和專門性信念。信念一旦被接受就如對我們的神經系統下了一道緊箍咒,它能促進也能毀掉人的現在和未來。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對于某件事有把握的一種感覺。比如說你相信自己很聰明。當你對自己的聰明很有把握時,就能充分發揮腦力,做出好的成績來。
信念最初的形式是念頭。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有許許多多的念頭。
念頭有了支撐就可以成為信念。
你說你很有吸引力,那么你有沒有依據來支持你的說法嗎?如果有,那么這就構成信念的支撐,使你有把握這么說。
把念頭比作桌面,那么有了桌腿支撐的桌面就是信念。
只要有了足夠的支撐,足夠的依據或參與,那么差不多什么都能建立信念。
什么信念才是對呢?別管哪個對,哪個錯,重要的是哪個能讓你生活更有意義。
信念的依據越多,形成的信念也堅固。
由于人類具有無中生有的扭曲本領,因而要找出構成信念的依據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信念的依據可以來自生活,經驗,書籍,電影,別人說的,或者自己的想象。
我們有能力運用想象的依據來推動自己向前追逐美夢,只要想象越活靈活現,好像就是真的一樣,就能使你越容易成功。因為我們的腦子并不分辨出何為真實,何為生動的想象,只要我們相信的程度越強烈,并反復地練習,我們的神經系統就會把它當成真的,即使它是百分之百想象出來。
每一位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這種想象的能力,他們可以無中生有想出可用的依據,因而又充分的把握,做出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來。
陳安之常說的運用夢想板和想象的力量來促進成功,就是這個道理。
你聽說過一英里四分鐘的故事嗎?人類以前以為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的,然而1954年羅杰·納斯特通過苦練和想象,終于打破這個障礙。隨后一年里有37人進榜,再后一年有300多人跑完了。這種現象是因為它的成就提供給他人一個新的依據,大家認為不可能的實際上是可能的。
就我而言,信念最真實之處就是能讓我充分發揮所長,將美夢付諸行動。
“自我設限”的信念于源于過去的失敗,因為自己不行,然后變得“務實”,唯恐再次受到失敗的打擊,最后變得無所作為。
偉大的領導者很少是“務實”的,他們做出“務實”的人認為不可能的很多事情來,甚至創造奇跡!悲觀的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只做出合乎要求的事,而樂觀的人往往做出超過能力所及的地步,他們不斷加強自己的信心,相信過去不等于未來,不斷地發揮想象力,期望后面的每一步走得更好,以至依靠這種特質和不尋常的觀點,堅持不懈,最后達到企望的成就。
如果你擁有積極的信念,其所衍生出來的信心就能使你完成各種各樣的事情,即使別人認為不可能的。
各種真理唯有透過人的想象力,才能發揮它存在的價值和真實性。想象力,實在是藝術與人生的超級大師。
面對“失敗,處理得好壞往往決定一生的命運。
面對人生逆境或困境時所持的態度,遠比任何事情都來得重要。
一個人在某方面失敗的次數太多,便自暴自棄地認為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從此便停止任何嘗試,心理學上稱這種摧毀性的心態為無用意識。無用意識包含三種信念:問題永遠長存,問題無所不在,以及問題在我。
事實上,問題不會長存,過去不等于未來,只要我堅持下去,終有天開云散的一天。
把困難當作挑戰,不會為一個困難絆住,相信自己能找出解決之道,并立刻采取行動,必然會消除這些消極信念。
問題在我認為自己才是問題之所在,不把失敗作為調整機會的好時機,反而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安東尼·羅賓不會因為自己是個高中生就不能成為成功學大師。
當你有了無用意識,如果不馬上丟掉這些消極念頭,你就快完蛋了,因此要竭力拋棄它們。
改變舊有的信念
一個人的突破始于信念的改變。
改變信念首先要把舊信念跟痛苦連在一起,新信念跟快樂連在一起。
其次懷疑舊的信念,找出新的依據來否定舊的信念。只要你不斷提出問題,沒過多久就會對它產生懷疑,包括深信不移的事物。
信念按相信的程度分成幾個等級:游移,肯定,強烈。
游移的信念非常不穩定,乃是一時念頭,即使相信也往往是一時的,很容易就會倒向。
肯定的信念有更多的依據,相信程度比較高。
強烈的信念乃是信念的極致,其主要是對一個念頭抱持近乎至死方休的強烈程度。當一個人擁有這樣的信念時,不僅堅信不動搖,如果有人對他懷疑,他還會憤怒!這種信念不容有一絲的懷疑,百分之百排斥新的依據,其強烈程度到了冥頑不靈的地步。
宗教狂熱分子誓死維護其信念,利用宗教名義欺騙教徒。
任何某種思想、信仰、主義愿意奉獻犧牲的人也具有這樣的信念。他們采取行動,并且不為外人所動。
強烈的信念也有它正面的一面,因為它能激勵人心,所以會促使我們拿出實際行動。信念乃是一種動力,而強烈的信念乃是更有價值的動力,讓一個人持久不懈的努力,以完成跟大眾或個人有關的目標、計劃、心理或理想。
你若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最有效的的辦法是把信念提升到強烈的地步,因為只有達到這種程度才會促使你拿出行動,掃除一切橫在前面的障礙。
如何建立強烈的信念?
