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20萬個學生有嚴重的網癮問題,這約是全部學生的8-10%。06年5月,香港的一名只有十歲的男童,因為母親不容許他上網游戲,竟然用刀傷害母親。2005年亦有一個網迷少年因為網上游戲輸盡了虛擬的籌碼而自殺!國內亦不諻多讓,經常聽到看到網癮問題。跟學校的輔導老師談,他們感到最束手無策的就是學生的網癮問題。其實,在成人世界里,網癮問題亦存在。
喜歡上網本身不是一個問題,上網是否過度或者是否已經有網癮問題的標準決定于:這個人是否已經因為把時間花在上網上而忽略了自已的責任(例如學習)和其它方面的成長需要(例如社交生活)就等同于每天打籃球或者繪畫15個小時的青少年。所以,網癮是一種有不同程度的沉迷現象。
分析:
沉迷的問題,是一個人將自己的天地縮窄到很小,拒絕面對外面的世界。網癮就是不能停止上網(或者不能停止渴望上網)。上網一般上有兩類活動:1/ 網上游戲,以尋寶或戰斗為主題,總有大量的表現力量模式(擊退或者殺死);2/ 網上交友,其中有大量的虛偽、夸大、自炫、幻想;若不滿意對方或被對方否定則悄然消失。
青少年愛網上交友因為,第一:讓他不用面對外面的世界;第二:在網上他說了算,他說怎么樣就是怎么樣;第三:他不需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第四:如果失敗或者不能維持編造出來的身份,可以馬上消失而無須面對后果。青少年愛上網游戲因為第一:無須負責任:拿東西無須付錢(因為那是寶物)、殺了人也無須受到懲罰(因為那些是壞人、惡魔);第二:總有發揮力量的機會,行事方向可以自由選擇,總有機會擔任那些威風的角色;第三:若熬不過去便只須消失退出,就算失敗了也無須付出真正的代價。所有這些可以總結為一點:需要大量地證明本人的能力或者價值,這是強烈的“我需要被肯定”的訊號。
以上是負面的上網效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同樣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用上網滿足他在真實的人生里無法得到的成長感受:更能夠用自已的力量去解決問題、更被別人接受和肯定、建立更被人注意和尊敬的地位、更能夠發展出新的影響圈子和新的力量。
所以,我們可以容易看出,上網的人很需要被肯定,而在現實世界得不到,只可以在虛擬世界里面得到。孩子成長的過程本來就需要不斷地呈現力量、需要不斷地得到別人的肯定以培養出足夠的自信。孩子是不會沒有力量的,只是他使用力量企圖得到肯定的方式總是被身邊的成年人(特別是父母)否定,結果他運用力量找出一個空間,在那里成年人再沒有辦法否定他。這個空間就是網上虛擬的世界。
上網并不是一種病,是一個孩子在他成長過程,被他的世界(遇到的人事物)塑造出來的一種狀況。有網癮的青少年就象南唐后主李煜《烏夜啼》里的詞說的:“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上網讓他有一份安全感、優越感、成就感、滿足感。與之相比,在現實生活的種種環境里孩子都被否定、被局限,自已想做的又行不通,又想不出其它的做法。除了上網這條路,其它的路都不能走;至少在開始上網時,孩子往往沒有被身邊的家長喊;蛘叻穸ā
當然,虛擬世界里的成與敗,不像現實生活里的挑戰需要走過辛苦路程才能把能力培養出來,這是不愿流汗去掌握的表現 - 害怕艱難;另一方面,虛擬世界里的失敗無須付出代價、承擔責任,這是不愿面對自已人生里的成長需要、沒有能力照顧自已的人生。
網癮的3大主要征狀:
1.極度的專注力:除吃飯和睡覺之外,大多數的時間都用于上網(或者渴望上網)。
2.邏輯思維弱:思維和智商方面以畫面為主,文字和抽象性的思維較弱。
3.兩個自我:心理上表現出虛擬和現實的兩個自我(現實的不夠好),嚴重者無法分開兩者。
從輔導的角度看原因:
網癮的青少年有一個共同的背景特征,就是在家庭里與家人沒有聯系、或者沒有真正的聯系,就算有聯系也只是表層的、敷衍式的聯系,而沒有內心的、深層的聯系。(測試的指標是:有沒有情緒感受方面的交流,在交流過程里有沒有經常被否定?)
