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簡單的玩意會是NLP中重要的發明嗎?是的,它的重要性不下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表,實用性則更勝一籌。
很難在第一眼看出這樣簡單的模型囊括的乾坤。簡單說來,是人腦處理信息的模式,金字塔形成的過程是自下而上—沒有誰剛生出來帶有什么信念。一開始,有的只是環境,有的只是放手會下掉的物體,我們不斷地瞧見這樣的現象,才有了重力存在的信念,對真實的理解。而身份也是后面的事了。
統御力則是自上而下的,即是說,較上的層次決定較下的,不論環境如何,因為對萬有引力存在的信念,你不會愿意從高處跳下去。對現實的理解不同會有完全不同的身份和行為,是容易理解的。
沒有想過自己會走上科學和學術研究的道路,大學前不能領會思想的魅力。一天發神經,突發奇想,搞科學和數學的都是歷史上絕頂的聰明人,不可能是自己以為那樣無聊的事,而全世界的教育沒有不教數學和科學的,是自己見識淺薄吧?這樣一想算是開竅了,一個觀念在那里,無法立即成形,但相關的想法會慢慢開始吸納的。一年多后,自己深深被思想迷住了。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一個40歲的王老五發現自己20年沒有約會了,他發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如果他在“環境”上著力,想的是哪里可以碰到更多的女人。如果在“技能”上著力,那么他可能改善自己的風度與談吐。如果在“身份”上著力,那便會想辦法變得自信而自然了,去和那些有魅力的男人在一起,改善自己的內在形象。你會幫他選哪一個呢?世間大多人總希望得到即刻的結果,于是太多時間花在理解層次的底層。已經很少看到有人對技能和領悟感興趣了,更不用說高層的“真實”,“身份”,“信念”。如果說更高的層次影響所有的底層,那么你認為應該將精力最多的集中在哪呢?
但對真實的理解和信念的改變是那樣簡單的事嗎?每個層次都是有豐度的,一個未曾真正觸碰到科學魅力的人,怎樣認定自己是科學家,怎樣自我催眠,對這一身份的理解永遠深不過真正的科學工作者。這樣的豐度要用經驗和獨立思考來填充,很奇妙的,倚賴別人的思想沒有用,一定要出問題的,世事的沖刷會讓你懷疑,只有自己的思想才像親生的孩子一樣靠譜,不斷地去勵志是很沒效率的事。
自己大一找了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學問來看,科學這樣一個簡單的概念漸漸有了無比的豐度。當然是不容易的過程,簡單的概念需要經過復雜的蹂躪,才可能知道簡單中的深度,拿得準。多來回往反參照才談得上掌握。整天看著“數學歸納法”的定義而不做題,自以為窮思可以把握住理論的,不是天才就是神經病吧。同樣在理解層次這事上,許多人知道要從高處著眼,卻流于空泛,逃避復雜和現實的蹂躪,像蘇格拉底一樣朝著天空想,忘了成形是自下而上的。
當然,理解層次本身也一樣,沒有經過復雜和世事的蹂躪不會理解它的深度。關于理解層次,我只想說,沒有信念,一切都是虛幻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059.html
相關閱讀: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感官敏銳練習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