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什么世界模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NLP學院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看到這個題目也許你會覺得奇怪,什么叫世界模型呢?這是NLP神經語法程式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
  NLP認為,在每個人的內心當中都有一個對世界的認知和描繪,這種認知和描繪就叫世界模型。
  每個人的世界模型都是不一樣的。這個世界模型的建立依賴于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接受訊息,并透過我們則感知結果不同的體驗及詮釋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模型。
  這種內心產生的體驗,我們也可以把它稱之為“心靈地圖”。
  由于每個人發展感知系統所在環境、背景的不同,許多人常會發展出或偏重于某一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而且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模式也不盡相同,所以每個人的世界模型都不會完全一樣。例如,傾向于使用視覺的人,通過自己所看到的來理解周圍的世界,同時對所有外在與內在的刺激,皆通過視覺形象加以分類、記憶、思考等。
  然而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參照這個世界模型,不同的世界模型會導致我們做不同的決定。不同的決定導致不同的行為,不同的行為引出不同的結果,這一個個大大小小不同的結果累計起來就形成了你的現狀或者叫命運。如果要改變你的現狀,可能就要先審視并改變你內心的世界模型。
  世界模型并沒有所謂的正確和不正確,只有相對于我們的成功快樂來說有恰當與不恰當之分。
  仔細觀察一下圖片中的這個人,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你可以從他的職業、年齡、收入、學歷、社會地位、性格、脾氣、愛好等各方面來回答。比方說他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性情古怪的人;有沒有離過婚?人際關系怎么樣?哪個國家的人?
  同樣的,你的答案沒有對錯之分,卻跟你內心的世界模型有關。在我所主持的研討會上,學員們對這個題目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各不相同。
  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的答案呢?而我們看的卻是同一幅照片,我們很容易就明白了:因為這是參照了每個人內心當中不一樣的世界模型所導致的結果。
  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內心的世界模型可以說是一個空白。你是否還記得當初你那雙睜大的眼睛,并且對這個世界由衷地發出驚嘆的時候,也就在那個時候,你就開始一筆一筆地勾畫這個世界模型了:頭發長長的這個叫“媽媽”、個子高高的那個叫“爸爸”、沒有經過爸媽的同意出去玩是要挨罵的、燒紅的鐵不能摸、世界是公平的、有錢人有勢力的、這個社會有時候也是弱肉強食的等等。
  這個在內心的世界模型猶如我們的“心靈地圖”,當我們要作一個決策時,就會拿出這張“心靈地圖”參照一下,究竟是怎么做更好?
  假設你今天要去上海城隍廟,你又從來都沒有去過,不認識路,假如又有個規則——你不可以向別人問路,那你要如何做?我猜想你會說:“那樣的話,我就去買一張上海地圖,然后按圖索驥一定能夠找到”。沒錯,你說的完全正確,可是這個賣地圖的今天不知道是吃了什么糊涂藥,拿給你一張深圳市地圖,上面也沒有醒目的標志說明這是深圳地圖,請問你會找得到那個城隍廟嗎?恐怕你把地圖翻破也找不到這個地方。
  在我們追求成功快樂的路上,有時候內心有些困惑,不知道如何走的時候,會不會我們也拿錯了這張心靈地圖呢?
  我們并不是按照完整的真理來行事的,而是按照我們所感知到的,以及我們所認為的真理來行事的。
  NLP是一種增進你的世界觀的學問。
  我若問你,地圖總共有幾種?你可能會說,有旅游地圖、航空地圖、航海地圖、公路地圖、軍事地圖、氣象地圖、地質地圖、行政地圖等等。那么這些地圖之間有什么差異呢?原來是側重點不一樣,軍事地圖標出的都是軍事制高點;旅游地圖標出的都是風景點;公路地圖標出的都是公路線;航空地圖標出的都是航空線……。
  內心的地圖也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地圖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這種有所不同就造成了面對事物的不同態度和結果。
  有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老先生叫克里夫·楊,他參加了一個從悉尼到墨爾本之間的馬拉松長跑賽,全程有635公里。這位克利夫·楊先生出場的時候,穿著高幫的套鞋,拖著滑稽的小步,而且有61歲年齡了,所以人們都認為像他這樣的人來參加比賽簡直是在開玩笑?墒亲詈缶褪沁@位克利夫·楊先生擊敗了所有的競爭者對手,奪得本次世界級的長跑冠軍。
  為什么克利夫·楊先生成功了呢?這跟他的世界模型有很大的關系。多少年來,在很多人的世界模型里有這么一條“真理”,他們認為像這么強的長距離跑步,必須是每跑18小時然后睡6小時。而克利夫·楊先生來自內陸的農場,他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每跑18小時然后睡6小時”的真理,他也不知道大家都相信這一“真理”。所以他馬不停蹄地奔跑,從而戰勝了世界級的長跑運動員。