這個背景特征在90-95%的網癮青年中可以找到。另外的5-10%可能是成長過程中創傷做成的逃避現實世界現象。
父母過分忽略與過分溺愛孩子都做成問題。此外,父母主觀權威式的管教而沒有在乎孩子的感受或者思想,是奪去孩子的成長空間,亦會產生問題。這些都可能是多年(10-15年) 的問題,同時,孩子成長過程里沒有接受情緒智能(EQ)的教育,因而對情緒的錯誤理解和乏力管理也是重要因素。此外,習慣了單線思考(標準答案式的思考模式)、欠缺溝通及人際關系的技巧、和腦里沒有時間線的觀念(關于未來的意識)等,都幫助了孩子走入網癮的困境。
如果家長在孩子需要學習的情況里懂得教孩子怎么做,孩子就知道了面對同樣的事情該怎么處理。但是家長沒有沒有教孩子,孩子當然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很混亂了。以情緒為例,當在某個情況里情緒來臨時,家長往往只想辦法中止了孩子的情緒卻沒有讓他學到該學的東西,于是孩子只會重復又重復那個情況和情緒。在一些家庭里,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家長習慣了批判和加以局限:這樣做不行做那個也不可以,這樣,孩子沒有“可行”的自由選擇,這樣情況下的孩子總是沒有機會運用自已的能力、沒有機會從嘗試中學習、沒有機會在做的過程中得到樂趣、沒有機會在不成功的時候學會總結教訓和面對后果責任、也沒有機會因成功或者學習了新事物而得到肯定。每天許多事情都是這樣,日子久了,孩子什么事都不能處理,有效的能力沒有培養出來,對被約束被否定感到煩厭、對困難挑戰和陌生事物感到退縮、對自已又不滿意,只能產生負面情緒和無力感。這樣的孩子下一步怎么辦也不知道,怎敢面對未來?日子久了,孩子沒有未來的概念,就這樣把自已封鎖在自己的狹小世界里。孩子需要得到肯定他有能力,但是環境不提供機會,又不能脫離這個環境,往往上網或打電子游戲是唯一能證明他的能力、并且是他自已所能操控的事。網癮問題開始時,至少家長沒有攔阻,所以他很快就將焦點放在網上交友、或者打游戲上。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說過松不行,太緊也不行。網癮是一個信號,指出家長不懂得怎么樣引導孩子,所以家長孩子的網癮根本沒有解決的辦法。
治療概念:
1. 激活受導者的頭腦能力(1) - 區分真實與虛擬世界:健腦操部份招式、體力活動例如運動、軍訓、野戰游戲等。
2. 激活受導者的頭腦能力(2) - 建立時間意識:抽離看自已人生、策劃未來、看到不同選擇、健腦操部份招式。
3. 情緒感受與價值觀的認識 - 了解自已所追求的價值為何、如何可以有代替(更低成本)的模式、如何創造/增大/轉移價值、重建學習的趣味性。
4. 建立自我 - 認識和接受自已、接受照顧自已人生的責任、接受父母、認識自已擁有的龐大能力、添增能力。
5. 建立未來的我 - 訂立目標、確定偶像、訂立計劃和執行方案。
治療方向:
行為:運動、群體的高度體力活動例如軍訓或野戰游戲、社交活動、健腦操。
團體輔導:未來景象、自我整合法、逐步抽離法/感知位置平衡法、健腦操部份招式、借力法(灑金粉、代入法、借過去未來的成功景象)、接受失敗法(與失敗對話)、接受自已、建立自我、自我價值重建、有效的溝通及人際技巧、目標確定法、時間線實踐目標法、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用邏輯思維解決情緒的技巧)
簡快療法技巧:
個人輔導:腹部呼吸、呼吸減壓法、現場抽離法、感知位置平衡法、借力法之代入法或灑金粉法、左右兩條路法、接受失敗法、接受自已法、建立自我、信念種入法、目標確定法、時間線實踐目標法、建立未來成功景象、目標管理法,自我價值重建、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用邏輯思維解決情緒的技巧)?赡苄枰褐厮芤浄ā⒔邮芨改阜。