1)有個起碼的信念
2)不斷吸收新的且有力的依據來強化這個信念。
3)給自己找個印象深刻的例子或者自創一個,讓自己明白若不這么做可能得付出何等代價,并且不斷質疑以迫使這個信念達到深信不疑的地步。
4)付諸行動,因為每一次行動必定會強化這個信念,使你有更強的決心堅持這個信念。
有的強烈信念是因為別人的熱情所致,別人相信,他也相信,這叫群體現象。這表現得比較明顯的就是太過于相信專家。其實專家也未必對。
痛苦是改變信念的最有效工具。比如打孩子可以讓孩子認真學習,讓他形成這樣的信念:不好好學習就挨打,不過打多了也會形成不好的信念:可惡的父親,要報復你,或者反正都挨打這些不好的信念。
我們要不時檢討自己的信念,這些信念是不是能時時激勵你奮發努力,勇敢地面對生命中各種艱難而不懈努力?如果你想知道那些信念擁有這樣的能力,不妨去請教那些有成就的人,向他們學習成功的奧秘。
效法人生贏家的信念
真理經過三個階段才會被世人接受:覺得可笑而不加理會,視為邪說而強烈抗議,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日本高品質產品風靡世界全在于美國出口的品管大師戴明的功勞。他提出“品質永不休止改善”精神融入日本企業,因為好品質永遠不會多花成本,更好的產品帶來更多的忠實顧客,從而獲得更多的銷售甚至更高的價格。
要想獲得快樂和成功就要不停的改善!堅持不懈地改善!
小的改進絕對沒有問題,完全可以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十年就是巨大的進步。
為了認識你的信念,用十分鐘想一想自己的信念,寫出對你有幫助的信念和對你有妨礙的信念。
安東尼·羅賓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有志者事竟成的好信念,讓他堅持不懈,終于成功!
去除不好的信念的方法是不斷提出問題,逐漸鋸掉支持這些信念的桌腿,久而久之就不受這些信念的影響。三個問題如下:
1。這個信念有何可笑以及荒謬之處?
2。持有這種信念的人是否值得我學習?
3。如果我不丟棄這個信念,最終會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拋棄舊的信念時寫出一個新的信念取代,比如說"我高中畢業不會成功“改為“高中生一樣成功”,一個依據是安東尼·羅賓也是高中生。
具有破壞力的消極思想其實是個幻想,只要你堅持不去想它,沒有多久就會如煙一般消散!
我們的想法有如蒙住蓋頭的面紗,都發自于最根本的信念。
一個殺人吸毒犯有兩個兒子,一個也吸毒殺人,而另一個則擔任一家分公司的經理,有個溫馨的家庭,問起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他們竟然有相同的答案: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么辦法?我們常以為一個人的成就深受環境所影響,有什么樣的遭遇就有什么樣的人生。其實影響我們人生決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們對一切抱持什么樣的信念。
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而得看他對于這一切賦予什么樣的意義,也就是說他用什么樣的認知,這不僅決定他的現在也決定他的未來。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以悲劇落幕,是豐豐富富的還是無聲無息,就在于這個人到底抱持什么樣的信念。
信念為什么對我們的人生有這樣大的影響呢?事實上它可算是我們人生追求快樂、避開痛苦的引導力量。當人生中發生任何事情時,腦海中自然浮現兩個問題:一是這件事對我是快樂還是痛苦?二是此時我采取什么行動才能避開痛苦或獲得快樂。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全看我們所持的是何種信念。
信念不是自然生成的,乃是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積累而學會的,它是我們生活中行動的指針,指出我們人生的方向,決定我們人生的品質。
經驗讓我們辨識出事物的共通性,使我們有把握敢去做一件從未做過的事。
經驗讓我們敢于嘗試,然而經驗的把握感也常常讓我們產生自我設限的信念。比如一個人遇到過多次失敗就會變得消極。一個人要是有了消極的信念后,對未來不敢有任何寄望,一生也只能平白過了。
信念乃是我們根據過去的經驗,對痛苦和快樂所作的主觀認知所致。信念不過是個認知,有意或無意引導我們獲得快樂和避開痛苦。
信念可以是創造力,也可能是破壞力。人類對于生活中的遭遇會很主觀地賦予某種意義,有的積極、有的消極,前者可使人重拾破碎的心,繼續向前邁進,后者很可能就此毀掉這個人的一生。