  不一樣的世界模型導致了不一樣的結果。不管這個世界模型是好是壞,我們都會堅定不移地參照著它前進。
  有個學生上課打瞌睡,等他醒來時,發現同學們都已經下課了,黑板上寫著兩道題,他以為是當天的家庭作業,所以趕緊把它抄下了。當天晚上,這個同學苦思冥想反復計算,終于在將近零點的時候,他成功地演算出了這兩道題。
  第二天,當他交上作業的時候,老師和同學們都驚呆了,因為這兩道題是被認為無解的難題。
  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得出結論;我們內心的世界模型都大大影響著我們的決定及行為,然而我們很少有對自己的世界模型提出質疑,我們都認為自己世界模型中的一條條都是真理,我們都是根據這些真理來行事,但這些真理只是我們所認為的真理,事實上它們未必與我們有利。我們經常依據別人告訴我們的“真理”來構筑我們的世界模型,有時候當我們不知道這些所謂的“真理”時,反而容易成功。
  地圖不是實際的疆域
  在NLP神經語法程式學中有一句重要的前提假設:地圖不是實際疆域(The map is not territory),只有經由感官經驗所塑造出來的世界,而沒有絕對真實的世界。
  每個人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把資料攝入,以建立其世界的模式,而感官的運用是有主觀選擇性的。
  攝入的資料經由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則過濾而決定其意義。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則是主觀的形成,故此,過濾出來的意義也是主觀的。
  正因為每個人接受理解信息方式的不同,所以發展出的個人世界模型(即“地圖”),也使每個人對這個世界(即“疆域”)有著不同的體驗與描述。這就是“地圖不是實際的疆域”這一假設的涵義。
  我們只能用這個方式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沒有其他的方法。因此沒有絕對的真實,只有主觀的真實,或者相對的真實。
  設想一下,眼前的一張桌子,用我們人類的眼睛看上去,它是一張方方正正、略帶棕黃色的木頭桌子。如果是透過一只狗的眼睛看上去,它還會是一樣的顏色和形狀嗎?如果讓一只蒼蠅來看呢?我們都知道蒼蠅是復眼,看到的顏色、形狀、大小會完全不一樣,又假如讓一只螞蟻、一條魚來看呢?
  這里的問題是:哪一個感知的結果是最正確的呢?
  因此,只有經由感官經驗所塑造出來的世界,而沒有絕對真實的世界。
  有一次我在書上看到這么一則故事:
  作者在紐約地鐵搭車的時候,有一個小男孩在車廂里又哭又鬧,而一個看起來像爸爸的男人,卻坐在原處紋絲不動。大家對這個現象非常反感,但都敢怒不敢言。作者挺身而出質  問那個男人:“你沒看到你的孩子這么吵鬧嗎?你應該管管他。” 男人這才回過神來:“對不起!我這孩子的媽媽兩個鐘頭前在醫院過世,我正在想以后要怎么辦?所以……真對不起!”作者突然間好后悔自己的殘忍。
  似乎,我們總是很輕易地從自我的角度去看問題。
  任何事情的發生自有它發生的原因和道理,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但實踐起來卻不容易。畢竟我們都是凡人,我們都有情緒,只是當我們要采取行動(情緒)前,是否可以再想一下,或許對方正面臨人生的重大困境或抉擇。
  佛經上也有這句話“初念淺,轉念深。”第一個念頭對事件的情緒反應,通常較膚淺,也容易造成誤會;但一轉念,腦海里會為對方找尋可能的理由。如此,心情一寬,憤怒也就消失無蹤了,很多不必要的紛爭就不會發生。
  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以前一位朋友給我分享的這樣一個故事:
  “明明已經是綠燈了,前面那輛車為什么還愣著不動,搞什么鬼?”我狠狠地按了兩聲“罵人”的喇叭,前面的車才大夢初醒般地往前開去。“現在的交通都是這些人害的,到底有沒有色盲?紅燈要闖,綠燈卻還停在那里,發什么愣?會不會開車?”我對著車里的友人發牢騷,好像自己是全世界最會開車的人。
  隔了幾天“叭——”,“叭什么叭”?后面那一部像催命鬼似的車,對我不懷好意地猛按喇叭,我恍惚了一下,抬頭一看原來已經是綠燈了,很無奈地踩了油門。
  “昨天媽媽生病,住進了加護病房。哥哥正和我商量什么時候讓媽媽開刀的事。一方面想著她年紀這么大,動手術會不會危險?可是如果不動手術,明擺著勢必惡化,心里的掙扎難以言喻。剛剛暫時的失神是因為正在思索這件事,才沒看到紅燈已轉為綠燈,后面那部車干嘛沒耐心,又不是趕著去投胎。”我心里嘀咕著。
  人啊,什么事都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凡事喜歡“自我驗證”,直到明白了真相。也許,以后我們在紅綠燈下可得要有一點點耐心,因為前一輛車的主人,可能正在經歷著一出驚濤駭浪的故事呢!
  所以,當此類事情再度發生的時候,我們不妨告訴自己:地圖不是實際的疆域(只有經由感官經驗所塑造出來的世界,而沒有絕對真實的世界)。所以,我們無法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目的。
  我們就是憑著大腦當中對世界的認知去處理每一件事。
  每個人都生活在他自己建造的世界模型里。所以,改變一個人大腦里世界模型,便可以改變這個人對這個世界中事物的態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158.html

相關閱讀: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感官敏銳練習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