健腦操技巧:最重要的是讓受導者能夠更清晰地區分真實與虛擬世界、對看到的(網上)訊息清楚其真實意義,就是左右腦的平衡聯系招式:開腦預備4式,(請參考吳漢威老師健腦操講義第20頁) 和X-Crawl, Elephants, Lazy 8, Double Doodle, Neck Rolls(吳老師講義第20頁)。提升受導者的思想組織能力可以使用Earth Button, Space Button, Balance Button (吳老師講義第15頁)。
受導者作業:腹部呼吸、呼吸減壓法、健腦操部份招式、現場抽離法、信念鞏固法、運動及體力活動。
輔導師所需技巧:
1. 以上各個針對性技巧。
2. 健腦操。
3.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06年第一階段的訓練。
4. 演講培訓技巧及團隊培訓技巧。
方案計劃:
個人輔導3次,然后8天(每周一天) 的集體治療,再加上12周的集體自我管理活動,全部6個月。
對家長的引導
引導家長處理孩子網癮問題的解決步驟:不把焦點放在問題上,而先建立和諧氣氛,有效溝通,討論內心感受,逐步談及未來,找出孩子動力所在,共同訂立計劃。
第一步:不要把焦點放在問題里,先放在支持他這方面。
比如用一個月的時間建立和諧氣氛。在這個方面出問題的差不多都是13、14歲的孩子,這個時期他是在塑造自己的人生,要甩開手自己走,可參看《親子關系全面技巧》。和諧氣氛是有說有笑,你接受我,我接受你,大家一起談一些事,而不是一見面就罵,讓他都不愿意見你,根本就沒辦法建立有效的平臺。跟孩子建立朋友的關系(問家長:如果一個與你同齡的朋友有網癮問題請你幫忙,你會用什么的態度?)
第二步:建立有效的溝通。
建立有效的溝通是你說一句我說一句,有問有答,而避免長篇大論,或者老是否定批評責罵(這樣只會一溝通孩子就跑掉了)。有效的溝通是無論對方(朋友做得多錯,你都愿意聽他談談他的看法,并且給他支持鼓勵的)。
第三步:談內心的感受。
談內心的感受不是談上網的問題,很多家長一開口就談到上網,可是這樣等于將孩子推開了。家長需要和孩子真正談的是內心感受,如果過去沒有這樣的習慣,可以先從無關痛癢的事物開始,例如你可以對他說:昨天我看電視劇《文天祥》,文天祥對人生的看法使我有點感受,你是怎么看的呢?談這些和上網完全沒關系的事。可能最初這樣的交流孩子表現出不大順暢,這是因為一方面孩子以前沒有注意自己的感覺,另一方面他認為談感覺是不恰當的,所以,當家長把感覺拿出來討論,而且經過不至一次地這樣做,孩子慢慢就會愿意并且輕松地和家長談感覺。愿意不愿意分享對方的感受,或愿意不愿意將自己的感受拿出來分享,就是是否真正接受或不接受另外一個人、愿意或不愿意與另外一個人建立聯系的關鍵訊號。談感覺才是真正的聯系,這個時候你才有可能在孩子網癮問題上做一些事。這個過程有多長很難說,完全決定于家長夠不夠靈活、聰明,是否真誠地投入按上述說話去做等。
第四步:行動計劃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慢慢和孩子談到未來,找出孩子希望有怎樣的未來(3個月后、1年后、3年后,未來的人生等)。有了未來的意識,才會想到站在這里思考下一步再下一步。沒有目標的人是沒有方向的;既然沒有方向也就無須舉步了。能夠談論未來才可以建造一條路出來,這里又再需要家長避免否定孩子,而是應該幫助孩子走上未來的路。要知道,當孩子能夠定下一個目標而且起步行動,他亦能夠改變目標和改變行動,更能夠提升目標和提升行動了,F在的重點是讓他起步,他用自已的力量走路,稍后才引導孩子修正目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nlp/2351.html
相關閱讀:感官敏銳練習
NLP故事——小頑童與老頑童
NLP執行師課程和NLP教練技術有什么區別?
NLP系列29《神奇實用的NLP》提要
把規條與信念分辨清楚