人生事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其中甚至于有極為痛苦的遭遇,要想活下去非有積極的信念不可。
信念不僅適用于情緒及行為上,還可以用在身體上,使之能在短時間內有極大的改變。
醫學表明,信念對于治病的功效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甚至于比治療本身還重要!不要以為藥物使病體康復,其實真正得歸功于病人的信念。
打針吃藥不是絕對需要的,但康復的信念不能沒有。有些氣功能治病其實是信念在起作用,但是藥物也是一定有的效果的,至少增強康復的信心。
信念分普及性信念和專門性信念。信念一旦被接受就如對我們的神經系統下了一道緊箍咒,它能促進也能毀掉人的現在和未來。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對于某件事有把握的一種感覺。比如說你相信自己很聰明。當你對自己的聰明很有把握時,就能充分發揮腦力,做出好的成績來。
信念最初的形式是念頭。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有許許多多的念頭。
念頭有了支撐就可以成為信念。
你說你很有吸引力,那么你有沒有依據來支持你的說法嗎?如果有,那么這就構成信念的支撐,使你有把握這么說。
把念頭比作桌面,那么有了桌腿支撐的桌面就是信念。
只要有了足夠的支撐,足夠的依據或參與,那么差不多什么都能建立信念。
什么信念才是對呢?別管哪個對,哪個錯,重要的是哪個能讓你生活更有意義。
信念的依據越多,形成的信念也堅固。
由于人類具有無中生有的扭曲本領,因而要找出構成信念的依據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信念的依據可以來自生活,經驗,書籍,電影,別人說的,或者自己的想象。
我們有能力運用想象的依據來推動自己向前追逐美夢,只要想象越活靈活現,好像就是真的一樣,就能使你越容易成功。因為我們的腦子并不分辨出何為真實,何為生動的想象,只要我們相信的程度越強烈,并反復地練習,我們的神經系統就會把它當成真的,即使它是百分之百想象出來。
每一位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這種想象的能力,他們可以無中生有想出可用的依據,因而又充分的把握,做出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來。
陳安之常說的運用夢想板和想象的力量來促進成功,就是這個道理。
你聽說過一英里四分鐘的故事嗎?人類以前以為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的,然而1954年羅杰·納斯特通過苦練和想象,終于打破這個障礙。隨后一年里有37人進榜,再后一年有300多人跑完了。這種現象是因為它的成就提供給他人一個新的依據,大家認為不可能的實際上是可能的。
就我而言,信念最真實之處就是能讓我充分發揮所長,將美夢付諸行動。
“自我設限”的信念于源于過去的失敗,因為自己不行,然后變得“務實”,唯恐再次受到失敗的打擊,最后變得無所作為。
偉大的領導者很少是“務實”的,他們做出“務實”的人認為不可能的很多事情來,甚至創造奇跡!悲觀的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只做出合乎要求的事,而樂觀的人往往做出超過能力所及的地步,他們不斷加強自己的信心,相信過去不等于未來,不斷地發揮想象力,期望后面的每一步走得更好,以至依靠這種特質和不尋常的觀點,堅持不懈,最后達到企望的成就。
如果你擁有積極的信念,其所衍生出來的信心就能使你完成各種各樣的事情,即使別人認為不可能的。
各種真理唯有透過人的想象力,才能發揮它存在的價值和真實性。想象力,實在是藝術與人生的超級大師。
面對“失敗,處理得好壞往往決定一生的命運。
面對人生逆境或困境時所持的態度,遠比任何事情都來得重要。
一個人在某方面失敗的次數太多,便自暴自棄地認為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從此便停止任何嘗試,心理學上稱這種摧毀性的心態為無用意識。無用意識包含三種信念:問題永遠長存,問題無所不在,以及問題在我。
事實上,問題不會長存,過去不等于未來,只要我堅持下去,終有天開云散的一天。
把困難當作挑戰,不會為一個困難絆住,相信自己能找出解決之道,并立刻采取行動,必然會消除這些消極信念。
問題在我認為自己才是問題之所在,不把失敗作為調整機會的好時機,反而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安東尼·羅賓不會因為自己是個高中生就不能成為成功學大師。
當你有了無用意識,如果不馬上丟掉這些消極念頭,你就快完蛋了,因此要竭力拋棄它們。
改變舊有的信念
一個人的突破始于信念的改變。
改變信念首先要把舊信念跟痛苦連在一起,新信念跟快樂連在一起。
其次懷疑舊的信念,找出新的依據來否定舊的信念。只要你不斷提出問題,沒過多久就會對它產生懷疑,包括深信不移的事物。
信念按相信的程度分成幾個等級:游移,肯定,強烈。
游移的信念非常不穩定,乃是一時念頭,即使相信也往往是一時的,很容易就會倒向。
肯定的信念有更多的依據,相信程度比較高。
強烈的信念乃是信念的極致,其主要是對一個念頭抱持近乎至死方休的強烈程度。當一個人擁有這樣的信念時,不僅堅信不動搖,如果有人對他懷疑,他還會憤怒!這種信念不容有一絲的懷疑,百分之百排斥新的依據,其強烈程度到了冥頑不靈的地步。
宗教狂熱分子誓死維護其信念,利用宗教名義欺騙教徒。
任何某種思想、信仰、主義愿意奉獻犧牲的人也具有這樣的信念。他們采取行動,并且不為外人所動。
強烈的信念也有它正面的一面,因為它能激勵人心,所以會促使我們拿出實際行動。信念乃是一種動力,而強烈的信念乃是更有價值的動力,讓一個人持久不懈的努力,以完成跟大眾或個人有關的目標、計劃、心理或理想。
你若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最有效的的辦法是把信念提升到強烈的地步,因為只有達到這種程度才會促使你拿出行動,掃除一切橫在前面的障礙。
如何建立強烈的信念?
1)有個起碼的信念
2)不斷吸收新的且有力的依據來強化這個信念。
3)給自己找個印象深刻的例子或者自創一個,讓自己明白若不這么做可能得付出何等代價,并且不斷質疑以迫使這個信念達到深信不疑的地步。
4)付諸行動,因為每一次行動必定會強化這個信念,使你有更強的決心堅持這個信念。
有的強烈信念是因為別人的熱情所致,別人相信,他也相信,這叫群體現象。這表現得比較明顯的就是太過于相信專家。其實專家也未必對。
痛苦是改變信念的最有效工具。比如打孩子可以讓孩子認真學習,讓他形成這樣的信念:不好好學習就挨打,不過打多了也會形成不好的信念:可惡的父親,要報復你,或者反正都挨打這些不好的信念。
我們要不時檢討自己的信念,這些信念是不是能時時激勵你奮發努力,勇敢地面對生命中各種艱難而不懈努力?如果你想知道那些信念擁有這樣的能力,不妨去請教那些有成就的人,向他們學習成功的奧秘。
效法人生贏家的信念
真理經過三個階段才會被世人接受:覺得可笑而不加理會,視為邪說而強烈抗議,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日本高品質產品風靡世界全在于美國出口的品管大師戴明的功勞。他提出“品質永不休止改善”精神融入日本企業,因為好品質永遠不會多花成本,更好的產品帶來更多的忠實顧客,從而獲得更多的銷售甚至更高的價格。
要想獲得快樂和成功就要不停的改善!堅持不懈地改善!
小的改進絕對沒有問題,完全可以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十年就是巨大的進步。
為了認識你的信念,用十分鐘想一想自己的信念,寫出對你有幫助的信念和對你有妨礙的信念。
安東尼·羅賓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有志者事竟成的好信念,讓他堅持不懈,終于成功!
去除不好的信念的方法是不斷提出問題,逐漸鋸掉支持這些信念的桌腿,久而久之就不受這些信念的影響。三個問題如下:
1。這個信念有何可笑以及荒謬之處?
2。持有這種信念的人是否值得我學習?
3。如果我不丟棄這個信念,最終會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拋棄舊的信念時寫出一個新的信念取代,比如說"我高中畢業不會成功“改為“高中生一樣成功”,一個依據是安東尼·羅賓也是高中生。
具有破壞力的消極思想其實是個幻想,只要你堅持不去想它,沒有多久就會如煙一般消散!
信念具有驚人的創造和毀滅的力量。人生中沒有那件事有真正的意義,它之所以有意義全在于你賦予它的。因此你要留神,對于任何跟你有關的事情都要賦予能使人達到企望目標的意義。
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助于我。這就是好的例子。
要做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積極的信念,愿意幫助他人化消極為積極并充分發揮潛能。
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助于我。這就是好的例子。
要做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積極的信念,愿意幫助他人化消極為積極并充分發揮潛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16773.html
相關閱讀: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感官敏銳練習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